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疫苗接种风险因素与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乙肝疫苗接种风险因素与管理

姜琼英

姜琼英(湖北黄冈市中心医院保健科湖北黄冈438000)

【中图分类号】R3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5-0223-02

【摘要】本文通过对乙肝疫苗接种风险因素:偶合症的出现,接种环节等因素进行分析,详细阐述了接种的每个环节、疫苗管理、家长的健康教育、接种禁忌症诸多风险因素管理的具体措施,将乙肝疫苗接种风险降到最低限度,确保疫苗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关键词】乙肝疫苗接种风险因素与管理

乙肝是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预防控制乙肝重要和最根本的措施是接种乙肝疫苗。我们接种门诊2009-01-01至2011-12-31接种1-12月龄小儿乙肝疫苗1266人次,(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其中,出现偶合上呼吸道感染16人,偶合婴儿腹泻6人,偶合幼儿急疹1人,局部疼痛拒按6人次,红肿2人,无菌性化脓1人,发热7人。在接种中存在的风险显而易见。

1乙肝疫苗接种风险因素分析

1.1预防接种的风险因素常见的是偶合症的出现,偶合症应分为偶合、诱发和加重原有疾病三种情况。偶合、诱发和加重原有疾病病例的发病时间和临床表现与疫苗接种后的固有反应不符合,在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查方面有原发疾病的特征,一般能被鉴别。

1.2接种门诊环境的因素接种门诊没有按规范要求设立,与普通儿科门诊,注射室等科室保持相距不够,没有专用的出口和入口,或接种室消毒管理不规范,造成接种小儿院内感染而出现偶合症。

1.3接种环节上的因素在提供接种服务时首先要对小儿进行预检,预检时麻痹大意,忽视了某些症状不典型疾病,没有严格掌握禁忌症。接种时由于操作不规范或小儿不配合导致接种部位、途径,没有达到疫苗接种要求。

1.4疫苗管理上的风险因素疫苗运输途中温度没有达到要求;有的接种门诊没有冷链管理应急预案,出现应急时难以保证冰箱的温度;没有按规范对保存疫苗的冰箱进行每天测温2次,不能及时发现冰箱温度的异常。

1.5乙肝疫苗是生物制品,生物异体蛋白质进入机体引起发热;疫苗的制造工艺、疫苗生产过程中使用甲醛及吸附剂引起全身及局部反应。一般的反应,胃肠道的反应,异常反应:过敏反应,神经系统的反应。

1.6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知识的知晓率及主动参与配合态度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掌握、需求和满意度等直接关系到预防接种的顺利开展,如接种后的饮食,儿童身体的观察,都有利于安全接种。

2乙肝疫苗接种风险因素管理措施

2.1接种的第一重要环节是预检,预检时认真全面查儿童身体,仔细询问有无过敏史,曾发生过敏反应的小儿,多系过敏性体质,一般不宜继续接种疫苗。对1月龄打第二剂乙肝的小儿特别注意是否有黄疸,是否有迟发性卢内出血的早期表现,是否有某些未发现先天性疾病等。

2.2接种时认真执行三查七对不能拿错苗,打错接种对象,造成不可挽回的低级错误;按规定用75%酒精消毒皮肤待干后肌注。注射前仔细检查疫苗的名称、有效期、充分摇匀疫苗、注意检查疫苗有无变色、异物、安瓿是否有裂纹。

2.3疫苗管理疫苗质量是减少副反应的关键因素。在选择疫苗时,严格按照疫苗管理条例选用质量好的疫苗,在接种中一旦发现反应频发的疫苗应立即停用,并作好副反应上报工作;规范疫苗的冷链管理,乙肝疫苗存放在2-80C的冰箱中,每天监测箱温两次,及时发现冰箱温度的异常。

2.4重视家长的健康教育向家长详细地告知接种乙肝疫苗后可能出现的各种反应。指导家长认真阅读知情同意书,实行接种前家长签名制,明确接种双方职权,降低接种风险。

2.5严格执行免疫接种程序和剂量,接种程序按0、1、6方案,即接种第1针疫苗后间隔l及6个月注射第2及第3针疫苗。接种乙肝疫苗后有抗体应答者的保护效果一般至少持续l2年,因此,一般人群不需要加强免疫[1]。对免疫功能低下或无应答者,可增加疫苗的接种剂量和次数,对3针免疫程序元应答者可再接种3针[1]。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接种部位,新生儿的接种部位为大腿前部外侧肌肉内或上臂三角肌肉,儿童及成人为上臂三角肌肉内注射[2]。1月龄的婴儿接种第二剂乙肝疫苗时,应与卡介苗在不同的上臂接种,以免与卡介苗的局部反应相混淆。避开禁忌症。

2.6接种乙肝疫苗后的一般反应、胃肠道反应可自行缓解,多不需特殊处理,低热,也不需特殊处理,让小儿多喝水;如果出现高热,应给予退热治疗。局部红肿、疼痛的可局部热敷,一般反应较轻两三天可好转。如发生紫癜、休克等较为严重的过敏反应应立即救治。疫苗接种完毕后按规定留观30分钟,接种室常规备用急救药品和物品,定期检查、维护、更新。我们接种门诊出现的1例无菌化脓因局部创面只有0.5×0.5cm,只保持创面的清洁、干燥7个月后痊愈。

2.7接种门诊管理规范化接种室布局合理,保持清洁,空气流畅,接种流程安排合理,定期做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等项目的细菌监测。

参考文献

[1]慢性乙型肝炎防指南.《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6,40卷(2期):137-138.

[2]迮文远.《计划免疫学》.第二版.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