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

/ 1

古诗文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

李玉柱吴金凤

山东寿光市建桥学校李玉柱吴金凤

《语文课程新标准》中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是这样要求的:在教学过程中,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语文课教学无疑担负着这样的任务。特别是课本中选入的古代诗文都是脍炙人口、文意并茂的传世之作:或慷慨激昂、刚正不阿,或金刚怒目,舍生取义,或不慕荣华、洁身自好,或愤世嫉俗、忧国忧民……古人的这些可贵品质都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材料。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借助这些范文,有目的、有计划地以文学艺术的精品娱学生耳目,以课文佳作的真挚情感扣学生心弦,,以教材中的榜样形象激学生奋进,从而把高尚情感的浸润和深刻理念的渗透融为一体,诱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进而提高学生的社会主义觉悟,培养无产阶级情操和共产主义的道德品质。

古诗文中有不少是歌颂古代爱国英雄的典范作品,是展现爱国主义精神的光辉画廊:“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直至流放还“眷顾祖国,心系怀王”,存君兴国的屈大夫;面斥秦王,完璧归赵,渑池会上迫使秦王击缶,为国争光,功成名就后仍以国事为重,“引车避匿”的蔺相如;国难当头,挺身出使,“留取丹心照汗青”,九死一生,致死不渝的文天祥;“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年老体衰尚能把国家的安危同自己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爱国诗人陆游……正是他们这种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而不惜牺牲的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后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成了我们祖国之所以屡遭灾难而始终没有到下去的强大精神支柱。作为新世纪的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他们的优良传统,使之升华到自觉热爱社会祖国的高度,是具有深长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的。

古诗文中有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杰出的科学成就,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渗透,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千千万万的优秀儿女。他们不但崇尚自由,热爱和平,追求真理,注重礼仪,而且奋发向上,自强不息,团结御侮,以天下为己任。《曹刿论战》以简洁的文字揭示了曹刿的远见卓识和稳重果断的指挥才能,刻画了一个关心国事、深谋远虑的军事家的形象。《陈涉世家》则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重大影响和革命威力,赞扬了农民起义领袖的革命斗争精神和卓越的组织才能,从而说明了“奴隶创造历史”的伟大真理。《岳阳楼记》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诗篇意境开阔,气势恢宏,奔放豪迈而又痛切,反映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和以身报国的雄心壮志,充满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在教学这类古诗文时,要引导学生去体会和领略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气魄,在崇敬与感慨的同时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崇高的思想品德和爱国主义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