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中医医德方可为大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9-19
/ 2

行中医医德方可为大医

李永

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咸阳712046

【摘要】:在新世纪新医疗环境下,部分医学人士在从医过程中缺乏应有的医德,伴随着各种复杂因素的参入,大小医疗纠纷时有发生,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对整个医疗环境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因此,继续探讨并学习中医医德的精髓,提高自身医德修养,对我们医务工作人员秉承爱岗敬业、提高医疗质量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行中医医德,方可为大医。”为此,笔者着力就此内容进行了专门的收集整理,并举其五要以供读者。

【关键词】:中医医德大医

中医是一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与人文内涵的综合学科,其中还蕴藏着一笔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医医德伦理思想。所谓“德成而先,艺成而后”,传统中医医德是经过历代医家的言传身行,并不断继承创新,经久不衰,从而成为推动中医学术和中医事业持续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在新世纪新医疗环境下,部分医学人士在从医过程中缺乏应有的医德,伴随着各种复杂因素的参入,大小医疗纠纷时有发生,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对整个医疗环境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因此,继续探讨并学习中医医德的精髓,提高自身医德修养,对我们医务工作人员秉承爱岗敬业、提高医疗质量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进而也能更好地缓解、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营造更好地医疗环境。“行中医医德,方可为大医。”为此,笔者着力就此内容进行了专门的收集整理,并举其五要以供读者。

一、医者仁心,治病救人

一名好医生的首要前提是拥有一颗仁慈、善良的心,乐于为患者解除病痛。“仁”即“仁爱”,是对患者的恻隐之心、怜爱之情,是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历代医家皆以“医乃仁术、活人为务”作为其行医传道的第一要务。明代名医龚廷贤则在《万病回春》中曾提出“医家十要”,言称:“一存仁心,乃是良箴,博施济众,惠泽斯深。二通儒道,儒医世宝,道理贵明,群书当考。”将“存仁心”置于医家“十要”之首[1]。

当前,面临着复杂的医疗环境,医者应具有一颗善良的心,以患者为中心,以仁慈的情怀,用热心、爱心为患者解除病痛。

二、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人命之重,有贵干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所以这就要求作为医生,要具备好的医术,但这就需要的是勤恳的学习精神以及全面学习的能力。医圣张仲景曾仔细研读过《素问》、《灵枢》、《难经》、《胎胪药录》等古代医书。他除了“勤求古训”,还“博采众方”,广泛搜集古今治病的有效药方,甚至民间药方也尽力搜集。他对民间喜用针刺、灸烙、药摩、坐药、舌下含药等多种具体治法都加以研究,广积资料。正是这种“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精神成就了这位“医中之圣,方中之祖”。这种思想也同样造就了好多古代医学大家的成就[2]。

三、扬长补短,精诚大医

当前,一部分学医从医者比较偏激,什么“铁杆中医”、“取缔西医”、“消灭中医”的思想总是被这群人所放大。临床中,中医或者西医在某些疾病方面各有自身优势,然而这些医者总会固执自己的思想,没能够扩展自己的眼界,也没有更好地为病人解除疾苦。

中医也好,西医也罢,两者主要的任务是治病救人。两者所建立的思路不同,西医是建立在解剖学,组织细胞学等学科的基础之上,是实用医学。中医是建立在中国古代朴素的哲学体系之上,是经验医学。总的来看,两者都有自身优势,都有自身弊端,所以二者为何一定要争得你死我活,为何一定要固步自封呢。“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那么,这就启示医者应当扬长补短,把中医西医结合起来,如此才能更好解除病家之苦,成就精诚大医。

四、端然正己,严谨自持

大医精诚有言:“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宽裕汪汪,不皎不昧。”正是告诉我们大医的风范,精神清净,气度宽宏,不卑不吭,既不傲慢,也不暧昧。古代很多医家在行医实践过程中意识到,求医问诊涉及医患双方,故医家面对病家时应注意自己的仪容风范和言谈举止,充分体现传统文化在待人接物方面的道德礼数。《荀子·荣辱篇》中称,君子应“端然正己,不为物倾侧”,意指君子应端然正派,不为红尘物欲所诱惑。这种清正的道德作风在古代医界中也时有反映。明代陈实功则强调医者在为女性病患诊治时更要洁身自律,其在《医家五戒十要》中称:“凡视妇人及孀尼僧人等,必候侍者在旁,然后入房诊视,倘旁无伴,不可自看。假有不便之患,更宜真诚窥睹,虽对内人不可谈,此因闺阃故也。”可见传统医德对医家在礼仪作风方面有着相当严格的要求。只有如此才能获得病家的信任与赞誉,留下良好的名声[3]。

如今,医患关系比较紧张,端然正己,严谨自持,对于一位中医人非常重要,严格律己,做好自我,以良好的仪容风范和言谈举止,与病人去交流,我们不光要看到病人的病,而且要照顾到周围的人。

五、医风正派,精心救治

当今社会,人们的价值取向逐步趋向多元化,部分医生有收红包、吃回扣、“嫌贫爱富”等现象,严重影了医药从业人员的声誉及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医生的医德医风正经受着严峻的考验。许多古代名医仁慈善良,医术精湛,高风亮节,医风正派。清代名医徐大椿极力主张医家必须具有高尚正直的道德,他针对当时有些追求名利、欺骗患者的庸医,指出:“立奇方以取异,用僻药以惑众,用参茸补热之药以媚府贵主人,假托仙佛方,以欺愚鲁之辈,高谈怪论,惊世盗名,造假伪说,瞒人骇俗,明知此病易晓,伪说彼病以奇方。这不过是欺人图利,即便能知一二,亦为私欲所汩没,安能奏功。为救人而学医则可,为谋利而学医则不可”,学医的原因和动力也是历代医家考核学生的标准。

基于“医乃仁术、活人为务”医德纲领和行医宗旨,历代良医皆主张治病救人须“正心诚意、精心救治”。甚至有些医家兢兢业业,只求为他人解除病痛,“而终不言钱,可谓医人中第一等矣。”所以倘若不以救人疾苦为目的,而专心经略财物,沽名钓誉,不仅误人生命,而且害己,终成医药败类,“含灵巨贼”,这是我们每一个医务工作者需谨记的[4]。

行中医医德,方可为大医,其中的道义,成就了无数的中医大家。无数的中医前辈,在济世救人的过程中,都在诠释中医医德的重要性。这种中医传统医德是中医药文化的精髓和瑰宝,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直至今天,这一思想精华仍然有助于提高广大医科学生和医务人员的自身素养和道德情操,对于我们每一个医务工作者而言,应该充分认识到医德建设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继承发扬传统中医医德之精髓,努力践行“医心仁、医术精、医风正”的高尚中医医德,争做“苍生大医”,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4][5]。

【参考文献】:

[1]吴锦明宋文琪.古代中医医德探析[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3,12(4):52-54.

[2]王曼陈涤平.继承发扬中医医德理念加强中医药大学生素质教育[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7,15(9):671-673.

[3]李文彦叶兴华.德医双修精诚济世中国古代医家医德伦理思想分类举要[J].医史博览,2012,(2):39-42.

[4]殷子斐苏永华.行中医医德为苍生大医[J].中医药导报,2011,17(9):1-3.

[5]周晓菲张其成.中医医德伦理思想根源及其内涵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12):2213-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