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四川绵阳621000)
【中图分类号】R74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9-0375-01
脑梗塞是是临床上常见的、多发的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脑动脉管腔狭窄、局部血栓形成后引起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常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致残率较高,严重地影响着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我院2011年度,对确诊的118例脑梗塞患者,在临床脱水、溶栓、降颅压、感染控制等基础上,采用高压氧治疗,辅以肢体功能锻炼及语言训练,临床效果显著。高压氧治疗安全、可靠、无不良反应,是治疗脑梗死较理想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神经内科2011年1~12月118例脑梗塞患者,其中男性77例(65.81%),女性41例(34.74%),年龄45~83岁,平均年龄62岁。其中大面积脑梗塞11例,轻中度脑梗塞53例,腔隙性脑梗塞54例。
1.2方法
1.2.1药物治疗:早期采用抗血小板治疗,常用阿司匹林0.1qd或氯比格雷75mgqd,防治脑水肿常用甘露醇,高渗蛋白,改善微循环常用低分子右旋糖酐以及血管扩张剂,脑代谢活化剂,脑细胞保护剂等措施。
1.2.2高压氧治疗。我院采用国产两舱四门一体10人氧舱,压力0.25mPa,加压时间20min,吸纯氧20min×3次,中间休息5min×2次,减压30min,1次/日,l2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5个疗程,疗程间隔休息3~4天。
2结果
高压氧治疗脑梗塞对语言障碍、偏瘫、大小便失禁、头痛、头晕、意识不清等效果显著。我们将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同时进行高压氧治疗的病例与单纯药物治疗的病例作了对比分析,本组病例无论从机体整体功能的恢复,还是单纯肢体功能的恢复以及语言障碍的恢复,与常规药物治疗相比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18例患者治愈17例占14.4%,显效22例占18.6%,有效56例占47.5%,无效24例占20.3%,总有效率为79.7%。
3护理
3.1护理评估心理指导健康教育治疗前评估患者的病情、体位、肢体的活动能力、理解能力、对高压氧的认知情况、健康教育需求等。详细讲解高压氧治疗的目的、作用、患者的配合要求,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理解和配合。严禁火种带入舱内,避免穿着化纤类衣物,不得随意搬弄舱内阀门、开关、按钮等设施,做好耳咽管的调压动作。
3.2掌握适应证及禁忌证高压氧治疗是将患者置于耐高压的密闭舱体内,使其在高于1个大气压的特殊环境中呼吸纯氧,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治疗前患者必须经医生检查,排除禁忌证后,方可进行。进舱前详细询问病史,若患者血压>160/95mmHg、感冒、发热、上呼吸道感染,则不宜进行治疗。
3.3舱内及出仓后护理
3.3.1开始加压速度宜慢,加压中患者出现耳鸣、耳痛等不适时,可咀嚼糖果、话梅促使耳咽管开启,如疼痛难忍,应减慢升压速度或暂停升压。
3.3.2稳压时告诉患者正确使用吸氧面罩,保持呼吸通畅,保证有效治疗;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出现头昏、出汗、恶心、面肌或口角紧张抽搐等氧中毒症状。
3.3.3减压时,由于气体膨胀吸热,注意保暖,以预防感冒;嘱患者自主呼吸,禁止屏气,防止肺气压伤。
3.3.4出仓后护理做好患者高压氧治疗后的病情观察,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给予保暖。嘱患者注意休息,进热饮料或行热水浴,以协助氮气的排出。
3.3.5康复指导帮助患者进行语言和肢体功能锻炼。指导患者家属帮助患者肢体进行按摩和功能锻炼,尽早扶持站立行走。失语患者治疗结束后进行语言能力训练。
4体会
脑梗塞主要是因血栓形成栓子脱落、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等原因所致动脉阻塞,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水肿甚至坏死、自由基生成增多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高压氧是治疗脑梗塞的一项有效措施,由于脑梗塞患者多数精神负担较重,易产生恐惧、悲观和紧张情绪,合作性较差.护理人员做好患者的评估、心理指导和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在治疗过程中态度和蔼、语言诚恳、音调适宜,掌握患者治疗中的困难,耐心安慰和鼓励患者,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