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大方县黄泥塘中学551609
摘要: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学科中的重中之重,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动手操作能力不可或缺的手段,是教会学生养成自主探究、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反思,学生也要反思,要体现在过程中,抓住问题的实质,作出科学的分析,才能使实验更加高效。
关键词:生物实验教学优化尝试
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学科中的重中之重,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动手操作能力不可或缺的手段,是教会学生养成自主探究、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近几年来,在分组实验教学实践中,我常常发现一部分学生受到了一些不良心理的影响,尤其是生物处于所谓“薄弱”学科的位置,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探究能力也就没有得以持之以恒地进行,出现了目的不明,现象分析偏差,积极性不高,兴趣短暂,缺乏耐心,形式单调,程序混乱,以自我为中心,不愿与同学合作等等,因此针对已出现的现象进行浅析并做出相应对策,以达到优化教学目的。
1、目的不明程序模糊
初中部编版53个实验中,绝大多数实验是验证性实验,这些实验在课本中以“观察、思考”、“探究”、“调查、”“讨论”、“模拟制作”等形式出现,有分组验证,有演示,有模拟,有探究创新,有观察思考……它们是司空见惯的现象,表面看起来没什么,再加上课本中又有理论支持,学生就会产生麻痹、轻视心理,不能明确该次实验的目的,方法步骤,只想以泛泛的结果来代替程序过程,对培养科学精神的探究过程缺乏重要认识,对重难点也就不能把握,教师此时必须事前布置预习具体任务,操作程序,方法,明确实验目的,还要有激发实验兴趣的“导入点”,探究的“切入点”、“高潮点”,“兴奋点”,改革以往单一“灌输式”,“教授式”,变示范为探究,引领,自主创新;教师在对要做的实验进行充分“预实验”,找出实验过程中的难点、易错的地方;或用Fash动画演示出来,进行虚拟化实验,指出该实验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目的,来激发学习动机,树立科学与实践相结合的精神,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2、兴趣短暂信心缺失
初中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还处于一种亢奋状态,不能持续地保证他们具有长久的新鲜感,积极性,此时作为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规范操作,克服学生出现迫不及特,盲目操作,材料乱拿,东西乱放,镜头乱放,工具乱动,药品乱拿乱加,器材乱拆……而真正持久的兴趣却没有表现:重点是什么?信息如何来的?同伴互助发现了什么?模型制作效果如何?临时装片制作是否符合要求?画出的图形与课文中有何差距?通过实验过程的规范操作体会到哪些快乐和失败的情感变化?悟出的道理是什么?不成功的原因有何启示?教师在这其中兴趣培养起关健作用,既可培养学生探究习惯又可让学生在操作中进行反思:兴趣与信心树立,从错误性到规范性培养过程,理解小组通力合作带来的硕果,成功时的喜悦等等。
3、不重观察不慎思考
对于一般性的实验,教师都会以演示的形式进行示范、引导,讲述其中的注意事项,可以避党出现失误和事故,明确了重难点,对规范性实验操作尤为重要,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思考习惯,但他们往往表现出头脑不够冷静,操作盲目。不按规范步骤进行,甚至谈笑风生,嘻嘻哈哈,影响课堂教学纪律,如《显微镜规范化操作》中玻片装反,镜头下降不够,视图模糊,或使玻片损坏,镜头污损等,《洋葱临时装片的制作》个别学生剪下的不是内表皮,将制作过程中“擦→滴→取一展→盖→染”六步忽略其一或颠倒顺序,或在过程中慌慌张张,将药品取错,碘液乱滴,滴管倒拿,盖片时放片过快,吸水纸乱扔,甚至打翻了试剂、药剂,用低倍时却用高倍观察,一只眼观察另一只手捂眼等等,针对这些不良心理引起的行为,教师可将实验中必须规范的关键字词在黑板上写下来强调,或将实验安排在知识之前体会到知识的欠缺后学生也会自行探究、思考,再次学习教师的规范动作及要领,同时设立互助小组来监督过程,共同体验成功的快乐,思考的魅力,也要避免大声训斥学生,使学生缩手缩脚产生畏惧心理,不敢有自己的思考和动作,造成气氛紧张,关系僵化。
4、思维定势盲目崇拜
生物学科中的实验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受外界影响较大,但由于学生盲目地崇拜课本“范图”、“结论”等,发现过程中一旦有与课本中不符的现象或数据,就不实事求是地观察记录,或怕不成功而不敢继续完成实验,导致只迷信书本知识,用它来对付实验课中的结论,真正缺乏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缺乏一种打破思维定势的勇气,对于出现的间题或新的发现应鼓励学生来共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出现的偏差是失误还是失败,错误还是误差,都可以研究,不能解决的问题再交由老师解决,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善于表扬这种探究精神,探究方法,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体验到求异思维带来的乐趣。
5、缺乏耐心缺少反思
超强的责任心是克服困难的法宝,对于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做到善始善终,并不难,但要化为一种品质,需要长久地培养。对于初中生物学科教学来说,实验教学的多样化设计不仅使学生不断地尝“鲜”,也会不断地提高处理事件的方法,也能在实验中培养其耐心和责任心。在多种多样的材料中自我安排、选择,在多个步骤中寻找最利于操作,最有效率的方法,形成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但在现实中学生往往只顾眼前一味模仿,不求真相,虎头蛇尾,半途而止,比如在《观察叶片结构》实验中学生缺乏耐心,切割叶片横切面时不注意反思,在捏拿双刀片时角度、力度,只是一味切割,导致切出来的薄片很厚,观察不出效果来,与永久横切片相差很大,故而失去了耐心,更没有了信心,放弃了实验,使得观察叶片下表皮实验更是难以继续,教师在这时进行指导从拿捏刀刃的方式,安全要点,技术要点,一一地点拨,把这一细节通过在视频展台上演示,分成几个小步骤,渗入一些小技巧,在学生困顿中“拨云见日”,操作效果自然会好一些。生物实验操作中也容易受到定势的负迁移,将生活中的生活习惯与动作混为一谈,教师要有耐心地“提醒”他们,帮助他们,体现操作规范性,切忌不讲方法地喝斥挖苦、讽刺等,使他们重拾信心,具有耐心,心情愉悦地完成实验,逐步形成良好的品质。
六、增加演示实验优化理论教学
生物概念的形成和理论的建立,离不开实验事实的探讨和论证。在生物教学中,通过演示实验引入概念,寻求规律,得出结论,培养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和能力。因此,多增加演示实验,优化理论教学,是生物教学的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如在《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一节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动脉、静脉、动脉血和静脉血难于理解。我就用“人体血液循环电流模拟装置”做演示实验,让学生认真观察,当接通电源后,可以看到心脏在不停地舒张、收缩,看到血液在不同血管内呈现鲜红色、暗红色两种颜色流动的情况,便会绘声绘色,动态的呈现出来,也把同时进行着的体循环和肺循环这一抽象的生理现象变得直观、形象。这样便活跃了课堂气氛,引起了学生的好奇,思维开始活跃,产生了积极的探究的欲望。
总之,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反思,学生也要反思,要体现在过程中,抓住问题的实质,作出科学的分析,才能使实验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吴孝辉.浅议化学实验教学的激趣与创新[J].教育教学论坛,2010(22).
[2]亢秀颖.如何通过实验培养学习兴趣[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6).
[3]贺正东.谈怎样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系列之四[J].赤峰教育学院学报,2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