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研究罗发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研究罗发喜

罗发喜1普丽娇2

1昆明云金地科技有限公司云南省昆明市650000

2云南云金地科技有限公司云南省昆明市650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关注。生态环境空间作为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领域,有必要加强其管控制度建设。本文系统总结了改革开放40余年来,我国生态环境空间管控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分析了在新形势下生态环境空间管控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提出了未来生态环境空间管控制度可从加强综合性环境功能区划的编制应用、加强与国家空间规划体系的衔接融合、建立生态环境空间信息数据库与信息系统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引言

受高强度国土开发活动的影响,部分地区的自然资源出现过度利用现象,生态系统功能逐渐退化,严重制约了该地区居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有效、可持续提升。结合“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针对生态系统功能受损严重的区域,要加大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保证我国的国土空间格局更为完整,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主要任务

1.1构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方法体系

依据国家新型空间规划体系,适应发展新形势和环境保护的新要求,建设国家空间载体上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体系,对应国家空间高效管理。体现落实国家政策和战略部署,确定国家重大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与工程,强化国家发展规划中的生态保护目标。统筹发展国土空间,强化空间用途管制、完善布局结构、推进统一规划中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工作的前置,发挥积极的约束作用。

1.2确定生态环境分区管治体系与管治内容

充分应对不同区域的城镇化阶段,提出环境承载力各类标准和环境改善路径,制定逐渐严格的阶梯性准入门槛,分别依据环境容量估算值与现状排放值的差值设定空间排放要求。同时,全面摸清国土空间与生态空间的本底条件,结合环境资源承载力的各类标准与控制,划分不同管控区域,制定管治内容,从而引导各区的空间功能设计,平衡好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关系。

1.3为高质量发展服务

梳理空间规划中对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迫切需求,对于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加快补齐短板、着力提升市容市貌、建立健全整治长效机制等,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不能缺位。深入论证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对空间管理体系的有效供给,确定规划内容编制、层层管理和实施制度,建立全面对接国家空间管理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实施评估以及实施流程,保障国家和地区高质量发展。

2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体系的构建

2.1以环境要素为主的构建

20世纪80年代,我国就开始在生态环境空间管控领域进行探索,先后制定了以环境要素管理为目标的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声环境功能区划、水环境功能区划、土壤环境功能区划等单项生态环境要素空间管控的规划,相关成果在生态环境保护五年规划、生态省(市、县)建设规划、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中得到了实践性的应用,特别是水功能区划、水环境功能区划和生态功能分区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应用性成果。这一阶段以单要素环境功能区划为主,虽然对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区域层面上以协调区域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提高环境管理能力为目的的综合性环境区划研究较少。

2.2微观生态设计

在生态环境分区管治规划基础上,微观层面注重环境美学和环境健康为目标的生态设计,主要包括:依据生态功能溯源确定生态因子,系统评估生态因子的环境价值,系统设计次生生态环境,最后建设监测、反馈修正和管理机制。例如,以往增加社区绿地率作为改善环境的主要举措,但并不关注植被种类、水系等与环境的匹配度,造成一些地区缺水加重、虫灾突出甚至破坏生态平衡,引发生态连锁事件等。此外,生态环境的设计过多考虑有无的角度,而不注重与空间使用功能的协调,如一些滨水地区设计在幼儿集中活动场所,造成幼儿落水事件频发。这些都是微观层面生态设计工作缺乏造成的。良好的生态设计是生态安全格局维护的重要手段。

2.3加强综合性环境功能区划的编制应用

抓紧编制实施统筹各生态环境要素空间管控需求的综合性生态环境功能区划,明确生态环境空间管控工作的核心,厘清生态环境空间管控工作的总体思路和政策框架。首先在生态环境保护部门系统内部,树立起以环境功能区划为依据,实行生态环境分区管理、分类指导的空间管控理念。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水、大气、土壤、生态等各方面生态环境要素空间管控需求,加快完善涵盖各要素管理领域的配套政策与保障机制。

3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体系构建

政策保障加强组织领导。生态环境部加强对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和督促,在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加强督导,对重点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加强专项指导;省级生态环保主管部门发挥协调和指导作用,做好生态保护规划审核上报工作;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充分发挥生态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的主体责任,主要领导负责,成立生态环境管理委员会,落实各方责任,确保编制工作顺利开展。对于批准后的规划成果,在实施过程中应强化法治保障、动员社会参与,并定期(按年度和5年期两个时间节点)开展评估考核。实行生态环境部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建立长效机制。各级财政要持续增加投入,加强资金支出。对绿色产业减免的税收应优先用于生态环境保育。鼓励社会资本投向生态环境,并给予政策优惠。结合绿色发展战略,加大金融支持。规划编制工作经费应纳入市县级财政预算,支出比例不低于空间规划经费。制定一定奖励和惩罚措施,对于连续三年达标合格的地区给予奖励,对于连续三年不达标的地区给予惩罚。强化制度保障。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加快深化生态环境管理体系的改革,着力构建“五位一体”的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全面激活主体、要素、路径,为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注入强大动力。要巩固现有生态环境保护成果,推进正、负面清单准入工作,完善环境保护支持制度,强化绿色生态导向,统筹优生态、保供给和促民生的精准性、协同性和有效性。加强技术支撑。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不同空间各有侧重,标准可以有空间分布的差异性,进度也不能“一刀切”,根据实际情况明确是定底、定界还是定标。要稳扎稳打,久久为功。要坚持质量服从进度,当前与长远结合,制定长远目标,对于短期速效行为要注重避免犯颠覆性错误。

结语

生态环境空间作为国土空间的重要组成,亟须加强其管控制度建设,逐步建立以空间管控为手段、环境质量管理为核心的源头预防体系,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空间管控在国土空间开发中的前置引导作用,为破解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机制、管理方式以及管理手段等方面的难题,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系统化、精细化水平提供有效途径,为推进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变革、真正实现“多规合一”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中国城市规划网.统一规划体系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EB/OL].2018-12-10.http://www.planning.org.cn/news/view?id=9251.

[2]王夏晖,何军,饶胜,等.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思路与实践[J].2018(Z1):19-22.

[3]王伟,肖禾.多规合一,啥样的环境规划体系才衬?[J].环境经济,2017(ZA):20-21.

[4]江河,刘贵利,陈帆,等.国土空间生态环境分区管治理论和技术方法研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