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实践与反思——以《电气安装图识读》课程改革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0-20
/ 4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实践与反思——以《电气安装图识读》课程改革为例

赵灼辉

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电气安装图识读》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实践应用的研究,展示了行动导向教学在课程实施中取得的显著成效以及在职业教育教学领域的广阔发展前景。笔者还进一步分析和反思在目前的职业教育环境中实施行动导向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实践反思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326(2012)10-0087-04

行动导向教学是近年来我国引进的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教育部等部委在“职业院校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中还提出了“教学要实现行动化”的要求。

什么是行动导向教学呢?行动导向教学是根据完成某一职业工作活动所需要的行动以及行动产生和维持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以及从业者的内在调节机制来设计、实施和评价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行动导向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习者职业能力的发展,其核心在于把行动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它倡导通过行动来学习,为了行动而学习。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界评价它是一种新的课程理念,一个先进的教育观念,一种指导思想……

现以本人负责开发、实施的学习领域课程《电气安装图识读》为例,就行动导向教学实施中的一些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以行动为导向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案设计

学习领域、学习情境、学习任务的开发源于职业、行业的工作过程。本课程开发组通过近半年的课程开发调研、工作过程分析,与企业实践专家研讨,根据发电厂与电力系统专业学生将来所必须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出发,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电力系统生产技术人员在电力识绘图方面的典型工作为任务载体,以完整的工作过程为行动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普遍认知规律,通过电气工程图纸技术要求认知、AutoCAD软件操作、常用电气设备零件图识绘、建筑电气图识绘、变配电工程图识绘、电气设备安装图识绘六个典型教学情景,共计130学时,以本专业典型设备的测绘和企业图纸识读为依托,将系统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炼有机结合;使传统的图样识绘与CAD技术相互融合,相辅相成。

行动导向教学并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由一系列教学方法及技术的集成。本课程根据自身特点主要采用了基于任务的引导文教学法、四阶段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海报张贴板法、以及阅读思考法等教学方法,配套自主开发的特色教材和多媒体教学课件,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将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体系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体系,以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为指导,来实现了职业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

二、以小组化学习为主要特征的教学组织

除了科学地设计教学内容、合理安排理论和实践课时,还必须按照设计的学习情境,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适时的引导、科学的组织好各个教学环节实施,并配合有行之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才能保证顺利地实现学习领域的教学目标。

(一)精心组织教学实施环节

基于任务的行动导向的教学主要通过布置工作任务、个体引导文学习、工作任务完成计划方案确定、教师集中讲解、小组化任务实施、检查、评价等几个环节来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过程。设计行动导向模式的教学方案应注意把握将工作、学习任务与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起来,具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并具有一定难度,不仅是对已有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且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新的知识技能,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解决处理在完成任务中出现的问题;在学习结束时,应由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以及工作和学习方法。

教学组织中学生以小组合作化的形式完成学习内容,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组织形式和内容设置上来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思维和方法,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有利保障。

(二)多元化、动态化的课业评价机制

行动导向教学法摆脱了学科导向的课程设置标准,以能力导向为价值诉求,在考核评价标准的设计上考虑了过程性(能力养成过程)评价,多角度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开放性、整体性评价,情感评价和协作评价等原则。

《电气安装图识读》课程的总体成绩评定由三部分内容的考核构成评价体系。其中六个学习情景的过程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30%,技能测试(上机实际操作测试)成绩占总成绩的30%,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构成。本课程的过程化考核,在每个学习情境学习结束后进行,考评分为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成绩积累,综合评价;考评项目分为出勤率、劳动纪律、工作态度、团队合作情况、平时习题完成情况、综合任务完成情况及汇报表现等。这种评价方式将考核的重点贯穿于各个学习情境的学习任务之中,使学生在平时就注重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课程实施成效

(一)教学实验结果分析

本研究采用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实验设计模式。实验在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电气系发电专业进行。取2011级发电111班为控制组,发电112班班为实验组。这二个班录取分数均在430~480分之间,学生的基础学力水平相当,教学进度基本一致。这二个班人员分布如下表1

