长春市人民医院 吉林 长春 130051
【摘要】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86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占43例,分别采取不同护理方式,对照组接受基础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干预,
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护理满意度之间的差异,从而探究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其负面情绪,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性型青光眼;焦虑;抑郁;心理护理;基础护理;
为研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病症机理,分析影响患者心理状态的相关因素,本次研究抽取我院收治的86例患者进行针对性分析,以常规护理措施为参照建立对照,探究心理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具体内容详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86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随机数字表?)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占43例,分别采取不同护理方式,对照组接受基础护理措施,其中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58.2±6.5)岁,眼压水平40~80mmHg,平均眼压(52.5±12.5)mmHg;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其中男性22例,女性21例,年龄26~71岁,平均年龄(59.5±6.5)岁,眼压水平42~81mmHg,平均眼压(52.6±12.5)mmHg;本次研究已经我院伦理委员会监督、核实、批准,征得所有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排除眼部外部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完整。
1.2 方法
所有患者经检测确诊病情后,均给予常规对症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其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1)针对患者具体病情与其接受能力开展科学的健康知识宣教,采取不同的讲解方法,明确其病症机理,在讲解治疗难度的同时,结合主治医师建议与本院相关健康康复病例资料使其了解闭角型青光眼的可治愈性。(2)积极主动与其保持沟通,不断提升其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认知,安抚患者情绪,消除悲观、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的发生。(3)在沟通过程中需采用礼貌用语,态度需诚恳,建立与患者之间信任度,建立友善、和谐的护患沟通渠道。(4)了解患者家庭结构,获取其家庭生活等基本信息,从而有效提升护患信任感,建立和谐、友善的护患沟通渠道,提升患者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临床效果评定依据?)
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两组患者负面情绪改善效果;同时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由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等指标调查其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处理数据,平均数±标准差和率(%)分别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t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负面情绪改善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护理前,其SAS、SDS评分分别为(49.38±6.27)分、(50.42±6.24)分,对照组为(49.31±6.25)分、(51.02±6.40)分;组间对比,(t=0.328,P=0.6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分别为(31.25±5.62)分、(36.31±5.68)分;对照组患者分别为(45.14±6.32)分、(45.38±5.78)分;组间对比,(t=12.548,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中,共有非常满意25例,满意15例,不满意3例,护理满意度为93.02%;对照组中共有满意22例,满意13例,不满意8例,护理满意度为81.40%;组间对比,(x2=7.621,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多指前房角闭塞所导致的眼压骤升现象,因其病理机制的复杂性,临床研究截至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其发病机制,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通常可感受到明显的视力减退,同时伴随有不同程度的眼部疼痛、流泪等表现,随着病情发展可导致其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若未能给予相应的治疗,晚期将致使患者失明。通常情况下,该症多见于中老年人,尤其在其情绪激动、过度疲劳后更易发病[1]。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在短时内均可见眼胀、畏光等,且其视力减退呈锐减之势,临床研究认为,其致病因素与中枢神经功能紊乱,大脑皮质兴奋抑制失调,间脑眼压调节中枢障碍关联密切,且急性阶段患者容易出现多种不良情绪,从而影响治疗效果[2]。本次研究发现,在其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消除焦虑、抑郁等。从早期阶段开始,完善健康宣教力度,使其了解疾病机理,辅以良好的心理干预,拉近与患者的关系,建立充分的信任,提升依从性,从而优化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3]。
综上所述,给予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其负面情绪,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双, 安晓. 心理护理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研究[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7,2(28):15-18.
[2]刘苗苗, 鲁叶, 赵春丽. 心理护理干预运用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探讨[J]. 家庭医药, 2017,3(5):26-28.
[3]张春燕. 心理护理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7(57):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