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区社区就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存质量、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间的相互关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9-19
/ 2

南海区社区就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存质量、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间的相互关系

朱嗣远林衍锦吴仿东

朱嗣远林衍锦吴仿东

(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公共卫生科广东佛山528000)

【摘要】目的分析社区就诊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感间的相互关系,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水平。方法随机对佛山市南海区内6个镇街社区的精神疾病患者与该区内无精神病发作史的社区人群进行生存质量、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的问卷调查并分析其之间的关系。结果病例组的生存质量、社会支持及自我效能感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意义并且病例组的生存质量与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感之间均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结论社区就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存质量、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均明显低于一般人群,通过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度和自我效能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水平。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

【中图分类号】R197.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9-0106-02

精神疾病是一类严重影响人民健康的疾病。对于社会,精神疾病是致残性疾病负担排名第一位的疾病。对于精神病患者,精神疾病带给他们的不仅仅是自身躯体、心理上的痛苦,更多是来自社会其他人群的歧视和污辱。在过去,对于精神疾病,人们关注的是各类临床治疗手段,以单纯用治愈率来评价治疗效果。在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国内外学者开始关注精神疾病患者自身主观意识,尝试从精神疾病患者的自我感觉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如何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从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感去探讨精神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1对象

随机抽取佛山市南海区辖区内的松岗、盐步、沙头、金沙、罗村和西樵6个镇街的社区精防门诊就诊的144例社区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做为病例组;同时,在上述镇街的社区中随机抽取157例无精神病发作史的社区人群作对照组。

2方法

2.1研究工具:问卷由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1](WHOQOL-BREF)、社会支持评定量表[2](SSR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3](GSES)三部分组成:

2.1.1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

该量表共24个问题条目,包含了4个领域:生理、心理、社会、环境;量表还包含询问个体自身生存质量和自身健康状况的主观感受的独立条目。条目评分分为5级,领域得分越高,生存质量越好。

2.1.2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

该量表是由肖水源教授编制的,共3个维度10个条目,分别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去评定被测对象的社会支持状况,各维度评分越高,表明被测个体的社会支持水平越高

2.1.3自我效能量表(GSES)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由张建新和Schwarzer研制,共有10个条目,项目主要涉及个体对自我、环境挑战和控制感的认知,按1级~4级评分,分值越高,自我效能感越强。

2.2数据统计

将问卷数据录入MicrosoftExcel中,建立Excel数据库,采用SPSSforwindows11.0统计软件包处理数据。两组间一般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两组间生存质量总分及各领域得分、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以及自我效能感的比较采用t检验;社会支持与生存质量之间的关系以及自我效能感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分析采用相关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病例组与对照组生存质量状况比较

病例组总的生存质量与总的健康状况得分,以及各领域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总的生存质量与总的健康状况,以及各领域得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3-1)。

表3-1病例组与对照组生存质量得分比较(x-±s)

3.2病例组与对照组社会支持比较

病例组社会支持总分与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人群;对病例组和对照组的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得分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病例组与对照组社会支持总分与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表3-2)。

表3-2病例组与对照组社会支持得分比较(x-±s)

3.3病例组与对照组自我效能感比较

病例组自我效能感得分低于对照组人群,对病例组和对照组的自我效能感得分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病例组与对照组自我效能感得分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表3-3)。

表3-3病例组与对照组自我效能感得分比较(x-±s)

3.4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效能感与社会支持间相关分析

自我效能感与社会支持各维度间有较强的相关性,与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度间的r值分别为:0.541、0.219、0.485、0.393,P<0.01(表3-4)。

表3-4患者自我效能感与社会支持间相关分析(r值)

注:*表示P<0.05;**表示P<0.01

3.5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与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间相关分析

社会支持与生存质量各领域间的关系:客观支持与生理、社会领域间的r值分别为:0.223、0.256,P<0.01,与心理和环境领域间r值为:0.166、0.192,P<0.05,与总的生存质量、总的健康状况间的r值分别为:0.158、0.011,P>0.05;主观支持与总的生存质量、总的健康状况和生理、心理、社会及环境领域间的r值分别为:0.439、0.375、0.522、0.464、0.513、0.441,P<0.01;支持利用度与总的生存质量、总的健康状况和生理、心理及社会领域间的r值分别为:0.249、0.222、0.300、0.254、0.320,P<0.01,与及环境领域间的r值为:0.215,P<0.05;支持总分与总的生存质量、总的健康状况和生理、心理、社会及环境领域间的r值分别为:0.452、0.352、0.546、0.474、0.553、0.453,P<0.01;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与生存质量各领域间相关性较弱,而主观支持及支持总分与生存质量各领域间相关性较强(表3-5)。

