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献忠
(宁乡县人民医院湖南宁乡县410600)
【摘要】目的探讨胃镜检查与病理特征在胃溃疡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消化内科门诊部选择57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对于这578例患者行胃镜检查与病理特征检查来诊断是否患有胃溃疡。结果578例患者中用胃镜检查为良性溃疡372例,恶性溃疡134例,疑似胃溃疡72例;病理诊断为良性溃疡392例,恶性溃疡162例,疑似溃疡14例,胃炎10例。结论在诊断胃溃疡时应该将胃镜与病理检查结合,可提高检出率和良、恶性的诊断,指导医生临床治疗。
【关键词】胃溃疡;胃镜检查;病理分析;恶性溃疡;良性溃疡;
胃溃疡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种,其癌变率约为7%,尽早确诊是防止发生癌变的重要措施[1]。胃镜作为临床检查诊断消化道疾病的重要器械,已广泛应用于胃溃疡的诊断和病理分析中。胃镜检查是确诊胃溃疡首选的检查方法[2]。胃镜检查不仅可以对胃黏膜直接观察、摄像,还可以在直视下取活组织做病理学检查及幽门杆菌检测,因此胃镜检查对胃溃疡的诊断及胃良、恶性溃疡鉴别诊断的准确性高于X线钡餐检查。现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我院胃镜检查中578例胃溃疡,均行活检和病理检查,现分析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病理科整理的前来我院就诊的578例胃溃疡病例,其中男290例,女288例;年龄为22至78岁,平均年龄55岁。研究的相关患者其年龄、性别、病状等均符合统计学研究。
1.2胃镜检查
对研究的相关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在溃疡灶取材3块~10块,经10%甲醛固定,常规脱水、包埋、切片,BE染色,光镜检查。根据胃镜下病灶形态特点,最后经病理检查确诊。
1.3统计学分析
用SPSS11.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
2.1各类型溃疡患者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数据情况,相关的数据显示各种类型溃疡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尤其是恶性溃疡最为明显。详细见表1。
表1578例溃疡病的年龄组分布数据
3讨论
3.1胃溃疡与年龄关系
不管良、恶性胃溃疡均随年龄增大而增多。恶性溃疡近年有年轻化趋势[3],本组最年轻的恶性溃疡患者22岁。慢性胃溃疡存在恶变的危险因素,在积极保守治疗的同时要进行定期内镜检查及活检病理,以达到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
3.2良恶性胃溃疡形态改变的特点及意义
溃疡形态大小及边缘底部的变化,是内镜下诊断良、恶性的一个重要依据[4],如胃巨大溃疡(直径大于2.5cm)大部分为恶性溃疡,边缘欠整齐、底部不平或出血者亦大部分为恶性溃疡。但也有例外,表3中22例恶性溃疡直径在2.5cm以下,其中12例边缘整齐、底部光滑,早期癌变患者多为以上表现。巨大溃疡也并不一定是恶性病变,本组有2例溃疡大小为6cm*5cm,系糖尿病患者,随访4次活检均未见恶性病变,2例溃疡大小为4cm*2.5cm,手术切除送检也未见恶性病变,而2例溃疡大小1cm*0.7cm,取材7块,病理诊断为恶变,但手术切除标本广泛取材病检仅在小点位处见恶性病变。因此,溃疡很小也不能认为没有恶变,巨大溃疡也不全是恶性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内镜检查时在溃疡灶尽量多点取材送病理检查,防止漏诊错诊。
3.3溃疡与部位的关系
从表2中可看出,良、恶性胃溃疡均好发胃角、胃窦,胃体次之,贲门胃底较少。胃角在胃底腺及幽门腺交界的黏膜上,该处血运不丰富,易直接遭受胃酸及胃蛋白酶的刺激而产生溃疡;胃窦及胃体部溃疡均以小弯侧为多,大弯侧较少。
3.4内镜诊断与病理
从本组病例中,胃镜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均在90%以上。恶性溃疡检出率占28.57%,说明内镜在胃溃疡病变的诊断中,确是较为理想的方法,既能直接观察,又能取材活检。对胃溃疡患者必须积极治疗,长期随访追踪,尽早查出恶变病例,早期治疗以得到较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韩占波,王国平,等,主编.消化内科疾病诊断标准[M].第一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51-84.
[2]尚建中,主编.消化病临床学手册[M].第1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58.
[3]李吉华,张南征.1277例消化性溃疡内镜检查分析[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0,13:50-51.
[4]全国胃溃疡癌变研究协作组.胃溃疡癌变与早期胃癌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2011,7:282-284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