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生产质量及检测控制要点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水泥生产质量及检测控制要点探讨

刘映德梁璞

山西华润福龙水泥有限公司山西吕梁033300

摘要:水泥作为一种主要的建筑材料,其应用范围具有广泛性以及普遍性,加强水泥质量会对混凝土施工的质量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进而可以保证建筑建设质量。因此应加强水泥生产过程中水泥的质量控制,把好每道生产工序生产质量关,做好质量检测。本文在此从生产和检测两个方面对水泥质量控制要点做了一定的探讨。

关键词:水泥;质量;原材料

前言:水泥是重要的建筑材料之一,是混凝土和砂浆的重要组分。在水泥生产、质量检测中,工作认真程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水泥的正常使用和工程的整体质量。

一、水泥质量控制概述

水泥的生产一般要经过各种原料、燃料的破碎,配料、粉磨、煅烧、再粉磨以及包装等一系列的加工过程。在水泥生产的整个工艺过程中,每道工序的工艺质量指标的实现情况都会对最终产品即出厂水泥的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要求水泥企业在水泥生产中要十分重视对每道工序的质量检验与控制,把质量检验和质量控制工作贯穿于水泥生产工艺的全部过程中去。根据水泥物理和化学指标的检测结果,可将水泥按品质分为合格品和不合格品两大类。

(1)合格品。水泥除了碱含量、比表面积、细度外的规范要求其它指标都能符合GB175-2007标准要求时,可判定为合格品。这类水泥可以按照设计的要求正常使用。

(2)不合格品。水泥除了碱含量、比表面积、细度外的规范要求其它任一项指标不符合GB175-2007标准要求时,判定为不合格品。不合格水泥在建筑工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降低标号使用。如强度指标不合格可降低标号使用或用于工程的次要受力部位等。

二、水泥生产过程中的几个质量控制要点

1、进厂材料质量控制

主要的进厂材料包括硅铝铁质原料、石灰石以及燃料。在进行水泥生产之前,需要依据实际情况对硅铝铁质原料、石灰石以及燃料进行质量检测与控制,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如果不到位会直接影响水泥生产过程中的另一个环节,即生料的质量,从而对整个水泥生产工艺产生不利的影响。在生产高标准的水泥的过程中,需要对水泥材料的质量进行高要求的质量控制,同时要保障水泥材料质量波动的范围较小,以及保证水泥材料的性能的稳定,尽量缩小不同批次水泥之间的差异。对水泥质量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对原材料的供货商管控、本厂质量部门对进厂原材料及过程质量的管控、以及提高检测人员的检测水平等来实现。

因此,在水泥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进行质量控制的主要方法是选择信誉以及原材料质量良好的供货商,对本厂质量控制部门的检测水平以及检测人员的自身素质进行有效的管理与培养。另外,在进行水泥熟料的煅烧过程中,注意控制煅烧技术控制以提高煅烧质量。确保煅烧过程的各项技术参数可控,避免出现出现结蛋、结皮、结圈的现象,从而影响水泥熟料的煅烧质量。

2、水泥原燃材料的均化

所谓原燃材料预均化是指在粉磨之前,采取措施对它们进行均化处理,使其分布均匀。水泥企业中常用的原燃材料预均化措施是横堆竖取和多仓搭配,使用的设施是预均化堆场。原燃材料的预均化对于水泥的制造也是非常重要的,物料化学成分、粒度、水分等的波动均会相应地影响生产过程的正常运行和产品质量的稳定。

对不同矿点的同一类原燃材料要严格按照质量管理部门下达的指令进行搭配,并通过预均化堆棚的自动布料机进行布料均化,质量管理部门需要依据不同的需求对不同类原材料之间下达合理的配比,从而保障水泥质量的稳定性。水泥原材料的选择是在确保产品质量达标的前提下,结合原材料供应市场的价格波动状况,考虑水泥原燃材料的经济性,从而实现水泥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最优化。

3、水泥生产各个环节的均化

均化的目的是确保每一个出厂批号的水泥,在质量指标和使用性能的波动不但要受控,而且要尽可能的小,从而为客户提供质量达标且非常稳定的好产品。尤其是使用性能方面的稳定性,如果某些企业生产的水泥的使用性能很不稳定,会影响用户对产品的使用。

水泥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的均化措施有所不同。首先是生料的均化,主要是采用间歇式空气均化和不同下料区轮流下料的方式进行。生料均化的主要作用是保证入窑生料的稳定,从而稳定窑的热工制度,确保能够生产出质量稳定的熟料,如果对生料的均化问题不重视或者控制不好的话,就会造成熟料强度偏低,水泥的掺合料的掺量严重下滑,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最后是对于水泥的均化,水泥的均化主要是通过两台磨同时生产入库、保持高库位、多库搭配等方式来实现。

