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治疗中引入音乐疗法可行性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治疗中引入音乐疗法可行性的效果观察

陆智良

陆智良

祁阳县人民医院湖南永州426100

【摘要】目的:探究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治疗中采用音乐疗法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抽选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我院符合慢性精神分裂症临床诊断的患者88例,以“入院顺序”为原则分组,分为常规组、研究组,两组病例数均为44例,常规组给予精神科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音乐疗法,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干预后两组精神病量表评分、阴性症状评分均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明显更低,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各项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治疗中实施音乐疗法,可有改善患者精神状态,降低负面情绪,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治疗;音乐疗法;效果观察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精神疾病,其病因目前临床尚未明确,但与个体心理素质、社会环境等不良因素密切相关,致病因素复杂,主要临床表现为感知觉、情感、思维、意志、认知等多种功能障碍,随着病程的发展,患者精神逐渐衰退,不仅损害身体健康,同时丧失正常生活及社会能力。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采用药物进行治疗,其社会功能恢复情况不佳[1]。音乐疗法是一种新型临床护理模式,通过音乐刺激作用可增强意识及语言能力,在临床相关疾病治疗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基于此,本文就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我院就诊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88例展开研究,探究音乐疗法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现做出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抽选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我院符合慢性精神分裂症临床诊断的患者88例,以“入院顺序”为原则分组,分为常规组、研究组,两组病例数均为44例。常规组:男女比例28:16,年龄32-65岁区间范围,平均年龄(52.27±5.37)岁;病程时间1-4年,平均(2.43±0.62)年。研究组:男女比例:26:18,年龄33-67岁区间范围,平均年龄(52.41±5.42)岁;病程时间1-5年,平均(2.67±0.42)年。通过统计学对两组基线资料展开对比,差异小P>0.05,可比性高。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确诊;(2)智力正常者;(3)病情稳定,无自杀、自残、冲动伤人等倾向。排除标准:(1)合并脑外伤、脑血管疾病、脑肿瘤患者;(2)心肝肾严重不全者;(3)严重躯体疾病者;(4)既往精神分裂症病史者。

1.2方法

常规组采用精神科常规护理,包含脉搏、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监测,给予常规精神科健康教育等。

研究组在以上基础上采用音乐疗法:(1)为患者营造舒适的室内环境,光线柔和、空气流通,并在室内设有灯光、音箱等设备。(2)患者入院后由专业医生、心理咨询师等对其进行综合评估,从而制定音乐疗法计划,包含时间,内容、效果评价等。具体内容采用音乐疗法给予患者放松减压、心理疏导、音乐助眠等放方面的治疗,选择声调悠扬、轻松欢快等音乐。(3)培养患者对音乐的兴趣,从基础的音乐欣赏到学习歌唱,最后可以随歌起舞,每次1h,一周5次[2]。

1.3观察指标

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阴性症状量表(SANA),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采用SQLS生活质量量表对两组的生活质量予以评价,评价指标包含心理社会、精神/动机、症状/副反应3个方面,分数与患者主观生活质量成反比[3]。

1.4统计学处理

根据观察指标统计相关数据,分别使用均数加减标准差()和例(n)、百分率(%)分别录入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将有效数据录入SPSS24.0软件中进行统计,进行T值和X2检验,以P<0.05为参照标准判定统计值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BPRS、SANA评分评价

干预前两组精神病量表评分、阴性症状评分均处于同一水平(P>0.05),干预后两组均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明显更低,P<0.05,见表1。

3.讨论

慢性精神分裂症是在多种因素作用下造成大脑活动紊乱、认知、意识、行为等障碍,多数患者存在妄想症、幻觉等病态精神活动及异常行为,心理问题较严重,临床采用单纯药物治疗后病情趋于缓和,但病情极易迁延,特别是在阴性症状改善方面效果不甚理想。目前音乐疗法被应用于精神疾病治疗中,在诸多文献中均有报道,可采用不同风格的音乐帮助患者放松精神,将内部防御力量给予释放,同时通过音乐疗法可改善患者精神状态及焦虑、抑郁情况,缓解症状,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4]。

针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音乐疗法,作用机制为通过物理及心理的相互作用,刺激患者下丘脑、脑干等,从而对大脑半球功能进行调节,改善患者大脑皮层功能及情绪。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干预后两组精神病量表评分、阴性症状评分均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明显更低,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各项均优于常规组,P<0.05。通过音乐疗法首先为患者营造舒适的治疗环境,提升患者的接受度,增强治疗有效性,其次通过深呼吸活动、音乐引导想象、学习唱歌、跳舞等,增强患者的音乐兴趣,激发情感,同时改善躯体灵活性及协调性,促进其交流能力,起到良好的疾病治疗效果[5]。

综上所述,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治疗中实施音乐疗法,临床可行性高,可有效改善患者精神状态及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徐周洋,董孟君,方向明.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社会功能以及自尊感的影响[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8,13(06):282-283+288.

[2]张峰.音乐治疗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的影响分析[J].双足与保健,2018,27(12):30+42.

[3]曲丹.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治疗中引入音乐疗法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疗养医学,2018,27(01):17-19.

[4]梁艳辉.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治疗作用的效果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7,4(33):121+123.

[5]陆涛.音乐疗法联合精神科常规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情绪及社会功能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7,29(14):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