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城市理念下市政规划设计探讨白雪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低碳城市理念下市政规划设计探讨白雪

白雪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100044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显著提高,但是传统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给我国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危害。随着近几年来,我国城市化发展水平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居住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就成为了当前城市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当前我国城市在建设和规划的过程中提出了低碳城市理念,要求城市的市政规划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理论,用低碳理念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就针对低碳理念下的城市市政规划设计工作进行探讨。

关键词:低碳城市;市政规划;设计探讨

1低碳城市的概念

低碳城市是环境保护的概念。要研究低碳城市,我们应该从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两个方面入手。低碳城市结合了这两个特点。低碳经济是指发展经济的同时做好节能环保工作,以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低碳社会是指减少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的排放,美化环境,减少大气。污染,人口到一定数量,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点是城市,部分城市人口众多,二氧化碳排放量很大,不容易建设低碳城市,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规划。

2我国低碳城市市政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2.1可持续发展意识不足

低碳城市的理念要求在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实现低碳节能环保,促进经济、生态、社会协调发展。但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都没有有效落实和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在规划时,仍以经济建设为首要规划目标,不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在规划过程中,许多城市存在着不合理、不科学的土地规划问题,城市绿地面积相对较小。绿色设计不能达到适当的比例。设计者目光短浅,缺乏长远发展眼光,不准确认识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发展的正确关系。许多城市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来促进低碳城市规划和设计,但最终的应用效果并不显著。

2.2资源不足

虽然我国国土辽阔,能源总量相对较大,但分布不均,人口总量相对较大,人均资源占用不多,这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然而,我国对这一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许多人仍然缺乏绿色、低碳和环保意识。我们的生活中没有自觉的环境保护和节能。我国许多工业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开展环境保护和节能工作,使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更加严重。近年来,全球变暖趋势日益明显,环境质量问题日益严重。近年来,中国的全球变暖趋势越来越明显,由于PM2.5含量的提高,雾霾天气已成为影响人们日常生活和健康的主要问题。此外,日常生活中仍然存在水资源和租户短缺的问题,特别是在夏季水电消费高峰期,许多地区的供应仍然有限或供应不均,这表明了中国能源资源总量的不足。因此,在城市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必须解决这一问题。

3城市规划总体结构

3.1特色与文化内涵

选择水作为城市绿化的主题元素是比较好的。可在市中心设置大型水景或水主题广场,以展现现代社区的格局和氛围。同时可以设置杏树、柳树、松树主题公园,增加城市绿化面积,为城市居民创造更自然的生活方式,体现了低碳城市建设的设计理念。根据以水为主题的城市规划理念,可以沿水建设滨水休闲景观带,并建立一些小型的开放水域景观休闲区,这不仅体现了现代城市建设的特点,但也不影响地方传统文化,从而实现传统与现代城市生活环境的完美结合,在实现现代城市建设的基础上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我们需要接近大自然。立交桥的艺术景观设计也应注重绿化。现代园艺技术用于美化城市立交桥,同时确保交通便利,使其成为低碳城市的美丽景观。

3.2建筑设计

在对城市建筑进行设计时,为了充分做到低碳我们应对建筑进行整体把握,一方面注重建筑物的布局,在不影响采光的前提下,尽量体现出城市建筑的艺术美;另一方面建筑的风格也应与周围环境相融合,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应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并尽可能保留自然原本的结构。

3.3市政设施

3.3.1采暖系统的节能应用。采暖系统效率的提高可以进一步推动城市低碳化。采暖系统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以在锅炉供热源,热量传输过程以及需要供暖的住宅区三个方面采取改进措施。传统的锅炉可以用更加高效节能的锅炉取代,从而使供热指标大大提高。同时在热量传输过程中,我们可以选用优质的保温材料,使得一、二级管网与换热站间的热量转化效率达到93%~99%,使得传输过程造成的热量损失大大降低。

3.3.2污水的综合利用。生活废水主要来自住宅区,生活废水可以通过废水处理站进行简单处理从而得到可以二次利用的中水,经过处理得到的中水可以用于冲厕,同时中水还可以作为小区绿色植物的灌溉用水以及消防设施的消防用水。生活废水的二次利用可以减少城市污水排放,改善城市水系统。

4低碳城市设计与低碳市政规划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第一部分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建议》还明确提出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等战略观点。而“十二五”时期乃至未来的一段时期,中国将加快城市化进程,城市发展建设与生态环境资源的矛盾必将进一步加剧。因此,需要我们及时转变城市化发展模式,采取新的城市化发展模式,有效处理和协调城市化发展与生态文明的关系。

