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名山县马岭镇初级中学杨黎
我是一个常年奋斗在农村教育第一线的普通地理老师,所任教的地理学科也不是我的对口专业。可是,这几年,我的地理教学效果却非常好。从教学成绩上看,期期都在全市统考中名列前茅。在日常教学中,也觉得自己教得越来越得心应手,同学们学得也越来越轻松了。总结了一下,在地理教学中,我好像不经意地捡到了一把开启地理教学之门的金钥匙,并在不知不觉中教给了同学们一种“捕鱼”的方法。那就是——妙用地图教学。
九年义务制教育地理大纲明确规定:“使学生学会阅读和运用常见的地图和图表的技能”。从应试的角度看这些年的地理试题,几乎全部的考试内容都和地图有关,而直接的读图绘图类题就占一半以上;从学习的角度看,随手一翻我们的教材,各种各样的地理图表比比皆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地理教材,就共有各类地图图表157幅。这也从一个方面告诉我们地图之于地理学科的重要性。从理论上讲,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地图犹如“骨架”,包藏了众多的知识点,许多地理特点、规律都可通过观察、分析地图得出。因此,只有让学生把地理知识附着在这幅骨架上,才能容易记住,并引起一系列联想,从而获得丰富的地理知识。正是由于地图和地理学的关系十分密切,所以古人用“左书右图”来说明学习地理离不开地图。教师指导学生学好地图,等于是教给了学生一个捕鱼的方法,“教之以渔”,终身受益;而学生掌握了地理图像的能力,学好了地图,也就等于是得到了一把开启地理知识宝库和认识世界的金钥匙!如此看来,地图不仅是地理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学习地理的工具,难怪有人会说:"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的拐杖"!
既然地图教学这么重要,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当老师的怎样才能充分利用好这把钥匙以“教之以渔”呢?学生又如何才能让这副“拐杖”发挥其最大的效用呢?在具体的操作中,我是这样做的:
课前的备课阶段。我会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并熟悉我所要用的相关地理图表,有针对性的备好课。做到教师和学生人人有图,为时时用图奠定基础。
课堂教学阶段。这个阶段,是培养学生图表能力和掌握地理知识最关键的一环。这一环,老师和学生都要充分利用手中的地图(如与教材配套的《地理图册》、学校资料室的《教学挂图》以及教材中的配图),在教学活动中,培养读图、分析图、绘图、运用图表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以地图为载体,理解并掌握众多的地理知识,培养自己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操作上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在7年级学地理一开始,就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读图方法。要善于抓住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这些是最基本的东西,所以要安排多次练习。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初步的读图能力——辨别方向、识图例、量算距离,并正确使用规范化的语言。如:在讲述方向方位时,一定要用“东、南、西、北”等来表述,切不可用“上、下、左、右”之类。
2、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读图的方法。在分析一幅图时,老师可以先告诉学生对这类的图表应该从哪些方面去着手,怎么分析,也就是教给学生分析这类图表的方法。然后同学们自己去分析得出答案。比如:我在教学生分析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的时候,先告诉他们分析的步骤——先看气温曲线,在图上找出最高月和最低月气温的时间和气温值,再分析气温年较差,归纳出此地气温的年变化特点;再看降水柱状图,先看各月降水分配是否均匀,如果不均匀,哪些月份降水量多,哪些月份降水量少,从而归纳出此地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第三步将分析出来的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合在一起,归纳此地的气候特点,并推算此地的大概地理位置以及一些其他的知识。教给同学们分析此类图的方法后,在我的指导下分析了一幅例图后,我就让他们依照方法去分析另外的同类图。几次实践之后,再遇上同类的图,大家就都知道该怎么办了,也就不至于在图面前手足无措了。
3、在教学中,随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凡是能从图上获得的地理知识,都尽量运用读图来加强理解和形象记忆。也就是不让学生先看课本上给出的现成结论,而是由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一步步对图表进行分析归纳,最终由学生们得出与课本一致的结论。这样既有利于知识的牢固掌握,还有利于激发孩子们的成就感,引发他们的兴趣。如:在讲授八年级地理中西北地区的相关内容时,我先出示西北地区的教学挂图,指导学生看图例并仔细观察,看看西北地区的图和其他地区的图有什么显著的区别。同学们很快就发现西北地区的图上有许多沙漠的图例,得出西北地区和其他地区相比具有沙漠广布的特点。然后我再引导他们分析出沙漠广布的原因——气候干旱;再让同学们读《中国四大区域图》,进一步分析出造成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进而联系之前学过的知识,分析西北地区的农业类型以及分布。最后再打开课本,看正文,印证自己刚才分析的是否正确。一堂课下来,同学们甚至可以不用翻开课本,就在地图的帮助下,把该掌握的知识都掌握了。这就叫会观察、勤思考、能联系、擅总结、巧记忆。
4、在课堂上,还要注意多绘图填图,培养学生的制图、填图能力。通过绘图和填图,不仅可以加深印象,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读图能力。这里的绘图填图,我把它们分为两类:一类是比较规范精准地绘制和填涂一些最基本和常用的图表,比如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等。这类图教师一定要正确示范。让学生用正确的绘图和填涂方法来绘制和填涂。比如在绘制气温和降水量图时,一要写好图名,二要画好横坐标和纵坐标,横表月份,纵画两边,一边表气温,一边表降水量,要写好注记,而且间隔要相等。填图时也要注意,字的大小要均匀,要填涂在适当的位置,不能超过边界等等。另一类是绘制简图和草图。在课堂上,用得最多的便是快速地绘制一些简单的草图。绘制草图可以大大节约绘图时间,三笔两笔就可以勾勒出地理事物的大致形象。比如在学习大洲和大洋时,我就让同学们去“一笔画世界”,然后在图上填注相关的内容。也让同学们在草稿纸上画大洲和大洋的草图。有些需要细致掌握的图(如中国主要铁路干线图),就让同学们用白纸覆盖在图表上进行描摹。课堂上,我自己也常在黑板上画简图和草图。比如常用不太规则的圆圈来表示某些事物的形状,日本的四大岛被我用不同的圆圈代替了,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相对位置也让我用若干近似于圆的线条代替了。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读图和用图都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所以,也就改变了单一灌输地理知识的填鸭式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动眼、动脑、动口和动手相结合,极大地提高了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果。有效地避免了学生图文分离、既读不懂图更不会用图、枯燥地“背地理”和产生厌学情绪。
过了课堂这一关之后,学生们的读图用图能力已经被培养得差不多了,在课后阶段,要做的就是一点点的加强训练和巩固记忆了。尤其是对于领悟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都比较薄弱的普通农村学生,课后这一阶段也是必不可少的。针对这一点,我每学期都会选择一些最基本最重要的图表,打印成一两张图表资料,让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到小组长那里背一下,以弥补他们在知识上的不足。一学期下来,地理学科真正要求他们死记硬背的好像也就只那一两张图表,由于内容也不多,难度也不大,大家背起来也不觉费力,也就不觉得讨厌了,效果也就会好很多。
以上便是我粗略总结我地理教学的一点点感悟。我把这点感悟介绍给我们学校的其他几个地理老师,大家用了以后也觉得有点效果。众所周知,初中的地理学科常常被认为豆芽科,鲜有人重视,而学生由于其他多主科的压力,也难有精力把心思放在地理学科上。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地理教师倘再不好好改进一下我们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地理课还真不知道该如何教下去了,而学生们也就更谈不上学好初中地理了。惟愿我的这一篇小文能抛砖引玉,为地理教学尽一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