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4-14
/ 2

高中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王方元

王方元

〔摘要〕现代思维科学认为“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开始,是学习的起点,是发明创新的前提。本文就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结合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探讨,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真正转变,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意识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每位教师逐步意识到课堂提问是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是训练思维的有效途径。高质量的课堂提问,可以说是一门教育艺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但多数情况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被动回答问题,而不是启发式地给学生提供产生问题的情境;或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问题,而不给学生提供自行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机会。因此就有了杨振宁博士的评价:中国学生与美国学生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中国学生不善提问题、不愿提问题,因而缺乏创新精神。

我国教育历来重视问题教学。“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古人早已认识到问题对学习的价值,指出质疑是学习的源头。反对“满堂灌”,提倡提问式教学已成为当代课堂改革的特点之一。具有敏锐的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并能孜孜以求地提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是创造型人才的重要特征;培养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能力是培养未来创造型人才的突破口。传统的数学教学过多地强调学科的逻辑体系而忽略学生的真实体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多次提及“提高学生数学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对学生数学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的评价”。足以说明新课程对培养学生的高度重视,要求把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权力还给学生。

1创设问题情境,诱发问题意识

学生习惯了被动接受,便出现无疑可问的现象,教师就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生疑,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用“实验导入法”来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比如,在“等比数列前n项和”知识教学中,可利用学生已有的对喜马拉雅山高度的认识,和学生一起做一个折纸的实验,让学生体会一张普通的纸片只需对折不太多的次数,其厚度就会迅速增长,然后教师指出若纸片的厚度是1mm,只需将其对折二十几次其厚度就可以超过喜马拉雅山高度,此实验的结果使学生的心理形成强烈的反差。这样的“实验情境”能够更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问题意识。难点问题,我们经常利用问题串,可以将学生自然地带入问题情境。

例如,“二面角”是立体几何的教学难点之一,在学习二面角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的问题串来导入。①平面几何中“角”是怎样定义的?②角有大小吗?是怎样度量的?③在立体几何中已经学习了哪些角?它们的大小是如何确定的?④前几节课学习立体的方法主要是“转化思想”———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那么今天的问题我们也能遵循这样的方法来学习吗?

通过这组问题串,给出了研究角的一般思路,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二面角这个新概念时,按照一条清晰的思路进行主动思维,也有利于构建知识体系。如果能利用模型给学生以直观认识,再运用类比思想逐步探究,这个教学难点也就比较容易突破了。

问题就在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到问题无处不存在,如此便可诱发其问题意识,进而产生思考、探索的心理冲动。

2鼓励质疑,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问题是创新之源,疑问是创新之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要让学生会提出疑问,“疑”能使学生在认知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时引起定向探究性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就应运而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给学生创造质疑的机会,让学生大胆提出经思考后得出的不同意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他们在一种和谐的教学情境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质疑也是如此,所以教师首先做好示范,教给质疑的方法。例如,在教学“角的度量”一课时,教师先为学生示范质疑:“角的度数应该怎样量?用什么量?用什么做单位?”这样从教给方法入手,启发学生体会教师是如何提问题的,并把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展示给学生看,为学生质疑打好基础。

其次,使学生明确在哪儿找疑点,逐步教给学生在学习中寻找问题的方法。教师应教会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处、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算理的推导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等质疑。例如:在教学概念时,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这样叙述,能否增加或者删除一些字词。在概念内涵的挖掘、外延的拓展上质疑。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引导学生对分数含义的关键词质疑:“为什么单位‘1’的‘1’字要加引号?”只要引导得法,学生就能有所发现,逐渐学会质疑。同时,教师要给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尊重学生以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解答问题,经常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互相质疑或向教师提问,准许学生有疑就问。

第三,在关键时刻扶一把、送一程。开始学生提的问题有时不得要领,有时只是片言片语,有时较为肤浅,这时教师要采取低起点、严要求、勤训练、上台阶的策略,循循善诱,使学生一步一步地上路,学会表达自己的疑惑,并进而达到问得巧、问得精、问得新颖,有思维价值,还要让学生明确质疑问难必须勤学善思,有创见,认真观察,善于比较。这样才能有效地训练学生良好的研究能力,培养学生喜欢问为什么的科学品质,让学生从“敢问”到“善问”,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形成问题意识。

总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这也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标,对学生的一生都有着重大的作用。正所谓教是为了不教,我们在进行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为学生的提问提供更多的机会,要保护好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到发现问题的良性循环,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学会提问、乐于提问,让我们的教学成为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与素养全面提高的生长点。

作者单位:四川省大竹县观音中学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