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5-15
/ 2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策略

和莉凤

和莉凤(兰坪县石登中心完小,云南兰坪671405)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表示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5-0222-01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学生学习数学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变“学数学”为“做数学”,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乐于学习数学。

关键词:数学教学活动;培养;主动学习;策略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性探究的实践是指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即一方面通过对学生学习数学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如果理解了数学知识和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后,将会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从而巩固其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促进其学习创造性的发展。

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我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很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较快地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应联系生活实际创设一些愉快、易于走进数学教学活动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下面,我就数学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策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1.为学生创设情境。

夸美纽斯曾经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积极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必备条件。教师如果在传授新知识前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就能使学生学习情绪达到最佳境界。当数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迸发思考和创造的火花。教学中创设一些“活”情景,让学生置身于“活”数学学习环境中,培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到数学是有趣味的,能学好的,体会学数学的成就感。这样学生就能主动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例如:我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时是这样揭示课题的。设疑,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际生活中某些物体的形状,如:课桌、教室、水池等,从而感受到长方体在实际生活中较多,应用较广。怎样计算这些物体的表面积呢?让学生展开讨论。

学生讨论,寻找答案,一个小小的设疑,引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但仍不能正确表达出终结性结论,学生正在百思不得其解、莫衷一是时,老师适时点出课题:“下面我们就一起探求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从而激起学生的兴趣。

2.为学生体验成功创设条件。

首先,教师对学生要给予成功的渴望,因为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具有很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能激发学生的潜在力量,激发向上的学习主动性。其次,创造使他们都能获得成功的机会。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精心设计练习,练习分层作业,再次展示成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展示的机会,营造享受成功的情境。

二、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小学生的特点是:有求知的欲望而不能坚持长久,学习不够刻苦,有效的注意力不能保持良久,好动。为了使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教师在讲课时,要善于用生动的语言,直观的演示,形象的图画,启发性的提问,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数学教学要彻底改变轻过程重结果的错误倾向,使教学本身不仅停留在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懂得如何“做数学”,享受数学带来的成功感、愉悦感。使学生在概念、公式的指导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培养其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三、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习能力

“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想使学生主动“做数学”,积极动脑,学会学习,就必须在课堂上使他们有效地把耳朵、眼睛、大脑、嘴利用起来教给他们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他们独立学习,思考应用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喜欢学习,乐于学习。

1.学会倾听。

课堂上,学生不仅要认真听教师讲,特别是自己不太懂的地方,而且还要认真听同学发言,特别是与自己想法不一致的地方,为了训练学生听课能力,我们常用的方法是:

(1)口算题由同学口述,其他学生直接写得数,抢答;

(2)列式或应用题由教师口述,学生直接写出算式。

这样可以训练学生集中注意力,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2.学会观察。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凡是学生通过自己看,自己想,经小组讨论就能弄明白的知识,教师可以简单点拔,在教学中可以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材料,给学生观察提示,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作出判断。

3.学会思考。

课堂上要给学生足够的动脑时间,让学生有机会动脑筋去想问题,这需要教师的启发,而且还要“激励”、“打劲”,促使学生动脑子,使学生对老师的问题人人都动脑去想,让他们通过合作学习,讨论,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4.学会表达。

在课堂上,要尽量让学生多说,鼓励学生说,哪怕学生说的是错误的,不正确的,也要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给他们说的机会,提高其学习兴趣。

(1)倡导教师与学生平等的和谐氛围。

课堂上,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只是角色上的分工,在人格上,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应从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同学中间,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同学们感受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乐于和你交往,主动学习,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

(2)努力拉近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

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以平等,热情的心态对待学生,还应在课外多和学生接触,多了解学生的情况,帮助解决学生的困难,真心关心,帮助学生,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3)尊重,理解,宽容每一个学生。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作为教师要善待学生的失误,不过分批评指责,注意捕捉和发现后进生的闪光之处,加以赞扬和褒奖,引导激励他们去争取更大的成功,以满足他们追求自尊和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正如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赞扬学生极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恶劣高明。”

总之,数学教学活动要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并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小学生创造性意识与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王景英、李天鹰主编。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研究》,云南省教育出版社,张琼仙、陈绍芬、郑玮青主编。

[3]《小学数学教例剖析与教案研制》,沈丹丹著。

[4]《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陈清容、吕世虎主编。

[5]《小学数学教学的理论与方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孔企平主编。

[3]《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读本》,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姜家凤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