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人榕(田东县高级中学广西田东531500)
笔者结合新课改理念和自身教学实践及经验做出了几点分析,将新课改理念倡导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和理念和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生本原则融入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之中,着力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水平,为培养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1.应用新课改理念于讲解和演示结合之中以确保理论知识教学的有效性
我们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会发现很多学生热衷于上机操作,而对理论学习且缺乏兴趣。这与新课改理念倡导的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思路相违背。因而作为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引导学生学好理论基础知识,加强理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意识到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就像盖房子挖地基是一回事,只有具备良好的基础知识,才能在实践教学中借助理论基础的支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最为基础的计算机历史、组成、结构等,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应尽可能的提高理论讲解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理论与演示的结合方式向学生讲解基础知识,并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将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中体现出来。例如笔者在进行有关计算机组成的基础知识教学时,首先将事先预备的多媒体课件一一展示在学生面前,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将计算机的主板、内存、中央存储器、硬盘、声卡、显卡、电源等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计算机的组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拿出实物,并一一讲解各自的工作职责和功能,在此基础上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由每组选出代表对这些计算机元件的名称、功能和用途等进行讲述,并要求有条件和有兴趣的学生在课前通过请教专业人士、观看组装视频等方式,在课堂上对教师提供的各种计算机元件进行简单的组装。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讲解和演示的有机结合以及新课改理念的融入,在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组成元件有基本认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实践能力,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充分的体现出来,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提高了课堂的高效性。
2.应用新课改理念于示范和同步教学之中以提高操作教学的实践性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离不开教师的示范,因而作为教师在示范教学中应严格按照行为规范操作进行,例如操作姿势、行为规范的示范。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比以往小学和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的难度更大,往往某些示范教学内容繁多,使得学生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此时如果采用同步教学方法就会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因而在示范和同步教学中应用新课改理念的核心就在于引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成绩快速有效地提高。这样就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自身的作用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在教师的引领和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提高操作教学的实践性,从而更好的掌握计算机操作行为规范,为学好各项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
3.信息技术教学要以培养学生们爱学、乐学为目的
目前,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还有教师以“满堂灌”的形式,以培养学生的技术为目标开展教学工作,这与新课标的核心——“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而又充满活力的学科,更新速度之快令人叹为观止,各种软硬件五花八门。因此,将技术作为课程出现在课堂上肯定滞后于技术本身发展的步伐。这就给信息技术教学的老师们带来一个必须攻破的课题:信息技术教师要能够准确把握行业技术发展的趋势,能够跟上其迅猛发展的势头;但同时没有这么大的精力和时间去把这些日新月异的信息完全以课堂的形式加以传输。这就要求教师在提高自身科研素养的基础上,探索新型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们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为目标,使他们知学、爱学、乐学,在宽松的环境下掌握知识,打造学生一生都受用的本领——信息素养。而面对层出不穷的计算机新技术、新软件,学生们也就具有了自学与思考的能力。这就是所谓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信息技术课堂容易实现人机直接对话,为学生创建了富有创意和自由发展的个性化学习平台;目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人手一台计算机,可以实现人机直接对话,也就是说学生们可以任意发挥,制作出自己独特的作品,这给学生开辟了富有创意和自由的发展空间。当然,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天马行空和尽兴使然并不能以牺牲课程的教学目标为代价,这就和教师在课堂上的组织分不开。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创建开放性的课堂,把学习主动权放手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而教师自己作为课堂的主导,将学生一步步地带向课堂教学的主题,进而实现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完成知识传输的同时给学生一定的主观发现、自主学习、积极思考、主动建构的机会。
研究表明,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是创造富有创意和自由发展的个性化学习平台的关键条件。学生的情绪、情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课堂教学的进展与效果。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学生在课堂上消极的情感体验会被作为主人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所代替,在这种积极情感体验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被充分激发和调动起来。此时,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很容易产生情感交流的共鸣,更容易产生全体人员的教学、讨论与互动。在这种互动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们学得轻松、主动、愉悦,知识和技能掌握的更牢固,更有利于信息素养的造就。教师也能更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进而优化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高效教学。
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生学的主观能动性,搭建良好的师生交流平台。信息技术课程目前还未被列入高考科目,没有升学压力,因此,教师教授过程不必拘泥于形式,有很大的发挥和想象空间。首先,现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教材上的部分知识点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要求,这时教师只要紧紧抓住课标,授课过程中无需拘泥于教材,可以将最新的技术掺揉到课堂教学中,增加一些必要的、有趣的信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教师对教材的掌握要灵活,根据学生自身的知识架构和学习情况,可以对教材进行重新组织与适当拓展。目前,高中学生信息技术水平普遍较高,如果照本宣科,可能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达不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从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入手,适当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当然,在没有高考升学压力的环境下,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可以更加灵活,学生们可以根据兴趣向教师提出要求,感兴趣的多学,不感兴趣的少学。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兴趣盎然,教师教得也得心应手。最后,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适当调整教学方式与内容,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
4.应用新课改理念于德育教育渗透之中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网络的普及率大大提升,每位学生都有接触网络的机会,尤其在课余生活中为学生接受各种信息提供了便利,然而网络信息的双面性使得我们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使其在掌握信息技巧和感受信息文化的同时能不断增强自身的信息意识和内化信息理论。因此,牢记教育宗旨,贯彻新课改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我们应与时俱进,将德育自觉地渗透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和良好的品行。
综上所述,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新课改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的同时,还应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践行新课改理念,始终坚持生本原则,应用新课改理念于讲解和演示结合之中以确保理论知识教学的有效性、于示范和同步教学之中以提高操作教学的实践性、于启发和鼓励探究之中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应用新课改理念于德育教育渗透之中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