表1被试情况分析表

本研究的自变量是教学模式,控制组按常规教学法教学,实验组按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教学。

本研究的因变量为《电气安装图识读》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掌握程度,以测验成绩、技能考核成绩为指标。实验组与控制组总人数都超过30人,采用Z检验来评价实验结果。

以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电气安装图识读》第一单元测验成绩为依据:

表2前测结果——《电气安装图识读》第一单元测验成绩分析

由表2可见,I<1.96,实验组与控制组的第一单元测试成绩没有明显差异,统计同质有效。

控制组与实验组后测结果比较——期末理论考试成绩比较见表3

表3后测结果一《电气安装图识读》期末理论考试成绩

可见,Z在[1.96,2.58],实验组与控制组的学习成绩有显著差异。

控制组与实验组后测结果比较——技能考核成绩比较见表4

表4实验组与控制组CAD技能考核成绩比较

由表可看出:实验组的技能考核成绩明显优于控制组的成绩,说明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有较大的优势。

(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在期末学习结束前,我们对实验组同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对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态度:选择“很满意”的30%,选择“满意”的66%,选择“不满意”的4%。由此可见,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的高职教学模式。

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课堂学习态度:每堂课都认真听讲75%,有时能认真听讲25%,没有人选择“很少听讲”。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注意力更集中,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更有利。

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学习的内容与一般教师课堂讲授的内容相比掌握程度:选择“没有区别”8.6%,选择“熟悉得多”的占88.2%,选择“不如教师讲的熟悉”占3.2%.

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对对个人的综合能力培养:选择“作用大”的占32.5%,选择“有一定的作用”的占50%,选择“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17.5%.

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对对团队合作的精神:选择“作用大”78.8%,选择“有一定的作用”21.2%,选择“几乎没作用”的没有;

(三)教学效果总体评价

1、《电气安装图识读》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

《电气安装图识读》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使教学活动从静态的封闭型转向了动态的开放型,课堂的涵义得以延伸。其所倡导的小组化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探索、分析、归纳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既减少了学习中的困难,又能增进人际情感交流,增强了学生自信心,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与以往的班级相比,无论是学生的课业成果质量和动手能力都有显著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思维更活跃,学习主动性更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学生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手段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提高。学生普遍学会了根据学习引导文,主动去搜集信息,查阅资料、制定计划、解决问题、反思问题,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得到了磨砺和提高,尤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显著增强。

通过自主化的学习,一些学生感悟颇深,他们有的说:“从这次的课程学习中,我才真正发现学习是自己的事,学习也可以这样愉快,这样有成就感……”,有的说“我觉得绘图过程就像人生一样,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踏实地做,有一天才可能实现质的飞跃……”,“在建立和装配三维模型的过程中,我们失败了很多次,体验到了自己现在的经验和知识的不足,但通过学习和尝试,我们终于完成了这些看似无法完成的任务,这又是成功的经历,我会把这种体验带到其他的学习中……。”从孩子们的话里,让我们感到这次课程改革的意义所在,让我们可以看到,这一全新的课程所带来的喜人变化和所展示的广阔发展前景,促使我们去不断转变和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2、《电气安装图识读》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水平的提高

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师的角色有了很大的变化,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成为学生工作情境的创设者、引导者、组织者和专业对话伙伴;这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责任意识、实践经验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教法的多元化,教师在以学习领域设计、学习环境的建构、学习资源的提供、学习过程中的咨询、引导方法等方面的探讨也是没有止境的,也促进了教师的继续学习与教科研活动,产生了教学相长良性循环。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教改班的每一位任课教师通过课程开发实践,对职业教育理论的理解逐渐深入,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更重要的是大家都深深体会到了作为一名职业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从事教育改革研究的意义,也明白了自己将来需要努力和提高的方向。

四、问题反思与对策

在看到《电气安装图识读》课程实施成效与长处的同时,我们也必须要清醒地看到,这一课程的实施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和改进。