4.1低碳市政规划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向城市转移的加快,城市向周边地区的扩展,内部功能的转变,人口的迁移和工业园区的建设,城市生活和就业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城市和城镇之间的密切关系伴随着对交通旅行需求的增长。在一些发达国家,城市交通的强度远远大于核心城市。由于缺乏有效的空间规划战略,而且由于路途遥远,公共交通服务质量低下,汽车旅行往往占绝对比例,这是西方国家城市交通能耗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目前,发展低碳城市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的潮流,低碳城市经济发展模式中,低碳为发展方向,市民生活以低碳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管理社会目标以低碳为建设标本和蓝图,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关注和重视以最小化的代价,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了实现打造低碳城市的目标“十二五”期间,乃至于今后一段时期,一是积极推进产业升级,努力发展低碳工业经济,全面构建产业结构,实现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二是加大宣传力度,改变传统的公民观念,切实落实低碳工业的发展理念。节能和低碳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有必要对城市规划的现有思路、理论和方法进行彻底的变革,从注重城市功能用地的平衡到重视城市发展中的碳氧平衡,并在确定城市功能定位时重视指导,制定出城市规划的总体思路、理论和方法。制定城市发展目标,确定城市产业发展战略,实施城市空间布局和交通组织,实施城市专项规划。进入低碳导向规划战略和模式,逐步更新和完善不符合低碳要求的现行城市规划技术规范和指标体系,将推动传统城市化模式下城市规划由发展导向型规划模式向发展导向型规划模式转变。立足于低碳城市规划模式,体现新城镇化条件下科学发展的要求。

4.2绿色城市设计

绿色城市充满了绿色空间,生机勃勃,管理高效,运作协调,适合创业,以人为本,舒适宁静,适合生活和生活,具有自身的特色和文化特色,实现了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总之,只有在污染得到合理控制、资源得到有效利用、规划布局合理、基础设施体系完善、环境质量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况下,才能称之为绿色城市。因此,在绿色市政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以下因素:

4.2.1坚持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城市规划设计的最终目标是适应城市生活。他们也是城市规划设计效果的最佳评价者。因此,在城市规划设计的建设中,必须坚持生态保护的基础,摒弃规划师和建设者的个人偏好,不遵从个别领导人的指示,而是以城市居民为基础,使设计的居住环境能够完全满足人民的真正需要。同时,在规划城市基本服务设施时,必须适应城市居民的生活习惯。否则,如果没有得到城市居民的认可和接受,不仅浪费有限的资源和能源,还会人为地阻碍城市的健康发展。

4.2.2坚持生态与人文的有机结合。为人类创造宜适性的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是规划设计最终的目的,而创造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必须要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相辅相成。有“城市医生”之美誉的饶及人认为,中国的市政规划应该采取“四因二应”的办法,即:因人而异,因山而起,因水而回,响应历史和呼应未来。因此,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在绿色规划中,要把保护水资源和自然生态与人为控制环境污染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城市原有的生态和人文特点得到有效的利用和保持。

5结束语

从现状来看,环境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发展问题,在城市建设规划设计的发展中,低碳环保城市必须成为世界的主流。在未来的几年内,低碳城市也将成为我国的主流城市,从而广泛分布小型各地区。中国的城市也应积极配合对策,抓住有利时机,并向世界气候组织和世界自然基金会申请成为“低碳城市”试点,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发展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为人民服务。我认为,无论何时何地,无论世界如何变化,它都将是不变的主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物质财富的增加,我们不应该被物质生活中的形象所蒙蔽。可持续发展和人性化,才应该是我们所追求的最高标准!高于一切的最高原则。

参考文献:

[1]王振洋.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市政规划设计[J].科学技术创新,2017(32):127-128.

[2]陈长云.以建设“低碳城市”为目标的市政规划设计[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8:9.

[3]李永飞,许银行.考虑雾霾问题的低碳市政规划研究[J].市政技术,2018,33(2):161-163+168.

[4]杨月,孙超,苏芳.城市规划的低碳环保发展视野的研究[J].江西建材,2017(03):20-21.

[5]张宁.浅析园林景观中低碳理念的应用[J].南方农业,2018(21):115-116.

[6]孙韵植.低碳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分析[J].城市地理,2017(24):9-10.

[7]蒋秉瑞.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难点及问题分析[J].艺术品鉴,2017(08):359.

[8]梁欢.融合绿色廊道的寒地城市慢行系统构建研究[D].长春:吉林建筑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