4、熟料及水泥质量控制

熟料的质量控制,首先是确定合理的配料方案。并不是三高配料方案就是最好的配料方案,而是根据本厂的原材料情况和工艺实际情况,制定与实际情况匹配度最高的配料方案。比如原材料中有某种有害成分,可能窑会更适应低KH、中SM、中IM的配料方案,但当这个有害成分达到更高并当超过它的临界点时,有可能还要考虑Fe2O3对液相的影响而提高SM、降低IM。因此与实际情况匹配度最高的配料方案才能煅烧出更好的熟料质量。

在水泥生产的过程中,对水泥质量的控制主要体现在对各项物理性能的检测以及对其化学属性的分析上。主要的分析与检测指标包括凝结时间、强度、化学成分、细度或比表等,并且需要每个小时进行,确保对水泥的具体情况及时全面的掌控,确保其各项指标与控制标准要求相符。

在对出磨的水泥进行质量控制的过程中主要对其三氧化硫、细度或比表,混合材掺入比例、入磨物料配比等进行严格的控制。通过小磨实验和对大磨的实际情况进行对比,来确定石膏的最佳掺量。同时,通过对熟料质量、混合材的品种、活性指数、化学成分等方面进行开展小磨实验,并跟大磨的实际生产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来确定混合材的最佳掺入量。通过对水泥比例配合的一系列试验,来确定最终达标的最佳配合比。

5、水泥使用性能的控制

细度指标的影响:细度的大小反映了水泥颗粒程度或水泥的分散程度。它对水泥的水化速度、水泥的需水量、和易性、放热速率和强度的形成都有一定的影响。

安定性指标的影响:安定性是一项表示水泥浆体硬化后是否发生不均匀体积变化的指标。水泥在凝结硬化过程中,总会伴随一定的体积变化,如果水泥产生不均匀变形或在水泥硬化后变形较大,会使混凝土构件产生变形、膨胀、严重时造成开裂,从而影响混凝土质量。

强度指标的影响:强度是评价水泥强度等级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重要参数。水泥的强度以及抗折性能,与水泥制备的混凝土的强度及抗折性能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说,在水泥与砂石的配比、水灰比一定的情况下,使用的水泥强度越高,最终形成的混凝土强度也就越高。而决定水泥的强度取决于水泥中的一些化学成份以及水泥本身的细度,而如果水泥中的化学成份或是水泥的细度发生了变化,则会对混凝土的品质产生影响,有可能使混凝土的强度降低或是提升,这对于使用混凝土的整体工程质量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做好水泥质量检测的管理工作

1、检测准确性的重要性

(1)准确的检测数据为质量控制指明方向。准确的检测数据,可以及时扭转质量控制的被动局面,不准确的数据会误导生产或措施最好的扭转被动局面的机会,从而造成较大的损失,甚至出现严重的质量事故或人员伤亡。比如水泥的凝结时间直接决定混凝土的凝结时间,需水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需水量以及与外加剂的适应性,安定性决定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实验时按《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1346-2001)来评定。一般来讲需水量大的水泥配制起来单方成本偏高,安定性和凝结时间不正常的水泥是不利于工地施工的且严重的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因此如果这些检测数据不准确,则会误导生产,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不合格水泥进入工地,最终导致工程上的较大损失。

2、做好检测数据分析及处理

要对检测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每一位检测员要持证上岗,每月进行不定期密码抽查,对合格率较低的检验员进行辅导和培训,对于达不到要求的检验员进行更换岗位,确保检验员的检测技术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对检测中所得到的数据,要做好细致、全面记录工作,确保记录真实、有效,不得任意涂改原始数据。检测人员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高职业道德修养,如实记录所得数据,避免数据弄虚作假。另外,对所得数据要做好分析和处理工作,对误差进行严格控制。对一些数据,如果它们之间的差异太大,超过规范要求,则应该重新进行检测,以保证数据资料准确性,实现对水泥质量检测的有效控制。

四、结语

综上,水泥作为建筑施工中的基础性建筑材料,在现代化工程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对水泥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依据具体情况进行取样,做好质量检测,不但做到水泥产品质量达标,而且做到质量指标和使用性能的稳定性达到最佳状态。在确保质量及质量稳定性的前提下,对原材料的品种和配比进行优化,做到质量和成本的兼顾,同时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范菁菁.水泥生产的质量控制与管理[J].四川水泥,2014(30)

[2]董士文,张代立,董光升.水泥质量检验及其检测工作质量控制[J].工程质量A版,2008(7):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