(一)把握正确的职教课程理念,统一教改认识是课程实施的前提条件

按照我国国情,在目前常见的四十至五十人的分班制教学中开展小组化教学有较大的难度。例如:在学生分组的教学组织方面,小组成员人数少,分组多,利于组织学习但管理难度增大;分组少,人数多,便于管理但不利于组织小组化学习。还有固定分组还是根据学习情境设计灵活分组都会影响小组化学习的质量。

目前各校普遍的适应于以讲授为主的“秧田式”的教室布置和相关配套设施很难满足行动导向教学“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要求……有些问题是很难在短期能够解决的。

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开展行动导向教学?笔者认为情境化教学、小组化学习等都是植根于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思想的土壤之中的。只有建立正确的职业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正确理解课程改革的价值,形成至上而下的对统一认识,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争取全校各部门的理解与支持,是保证教改课程的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有了课程实施的良好氛围,开动脑筋,因地制宜,使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在课程改革实施上,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课业学习和动手能力的提高上,才能使职业教育事业在工学结合的土壤之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二)把握行动导向课程特点是提升课程价值的关键

在开展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也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对基于引导文的自主化学习和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的体系还不够适应。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学生要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学习者。对于这一转变,部分学生还不能很好适应,表现为缺乏探究精神、敷衍了事、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等,导致引导文学习质量不高,学习效果不够理想。另外,从各学习情境的过程考核来看,学生在自评的环节出现了部分不客观评价的现象,小组互评也出现不愿得罪人,打人情分的现象。

针对这些实施中的问题,我们需要把握行动导向课程几个特点来提升课程的价值。一个特点是让学生去获得捕捉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亲身体验;二是让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三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道德意识,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在把握这些特点的同时要相信学生是具备理性、自足性,甚至具备自我否定能力的,相信学生是一个会犯错误并能从错误中学习的人,与学生共同担责,并适时鼓励和赞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课程管理体制和评价机制是课程实施的根本保证

在本课程教学实践中,课改课程教学模式的转变造成了与现行的常规教学管理模式的一些冲突,例如:课程评价方式的转变与常规成绩提交的矛盾;课程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工作量计算办法与常规工作量计算的矛盾等,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理顺。

在行动教学的模式下教师讲授的内容变少,指导的工作量增加,教师不给标准答案,不作结论性评价,从原来的“知识搬运工”成为了是课程开发的设计师,成为了精心加工后的信息资源的供给者和咨询者,成为学生的助手和顾问……面对教师角色的新变化,如何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课程管理体制和评价机制是激励教师成长、保证课程长期有效实施的根本保证。

(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刻不容缓

行为导向教学法实施的重要前提是具备大量既懂职业教育理论,又具有深厚专业知识、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人才。目前,本课程的教学团队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教学要求,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既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也是我们需要长期常抓不懈的工作。

(五)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需要加快步伐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需要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制定方案,自主学习,收集大量信息。目前本课程现有的课程资源库的还不能很好满足学生自主化学习的要求,需要加快建设的步伐。

行动导向的课程模式已逐渐融入到了我们的职业教育的教学之中。它的意义不仅是一种单纯的新的课程模式的介入,而且是带给我们一种思考。由于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教法多元化,因此教师在以学习环境的建构、学习资源的提供、学习过程中的咨询、引导方法等方面的探讨是没有止境的,这将是我们作为职业院校教师面临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作者简介:赵灼辉(1971—),女,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工程图学教育,计算机辅助设计(四川成都,610072)。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

[2]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6;

[3]BaderR.Konstruierenvonlernfeldern-einehandreichungfuerrahmenlehrplanausschuesseundbildungsgangskonferenzenintechnischenberufsfeldern[C]//Bader,R/Sloance,P.F.E.(Hrsg):LerneninLernfeld,Eusl-Verlag,MarktSchwaben2000:S.45-48.

[4]欧盟Asia-Link项目“关于课程开发的课程设计”课题组编:《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