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气氛的调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9-19
/ 1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气氛的调动

弓建军

弓建军陕西省榆林市吴堡中学718200

陶行知先生的“学教做合一”思想认为: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是统一的,都是以“做”为中心的,那么,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是可以“做”的。结合课堂教学,可以从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两个方面去创新,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参与探究的能力。

在教师方面,要努力创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如创设情境,用充满童趣的故事带学生进入学习。

在学生方面,可采用新的学习方式——主动提问、质疑的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从教师的“教”着手,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强调为学生创设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以激励学生的认知需要,鼓励学生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体验学习,完整地经历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和达到目标的认知全过程。因此,情境设计有助于学生很好地投入学习,教师设置有效的情境尤为重要。

1.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寓学于乐。

2.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从学生的“学”入手,鼓励“质疑”

1.新知提问。

一堂课,出现了一些概念、一些新知识。同时,学生的头脑中总会有一些疑问,而这些疑问正是他们求知的目标和方向。通过这些问题可以把新知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或许他们头脑中的这些问题也正是新课的教学目标,所以教师可以鼓励他们提出对新概念、新知识的疑问。

如在教学“用尺规作图”时,在认识了圆规后,请学生对圆规这样新物品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学生提出了“圆规只能画圆,怎样来作图”、“圆规怎样量长度”、“圆规怎样画一个相同的角”等一系列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正是新课所要解决的知识点。然后,教师和学生围绕这一系列问题开展学习、讨论,从而完成了新课的教学。又如教学“分解因式”,出示课题后,让学生对这个题目提问,学生也提出了“什么是分解因式”、“怎样来分解因式”、“学习分解因式有什么用”等有价值的问题,由此展开了新课的学习。

2.操作提问。

课堂中的操作并非是机械地动手,而是要在操作中通过动脑、思考,指导操作,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必然有问题产生。操作时产生的问题也可以让学生提出来,让大家一起思考、讨论、解决,共同提高。

如在教学“几何添辅助线证明”时,出示一道需要添辅助线的证明题,学生问:“这题该怎么证明?”让大家共同讨论这一问题,在大家的七嘴八舌中,得出了“如果这儿有一条平行线”或“那儿有一条垂线”就好了。通过这样的问题就可引出怎样添加辅助线,在图形里添上需要的“辅助线”就能证明了。通过操作,提出问题,共同解决,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油然而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有了提高。

以上所提两点是实际操作时培养学生提问的良好习惯,但培养学生的这一能力不仅限于此。在一堂课的任何时候,学生有问题都可以提问,甚至鼓励他们提出一些书本上没有给出答案的问题,从而养成良好的质疑能力,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

如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时,我们集体已经学会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这时生1提问:“为什么要把二元先转化为一元?”生2提出:“为什么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可以相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碰到了疑问并且大胆地提出来,这时全班的同学都积极动起脑筋。老师适时引导,学生共同研究探讨,最后通过大量的例子验证了规律的正确性,学生也更乐于接受自己研究的结果。

教师的“教”和学生“学”是互相配合、相辅相成的。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发挥教学设计中的创新能力,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服务,要通过巧妙的设计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而学生的学则一定要基于主动的基础上思考。质疑是学习永恒的动力,培养质疑能力也就是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两个方面的共同作用,才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