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66000
[摘要]目的:研究心理的护理干预针对于输卵管阻塞性的不孕症病患心理状况及社会支持相关影响。方法:将本院2018年4月-2019年5月收治输卵管阻塞性的不孕症100例病患纳入研究对象范围,以就诊顺序将病患平分两组,每组50例。常规组采取基础的护理干预,研究组除基础的护理干预外采取心理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效果。结果:相比常规组,经护理后研究组的心理状况、生活质量状况与社会支持状况优势均显著,组间数据的差异性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针对于输卵管阻塞性的不孕症病患,通过采取心理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心理状况、生活质量及社会支持状况,应用价值突出,可作为最佳的临床护理方案。
[关键词]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心理;护理干预;心理状况;社会支持
为深入研究心理的护理干预针对于输卵管阻塞性的不孕症病患心理状况及社会支持相关影响,本文将本院2018年4月-2019年5月收治输卵管阻塞性的不孕症100例病患纳入研究对象范围,分别采取基础的护理干预及除基础的护理干预外配合实施心理的护理干预,如下为具体的结果:
1.一般基线资料及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将本院2018年4月-2019年5月收治输卵管阻塞性的不孕症100例病患纳入研究对象范围:研究组,病患年龄的区间范围21-31岁,平均的年龄(22.55±2.33)岁;常规组,病患年龄的区间范围22-33岁,平均的年龄(23.33±2.66)岁;所有的病患、家属均知晓、应允此次临床试验观察,知情同意书已签署。两组病患基础资料间的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
常规组采取基础的护理干预:每周开展一次关于不孕症知识的专题讲座,并由本科室资深经验医护工作者来讲授,现场解答病患在临床治疗期间各种疑惑;研究组除基础的护理干预外配合实施心理的护理干预:①加强心理疏导。实行一对一模式心理疏导,确保每周进行一次,且一次以20-30min为宜;通过交流,建立起护患良好交流关系,倾听病患主诉,满足各项护理需求,适当帮助病患调整心理状况,促进心理状况、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提升;②实行小组干预。每周开展一次小组讨论,时间以40min为宜,组内成员以4-6人为宜,主要讨论关于不孕症相关知识,多鼓励病患进行治疗过程分享心理焦虑,以舒缓病患抑郁、焦虑的心理;③采用放松疗法。借助健康宣教,让病患每日开展一次以上放松疗法的连续,将注意力放置于呼吸方面,从身体各部位肌肉至双脚,紧张约5-8s/次即可放松;④家庭关怀。加强对家属的陪护与人文关怀指导,让家属多陪伴病患,给予病患鼓励信心与关爱。
1.3观察指标
(1)比较分析护理前后两组的心理状况变化情况,包括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1]。
(2)比较分析两组的生活质量状况,包括情感功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生理功能。
(3)比较分析两组的社会支持状况,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力度。
1.4统计法
以spss20.0统计软件来统计、分析资料数据,x2检验临床计数资料,计量数据检验采用t值。用P<0.05表示组间数据的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
2.研究结果
2.1比较分析护理前后两组的心理状况变化情况
相比常规组,经护理后研究组的心理状况改善显著,组间数据的差异性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详如表1。
2.2比较分析两组的生活质量状况
相比常规组,研究组的生活质量状况提升优势显著,组间数据的差异性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详如表2。
2.3比较分析两组的社会支持状况
相比常规组,研究组的社会支持状况优势显著,组间数据的差异性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详如表3。
3.讨论
患有输卵管阻塞性的不孕症广大病患,往往存在着不同程度心理波动状况,对医护工作的高效进展负面影响较大,需加强对病患心理方面的护理干预,以起到疏导心理、改善病患心理状况与生活质量,给予病患充分的社会支持等作用[2]-[3]。经本文研究后发现,对比采取基础的护理干预,除基础的护理干预外采取心理的护理干预后,病患的心理状况改善显著,生活质量状况与社会支持状况优势均显著,进一步证实了心理的护理干预该项措施对于输卵管阻塞性的不孕症病患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的有效性,凸显出了其在改善病患心理、生活与社会支持状况方面的优势作用。综上所述,针对于输卵管阻塞性的不孕症病患临床护理工作,建议广泛推广及应用心理方面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显著改善病患心理状况、生活质量及社会支持状况,为护理工作持续高效的进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陈燕琴.心理护理干预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心理状况与社会支持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10(04):208-209.
[2]张静梅.心理护理干预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心理状态及社会支持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32(18):417-418.
[3]范新婷.心理护理干预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19(03):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