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事也能直抵学生的心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9-19
/ 1

小事也能直抵学生的心灵

卢海宏王伟

——谈良好的卫生习惯、规范的日常行为的养成

卢海宏王伟湖北省崇阳一中437500

刘备在弥留之际曾谆谆告诫他的儿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是刘备的切身体会,其实教育何尝不是如此。如果我们能在一些小事上做文章,那么,这对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规范的日常行为的养成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下面结合实际,谈自己的四点体会。

一、开班会

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认为首先应用好的行为习惯占领学生的思想阵地。最好的办法是召开主题班会,将学生常见的小问题暴露出来,让学生进行讨论,从而受到教育。

很多次我到学生寝室,发现学生乱倒饭菜、乱泼脏水的现象严重,寝室时有难闻气味,我特意召开了“珍惜健康、远离恶习”的班会,要求学生陈述周围人的恶习,剖析其危害,将习惯和健康联系起来,学生受到很大的震动,会后纷纷表示要远离恶习,做一个现代文明学生。

有段时间我在课余到教室查看学生的情况,发现骂人的口头禅现象比较多,为此,我迅速组织学生召开“重学规范,播种习惯”的班会,再一次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的感受很不同,会后我让全体学生记住一句名言:“将习惯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性格,将性格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命运。”近年社会上流行胡里花哨的衣服,千奇百怪的发型,各式各样的饰物,校园也受影响,不少学生举止明显不符合其身份,我及时召开“谈谈中学生的形象”主题班会,学生各抒已见,谈言行,谈打扮,在愉快的笑声中,学生明白了青春的美应是健康的美,有活力的美。

很多次我都有这样的经历,多次从走廊经过时,经常有学生围在一起挡住道路,见到老师也不相让。类似的小事很多。为此,我组织了一次“中学生应具备哪些基本道德品质”的班会,师生共同讨论社会、学校、家庭的一些正反事例,学生很有触动,我最后指出中学生应具备的六种品质,即“勤劳、俭朴、善良、谦让、知耻、孝道”。

二、定要求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很重要的方面在于健全规章制度和严格的规范训练。只有形成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管理的约束氛围,才会在学生的“野”性中,烙下良好习惯的印痕。如课堂常规的训练:课前做好上课准备,学生用品要摆放整齐;课间行为训练:不随地吐痰、扔垃圾,看到地上的垃圾要及时打扫干净;对寝室卫生,我曾作过一首小诗:“四样东西要配清,脸盆毛巾热水瓶,叠被扫地再锁门,人人卫生人人勤。”学生易记,也易接受。

三、树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学生们模仿性强,为学生树立榜样,是规范行为的有效形式。榜样主要来自以下方面:一是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和先进典型;二是从学生中树立榜样,在班上多留意好的事例,多表扬、多激励,使学生产生“我也能行”的感受;三是教师率先垂范,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四是家长的言传身教,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位教师,因此,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和卫生习惯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四、常督促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中学生的一些坏的行为习惯易反复发作,这就要求老师经常督促学生,反复抓、抓反复。切忌:“恨铁不成钢,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教师一定要深入调查,寻找原因,因人开“方”。心平气和地耐心诱导,以情感人,以情促行。在对学生行为进行规范化训练时,突出时间上的要求——及时,态度上的要求——认真,思维上的要求——独立,耐心地做学生的工作,一旦唤醒了学生的知耻心,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总之,教育无小事,小事能育人。作为教师必须善于抓住每个有利时机,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倾听学生心灵的声音,捕捉其瞬间的心里变化,善于运用心理战术,以心育人,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地督促与引导。对学生不好的行为习惯,只要抓得及时,抓得得体,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