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芳(盘锦市双台子区建设小学辽宁盘锦124000)
【摘要】口语是语言交流的最基本形式,在跨文化交际中举足轻重。在口语教学中应通过目的明确、形式多样的口语训练,帮助学习者掌握交流技巧,培养文化敏感性,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从而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
【关键词】口语能力;英语教学;训练
Shallowtalkhowthedevelopmentstudent'sEnglishvernacularspeechabilityLiuFang
【Abstract】Thevernacularspeechisthemostbasicformoflanguageexchanges,prominentinthecross-culturalsocialintercourse.Shouldpassapurposeinthevernacularspeechteachingexplicit,formpersevernacularspeechtrain,helpthelearnercontrolexchangestechnique,developmentculturalsensitivity,developmentthestudent'slanguageuseability,thusexaltationcross-culturalexchangesability.
【Keywords】Vernacularspeechability;TheteachingofEnglish;Train
【中图分类号】G21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236-3619(2009)08-18-0124
学习语言是为了使用语言,语言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交际。通过交际活动,教师可以向学生渗透新知识;当学生意识到学习英语可以表情达意,并可以获得更多和更新的信息时,便会产生运用英语的欲望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成功感。于是,他们就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进而学到更多的知识。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更新意识,改进教学方法,把英语知识教学转化为语言能力教学。在教学实践中,英语教师可以根据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策略与技巧以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1.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口语是思维的物化,是说话人将自己的内部语言(思维)借助语言,按一定的句式,快速转换为外部语言的过程。所以,口语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是语言信息的编组合成和输送传导。因此,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有助于加强学生快速表达、反应的能力。教师可采用以下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
1.1对学生进行演讲训练。
可以让学生抽签确定话题,准备5分钟后进行演讲;也可以利用课前三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做morningreport。每天一名学生,让所有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要求学生能清晰地、有效地和符合逻辑地表明自己的观点。这样的练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快速谋篇、谴词造句的能力
1.2利用情景对话、猜测课文结局等活动培养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使学生从交流场合和交流对象的实际出发,恰如其分地做出反应。
1.3读写结合训练思维。
阅读可以不断丰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知识、文化背景知识,还可以不断培养语感,进一步了解英汉语言的特点、思维方式的差异,进而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阅读一些英语文章,并要求他们为文章续尾、写评论和读后感。教师指导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续写课文,可以提高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
2.多感观、全方位训练方法
所谓多感观、全方位训练,是指将视、听、读、说四个方面有机结合,创设口语训练氛围进行多元语言输入输出,使学生多维度地感知语言,从而培养他们的英语语感和口头表达能力。读说训练主要以复述、讲述为训练手段,培养学生逐步掌握使用英语交流的技能。这类训练主要包括朗读、背诵、独白、对白、辩论等形式。视说训练就是利用现代媒体手段,通过音像资料呈现语言文化知识,让学生比较中西方口语交流的异同,探索语言的文化内涵。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真实语言材料,将其刻录成光盘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如利用影片节选介绍相关语言文化背景知识;利用光盘、录象带介绍节日礼仪用语、语言交流知识等;引导学生分析了解电视节目,如CCTV—4、CCTV—5、CCTV—9、CCTV—10等中的时事新闻、文化广角、异域风情、跨文化交流规则的汉英差异等。
视听读说紧密结合,为学生创设了较为真实的语言环境,有利于他们进行大量的口语练习。课堂中的交流越真实、越频繁,自然环境学习和课堂环境学习的界限也就越模糊(Littlewood,1984).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听读背景资料,有的放失地运用语言,在多种形式的练习中逐步掌握英语的口语表达方式和技巧,逐步向自然流畅的跨文化交流过渡。
3.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搜集材料,制订方案,最后汇报成果。这种学习方式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有利于提高中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3.1设计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任务。
贴近学生生活,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共鸣。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采访、个人访谈或社会调查等方式了解他们所喜爱或敬佩的人、想去旅游的地方、向往的生活方式等。学生只有在真实的生活中真正地参与、真正地操作,用英语去完成真实的任务、学习和工作等等,才可能产生真实的体验,英语综合运用的能力才可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3.2设计学以致用的任务。
《英语课程标准》主张“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其要旨就是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去实现教学目标。总而言之,语言学习的过程即语言实践的过程。学以致用的任务一方面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另一方面也能满足学生在将来社会生活中运用语言的需要,为其未来发展做好准备。
3.3设计能激发学生兴趣的任务。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都有过这样的感慨。在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来设计小组活动时,话题的选择要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小组合作学习要有明确的任务。其次,要采用双向信息交流活动。再次,小组活动必须采用一定难度的任务。
另外,语言能力强的学生有的会在小组活动中占用大部分练习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其他语言能力较弱的学生的参与机会,并使后者产生依赖心理,客观上造成了不平等的练习机会。对于这种现象,教师可采用三个办法:(1)定期更换小组成员,避免学生产生依赖心理;(2)教师参与某些小组的活动,创造机会让沉默的学生发言;(3)让小组共同提交一份最后活动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