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临床检验分析前阶段标本准备的质量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2-12
/ 2

血液临床检验分析前阶段标本准备的质量管理

杨瑜礼

杨瑜礼

曲靖市马龙县中医医院云南马龙655199

【摘要】在血液临床检验分析前阶段标本的准备过程中需要进行质量管理,从而确保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是保证临床血液检测结果质量的前提。在实行血液检测过程中只有保证标本的质量良好,才能得到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本文做一综述讲解血液临床检验分析前阶段标本准备的质量管理。

【关键词】血液临床检验分析;前阶段标本准备;质量管理

在血液临床检验分析前阶段的标本准备过程中进行质量保证能够有效减少检验结果中的误差。控制标本质量与医疗人员的工作方法,患者准备工作,标本的储存以及处理具有重要的关系[1]。在标本的采集中需要正确规范的进行,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标本处理。如果不能保证血液检测分析前阶段的标本的质量,那么再好的检验设备以及检验过程也不能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1.选择合适的检验项目

在检验过程中,医生需要选择正确、科学的检验项目进行,在检测分析中需要具有时效性、针对性、有效性以及经济性等。其中有效性是需要保证检测项目对疾病的特异性以及敏感性;针对性是指根据患者的疾病选择确定合适的检验项目;时效性是指检测结果对疾病诊断的及时程度;经济性是指尽可能不进行不需要的检验[2]。

2.患者采血前的准备

2.1减少饮食因素造成的影响

在检验期间,患者的饮食结构、饮食成分以及习惯对标本的化学成分以及含量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有些项目在检测期间需要控制饮食。在检测过程中饮食会对三酰甘油、血糖以及无机磷等产生影响,如果患者在检测过程中使用高脂肪的饮食,脂肪会通过消化系统进入血液,从而造成血清浑浊[3]。另外,血液中有些物质含量出现异常时,会造成吸光度出现干扰。因此,在临床检测过程中,需要根据检测的目的,让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饮食,防止出现由于饮食成分以及结构不合理造成标本准备的质量差异。

2.2尽量减少患者的剧烈运动

当人们在剧烈的运动过程中,血液中的一些成分会发生变化。比如,在运动后人体会出汗,肌肉的收缩,剧烈的呼吸以及神经紧张等,在生理上,患者的白蛋白,钾,钠,钙,磷,尿酸,尿素,天门冬氨酸转移酶,胆红素,碱性磷酸酶等都会出现增高的现象。当人体处于正常坐立的过程中血浆的总量与处于卧位时相比,血浆总量会减少12%,另外,静脉渗透压会增加,促进患者血管的活动物质的释放,在直立过程中患者的肾上腺素,醛固酮,血管紧张素以及去甲肾上腺素等都出现7%左右的上升。因此,在采取标本前,需要保证患者没有进行剧烈的运动,并且没有出现情绪过分紧张的情况,需要保持正确的坐姿。如果患者出现剧烈的运动,需要进行至少30分钟的静坐。

2.3采血前尽可能减少药物的使用

在进行血液临床检验前,如果使用多种药物也会引起化验的异常。临床上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的药物有激素、兴奋剂、抗凝剂、抗癫痫药、降糖药、镇痛药、降压药、抗感染药以及有些中药等。不同的药物会对临床检验造成不同的影响,有些药物会对血压临床检验结果造成影响。在临床检测中,有些化学反应会被干扰,有些情况会出现特殊器官的受损,有些患者会出现特殊的代谢功能,对患者体内的一种化合物的排除或者生成呈现加速的影响。因此,为了减少使用药物对血液临床检验中造成的影响,医院中的化验师、医师、药师研究不同的药物在使用后的代谢动力学的情况,综合考虑药物的血药浓度,给药的途径,药物的半衰期,清除率,排泄途径的情况。很多药物对血压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与血药浓度成正相关,因此,在采集标本时尽可能避开血药的高峰期,可以减少药物对血压临床检验的影响。如果患者的条件允许,提前几天停药,可以更好的防止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3.规范标本的采集过程

在标本采集的过程中需要使用规范的操作,实行三查七对制度。在采血前,需要全面详细的核实患者的信息。如果在采集血液标本过程中使用不规范的操作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损伤。使用压脉带时间太长并且用力拍打患者的穿刺部位会造成采集的标本出现溶血的情况。在采集血液过程中需要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如果消毒剂还没有干燥就进行静脉穿刺,会造成溶血。在同一个部位进行反复的穿刺,针头多次进入静脉会造成血液出现凝血或者溶血。采血后如果没有将针头拔掉,直接将血液注入试管中,很容易出现溶血。如果注射器出现漏气的情况,针头、注射器、试管不够干燥,当气泡进入血液中,会造成溶血。另外,采血量的准确性也会对血液检验的结果造成影响。因此在采血过程中需要注意这些问题,采集标本后,加入抗凝剂,严格控制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采集血液过程中需要让患者保持一个体位,否则,不同的体位会造成血液稀释度不同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止血带的使用不应太过长,或者过紧,不能用力拍打穿刺的部分。采集血液成功后,需要尽可能避免剧烈的晃动,造成溶血或者凝血。

4.标本储存以及转运的过程

在血液标本采集成功后,不能放置太长的时间,细胞采集后,还在新陈代谢,长时间放置,会造成血氧分压以及PH值的下降,二氧化碳分压的上升,从而对患者的血液检验的结果产生影响。在采集成功后,需要尽可能快的送去检验。储存最好不要超过2个时间,储存的温度在15到20度最好[4]。总之,在临床血液检测标本的采集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从而才能提高血液检验的准确性以及及时性。血液检验的结果会使医生对患者的诊断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实行血液临床检验分析前阶段标本准备的质量管理非常重要。需要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增加标本准备的质量管理,保证检验工作的高速度,高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帮芬.浅析血站血液检测实验室检测前的质量控制[J].医药前沿,2016,6(23):378-379.

[2]刘炯焕.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9):1700-1701.

[3]陈峰,王曙霞,王焱等.加强血液质量管理与输血安全的关键控制点[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24(7):4428-4429.

[4]区勇勤,陈小美,高炳谏等.血站血液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探讨[J].北方药学,2014,(8):157-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