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困境及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困境及路径研究

陈力

(中共曲阜市委党校教研室,山东曲阜273100)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步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要战略,是未来“三农”工作核心,是化解新时代主要矛盾、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途径。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产业基础薄弱、村党组织领导力弱化、文化水平偏低等方面的困境,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主要障碍。本文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的困境出发,对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进行探索,以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困境路径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三农”问题的解决与否直接考验着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同时也考验着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可以说“三农”问题关系国计民生,关系人心向背,更关系社稷安危。

一、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

(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中,农业、农村始终是一块短板。只有农民实现小康,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农业、农村实现现代化,才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的短板,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使广大农民的生活更加富裕。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公里”,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经之路。

(二)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提出的迫切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我国社会中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业、农村发展不充分。因此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是为了促进发展更平衡、更充分,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三)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现实要求

“三农”问题是阻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因素,不从根本上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乡村振兴,不仅是农业全面升级,也是农村全面进步和农民的全面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就是要加快推进农村农业现代化,从根本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只有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城乡融合发展才有实现的可能,城市反哺农村、促进农民增收才会逐渐变成现实。[1]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一)农村产业基础发展薄弱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撑。只有产业得到了发展,农村才有好的就业机会,农民才有好的收入,乡村振兴才能真正实现。但从现阶段农村产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来看,农村产业基础发展仍然处于薄弱阶段。主要表现在: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农业经营还处于最原始最传统的状态,管理方式粗放,专业组织能力低下,生产方式落后。同时由于经验、资金和技术等方面影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相当缓慢,产业规模小、成本高,农产品的数量十分有限,缺乏市场竞争力。

(二)农村党组织领导力弱化

党在农村设立的基层党组织本应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带领广大村民奔小康。由于农村集体经济逐渐萎缩衰退,农村党组织可支配的物质财富越来越少,能够提供给群众的公共服务更是少而又少。加之大量青壮年劳动力集体涌入城市,导致农村的基层党组织党员年龄普遍偏大,发展年轻党员困难,部分农村党员由于年龄偏大,知识结构陈旧无法及时更新思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在组织和领导村民的过程中心有余而力不足,从而严重削弱了我党在基层的领导能力。

(三)农村文化发展水平偏低

农村文化建设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软力量”,为农村建设发展提供精神指引和智力支持。我国农村文化发展水平整体偏低,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严重短缺。传统乡村社会所保留的优秀传统文化并没有形成文化产业链进行拓展。其次,村民文化生活单调,较为普遍化的娱乐方式为广场舞、扑克牌、麻将等。没有专门的平台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最后,乡村的古村落等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逐渐消失,带有地区烙印的传统技艺后继无人。[2]

三、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路径

(一)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壮大集体经济

乡村振兴的长期性决定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超前谋划,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地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各村应根据自身自然环境特点、区位资源优势和市场供求选择一些适合当地的农作物种植,以及选择由此衍生的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服务业及旅游业作为农村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形成各具特色、可持续发展的乡村产业格局。尤其是贫困山区、农村地区,更要立足当前自身实际情况,在党精准扶贫政策的支持下,发展当地经济。集体经济是当前农村的主要经济所有制形式,因此乡村振兴必须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长久,提高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不难发现,许多集体经济发展好的农村,经济发展状况也不会太差,比如华西村,正是大力发展了集体经济,依靠集体的力量、凝聚村民的智慧实现了农村百姓共同富裕。[3]

(二)加强村党组织建设,增强领导能力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要坚持党建引领,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的战斗堡垒。建立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长效机制,全面向贫困村、软弱涣散村和集体经济薄弱村派出第一书记。注重吸引高效毕业生、农民工、机关企事业单位优秀党员干部到村任职,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另外,还要对农村现有党员进行政治理论和技能培训,切实提高现有党员的理论水平和领导力,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完善群众自治组织。群众自治的初衷事最大限度地调动村民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乡村公共治理。农村村委会是民主管理基层自治机构重要的一部分,承担了农村事务大部分的自治管理工作,随着近些年群众自治组织的兴起与实践创新,我们应倡导越来越多的群众自治组织通过民主选举程序加入到乡村村委会中去。与此同时,把村规民约加入到自治组织中去,不仅由国家法律法规,更由村民自治的章程来规范农村法治和民主建设。

(三)传承优秀乡村文化,提高村民素质

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人来实施,更需要有素质的村民来实施,村民的素质高低会直接影响乡村振兴实施的实际效果,因此,村民的个人素质是极其重要的。一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升农民的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二要挖掘、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乡村文化“活”起来。三要提供更多的公共文化服务,丰富农村、农民的文化生活,使他们的兴趣转移到更有意义的活动中去。四要移风易俗。农村是人情社会、熟人社会,要在红白喜事、结婚彩礼这些“关键小事”上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防止不良习气蔓延。五要重视教育。农民是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的素质直接决定了农村发展的水平,是决定乡村是否可能振兴的关键因素,因此,要注重村民道德水平、文化水平和生产技能水平的培养,提高村民的综合素质,同时,通过普法教育提升农民的民主意识,提高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使他们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璇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困境及对策[J].河北企业,2019(05):83-85.

[2]张露静.乡村振兴战略路径探索[J].现代化农业,2018(04):69-71.

[3]侯守杰,孙晋媛.新时代我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困境及路径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12):449+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