自我效能感与生存质量各领域间有较强的相关性,与总的生存质量、总的健康状况和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领域间的r值分别为:0.483、0.486、0.528、0.552、0.476、0.471,P<0.01(表3-5)。

表3-5患者生存质量与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间相关分析(r值)

注:*表示P<0.05;**表示P<0.01

4讨论

生存质量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生存质量为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与他们的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的事情有关的生存状况的体验,它包括了个体生理、心理、社会功能以及物质状态4个方面内容[4]。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整体上,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人群,两组间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精神分裂症明显导致患者的生存质量全面下降。

目前,已有较多关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支持情况的调查研究,多项研究结果[5、6]得出一致的结论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支持远远低于正常人群;刘铁桥等[7]的研究表明,患者所获得的社会支持水平对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治疗、预后、康复均有重要影响;本次研究的结果表明,患者获得的社会支持明显低于对照组人群,说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得到较少的社会支持,这与邢改书[8]、王志阳[5]、王晓蔚[6]等的研究是一致的。

社会支持与生存质量呈正相关[8],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的支持对生活质量的改善均有影响;Ritsner等[9]研究发现,缺乏被感知的社会支持,将会导致患者较差的生存质量。本次调查对患者社会支持与生存质量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客观支持与生存质量各领域的相关性极弱,说明别给予的支持和帮助与生存质量间的关系不大,别人的支持与帮助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患者的问题;支持利用度与生存质量各领域存在的较弱相关性,说明精神分裂症患者遇到困难时,缺乏主动寻找支持和帮助的意愿和途径,分析其原因可能为:由于社会的偏见和歧视,一般人群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需求大多采取漠视的态度,而大多精神分裂症患者也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主观支持与生存质量各领域有较强的相关性,说明患者主观感受到的社会支持及对所获得支持的满意程度,将对患者的生存质量状况产生重大影响,这提示,重视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观支持,有助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两者相互促进,将有助形成良性的循环。

自我效能是反映患者对自己能否执行某一自理行为的能力的判断。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病例组自我效能感低于对照组人群。杨廷忠等[3]认为,自我效能是健康状况的预测因子,与心理健康状况呈正相关;王剑辉等[10]研究认为,各种社会因素及自身的经历等因素都通过自我效能对行为起作用。通过自我效能感的测量可以预测个体的健康生活水平,通过自我效能感的改善可以促进健康生活水平的提高;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效能与生存质量和社会支持间的关系,有助了解三者间的相互关系,寻找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途径。本次调查结果提示,社区就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各领域与社会支持的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之间,与自我效能感之间均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通过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度和自我效能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郝元涛,方积乾.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0):67-69.

[2]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出版社,1999(12).

[3]杨廷忠,施卫星,许亮文.自我效能增强:临床护理的一种思路和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4,29(5):393-395.

[4]胡季明,李真,陈贻华等.广东中山市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神经精神科杂志,2003(28):456-458.

[5]王志阳,张明园.精神患者的社会支持情况的调查[J].四川精神卫生杂志,1997,10(2):73.

[6]王晓蔚,蔡琴等.100例精神病患者社会支持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2):971.

[7]刘铁桥,杨德森,郝伟,等.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近期结局的影响因素[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9,32(1):21-23.

[8]邢改书,张跃兰,张润兰等.社会支持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及对策[J].中国护理学报,2007,14(10):84-85.

[8]RitsnerM,ModaiI,EndiottJ,etal.Differencesinqualityoflifedomainsandpsychopathologicandpsychosocialfactorsinpsychiatricpatients[J].JClinPsychiatry,2000(61):880-889.

[9]王剑辉,肖玮等.自我效能感与健康生活方式[J].中国公共卫生,2004,20(6):761-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