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历史的回顾与反思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5-15
/ 2

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历史的回顾与反思

焦明顺

焦明顺山东省青岛市城阳第十五中学266109

摘要:体育知识技能的传授既是体育课程核心价值的体现,也是体育教师职责的主业。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新课程的理念需要体育教师更重视对运动技能的学习、理解和内化。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课程反思

一、前言

在以往的体育课程改革中,出现了如“一味迁就学生兴趣”、“淡化运动技术”、“轻视规范教学”、“课堂情境失真”等不正确的观点和实践的误差,这些问题的出现,“与人们对体育学科性质的认识偏差有关,与指导这些认识的新《课标》对体育学科的表述不够完整、准确也不无关系”。

二、体育课程改革历史的回顾

1.体育课程改革中的重建与模仿:1949~1957。

当时改革明确了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目标和要求,克服了旧中国体育课的随意性。编写的教材以及1956年3月、5月分别颁布的《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草案)》和《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草案)》基本上采用苏联模式,有的是参照编写,有的则直接照搬。

2.体育课程改革独立意识的初步觉醒:1958~1963。

本阶段的改革是建立符合自己国情的“本土化”体育课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苏联体育教学大纲的影响,注意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确立了增强学生体质是学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加大了大纲教材的统一性和灵活性,改变了脱离我国实际,只强调统一性和可行性的做法,促进了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

3.“文化革命”下的体育课:1964~1976。

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学校体育遭受了极其严重的破坏,基本上处于混乱和停滞状态,取消了体育课,以劳动、军训代替体育是这一时期的主要表现内容与特点。

4.体育课程改革在文化复兴下的拨乱反正:1977~1984。

我国教育界开始了体育课程领域内的拨乱反正。1979年5月,扬州会议使“学校体育的基本理论得到丰富与发展,多种学术观点并存并趋向多元化”,提出了“竞技体育”、“技能教育”、“快乐体育”、“全面发展”等观点。

5.文化开放下的体育课程改革思想的震荡:1985~1991

“随着国际间体育交往的加强,各种学校体育思想的引进,是我国学校体育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改革“缺乏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中操作性研究相结合的探讨;对外来思想方法的引进缺乏分析与批判,急于照搬照用,在一定范围给实践带来了一定的盲目和混乱”。

6.中西体育文化冲突下的体育课程改革:1992~1999。

这一阶段对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有了新的要求,如“增强学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社会责任感”、“培养文明行为”等,拓宽了体育教学任务的内涵。同时,把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明确地纳入了体育教学的目的。

7.多元文化下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2000~至今。

多元文化的发展对体育课程的改革提出了新的难题和考验。目前,我国正进行着一场深刻的体育课程改革,此次改革“非但瓦解了传统的体育课程模式,也阻断了体育教师对传统体育课程模式的依赖,对未来体育教学的课程设置、教材选编、教学进度、教学评估均须自行研拟”。

三、对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现实的反思

1.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性质

回顾建国以来各个时期制订的《标准》或《大纲》,在课程目标上虽然有不同的侧重,但体育课“必须以增进健康为目的”、“必须进行身体练习”、“必须学习必要的知识与技能”的基本点始终未变。体育课程的性质应当是“技艺性为主,自然性、情意性、人文性四性兼备的一门实践为主的学科”。

2.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中对运动技能教学的认识

体育知识技能的传授既是体育课程核心价值的体现,也是体育教师职责的主业。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新课程的理念需要体育教师更重视对运动技能的学习、理解和内化。

3.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

课程教学目标包括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教师在进行运动技能的教学时,既要考虑运动技能目标的实现,也要考虑其它几个方面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毛振明赖天德陈雁飞等关于完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建议(上)——体育课程性质的表述和目标体系的讨论[J].体育学刊,2007,3。

[2]李宏印体育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M].西安地图出版社,2006年版,第16页。

[3]周登嵩等中国学校体育50年发展概要与今后走向[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页。

[4]李宏印体育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M].西安地图出版社,2006年版,第17页。

[5]周登嵩等中国学校体育50年发展概要与今后走向.引自曲宗湖等.新中国学校体育50年回顾与展望[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7页。

[6]周登嵩等中国学校体育50年发展概要与今后走向.引自曲宗湖等.新中国学校体育50年回顾与展望[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7页。

[7]徐雄杰曾妮纪进多元文化教育理念与学校体育改革[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1。

[8]李晋裕学校体育史[M].海南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