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外地区50岁以上人群颈动脉硬化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 2

广外地区50岁以上人群颈动脉硬化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赵伟刘玉红

(北京市西城区广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义里社区站北京100055)

【摘要】目的:通过对本辖区50岁以上人群颈动脉硬化相关危险因素筛查,早期发现脑卒中的高危人群,并进行干预,为社区建立脑卒中高危人群干预体系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调查方法,选取本辖区50岁以上常住居民752例,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颈动脉超声检查,然后将结果录入分析。结果:1.随着年龄增高,颈动脉斑块及狭窄发生率显著增高;2.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高脂血症中2种及以上疾病者,颈动脉斑块及狭窄发生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积极开展颈动脉硬化危险因素筛查对脑卒中高危人群发现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有针对性开展脑卒中预防和控制工作。

【关键词】颈动脉硬化;脑卒中高危人群;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R543.4【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4-6194(2015)02-0203-01

近年来,脑血管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脑血管病死亡率占北京市户籍人口全部死亡的22.9%,位居第三位死因,成为威胁居民健康的最严重的疾病。截止到2011年底统计:北京市广外地区脑卒中患病人群达2260人。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等特点,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其主要病因。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有无管腔狭窄及斑块形成,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和诊断有重大意义。本组研究对752例50岁以上人群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辖区752例50岁以上户籍居民,其中男316例,女436例,年龄50—85岁,平均64±8.51岁,根据年龄分为3组,比较各年龄组人群的颈动脉管腔狭窄和斑块形成的人群分布差异。

1.2方法

检查方法使用仪器日立EUB-6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线阵探头频率10MHz,凸阵探头频率3.5MHz,患者仰卧位,暴露颈部,探头从颈动脉起始处做横向及纵向扫描,依次检查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及双侧椎动脉,观察内膜是否光滑,内中膜厚度,有无斑块,斑块性质及血流情况、频谱分布及血流速度。

1.3资料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测量标准:颈动脉内中膜厚度≥1.0mm为增厚,≥1.5mm为斑块形成。并按照美国放射学年会超声会议公布的诊断标准计算狭窄程度。其中血管内径狭窄≥70%为重度狭窄。

注:颈动脉斑块B组与A组比较p<0.01(0.00),C组与B组比较p<0.05(0.035)D组与C组比较p<0.05(0.016)。颈动脉狭窄D组与C组比较p<0.01(0.00)

3讨论

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我市居民健康的最严重的疾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IMT增厚、斑块性质、狭窄程度等均与脑梗死发生密切相关[1]],据临床统计,缺血性脑卒中有20%左右由颈动脉斑块狭窄导致[2],因此,及时发现颈动脉狭窄对于预防和治疗脑卒中具有重要意义。超声检查具有准确、简单、方便、费用低、非侵入性等特点,用超声检查来筛查颈动脉狭窄的程度,是确定卒中高危人群的最佳方式,目前已成为预测脑血管病变检测筛选的有效手段[3]。

本次752例筛查人群中,有223(29.6%)例颈动脉斑块形成,有38(5.50%)例存在颈动脉中重度狭窄。不同年龄组中,随着年龄增加,合并各种慢性疾病使血管内皮受损,胆固醇等代谢产物堆积血管壁,50岁后颈动脉斑块逐渐生长形成,60岁以后斑块人数显著增加(p<0.05),差异有显著性。颈动脉狭窄发生率也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增多,尤以60岁以上增加显著。这是由于增龄导致动脉弹性和缓冲能力下降,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4]。

研究表明:颈动脉硬化与脑血管病发病密切相关,有许多危险因素可以促成脑动脉硬化导致脑卒中发生,及早发现脑动脉硬化危险因素,如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长期摄入过多热能、身体能消耗少、吸烟、酗酒),再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如果在社区采取积极干预措施,控制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完全可以防止和推迟脑卒中的发生。

本筛查资料显示:在752例筛查人群中,高血压患者304人,其中颈动脉斑块者152例,占51%,居首位,糖尿病患者156例,发现斑块35例,占23%%,高脂血症、心脏病、超重肥胖、缺乏体力劳动者,斑块检出率依次下降,单种危险因素组136例。斑块检出率14%,二种及以上危险因素组413例,斑块检出率53%,单种危险因素组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无危险因素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种及以上危险因素组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单种危险因素组(P<0.05),差异显著。说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超重或肥胖、缺乏体力活动,是导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多种危险因素作用时,颈动脉管腔壁易发生炎性改变,脂质沉积,粥样硬化程度加重,进一步表明颈动脉继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与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密切相关[5]。糖尿病通过多种机制促进血栓形成,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的比率是非糖尿病的4-10倍,而88%为缺血性卒中,因此,降压、降脂,控制血糖水平,减重增加体力活动,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脑卒中意义重大。

社区建立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体系,对高危人群建立健康档案,进行规范化管理,加强健康教育,控制危险因素,指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年龄>50岁,合并多种危险因素患者应定期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及早发现危险斑块及早期狭窄,给予有效干预治疗,以降低我国脑卒中有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对提高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戴健,肖瑾.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底及斑块的检测及意义(J).安徽医学,2010,31(10):1217-1219.

[2]高山.经颅多普勒超声对颅内外动脉狭窄及侧支循环的评估价值(J).中国卒中杂志,2008,3(1):32-38.

[3]林曙光.当代心血管病学新进展[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265-271

[4]王硕,罗建方,黄新胜,等.颈动脉超声检测在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应用330例临床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6(25):664.

[5]邢淑玲,孔金金,谢伟,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多因素分析[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4,5(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