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内踝截骨入路中空加压螺钉固定治疗距骨骨折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1

经内踝截骨入路中空加压螺钉固定治疗距骨骨折的疗效观察

吴占君张领军虎峻瑞马志伟李永宁

吴占君张领军虎峻瑞马志伟李永宁

(银川市第三人民医院宁夏银川750004)

【摘要】目的:观察经内踝截骨入路中空加压螺钉固定治疗距骨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4年5月银川市第三人民医院符合标准的距骨骨折11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17~55岁,平均年龄37.5岁,均采用经内踝截骨入路,应用中空加压螺钉固定治疗。结果:病例随访8个月~5年,平均3年8月。根据(主诉、踝关节及足跟的功能、外形及影像)评价患者经内踝截骨入路中空加压螺钉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按Hawkins疗效评分标准:优6例,良3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为81.8%。结论:经内踝截骨入路中空加压螺钉固定治疗距骨骨折的良好方法之一。

【关键词】内踝截骨入路中空加压螺钉距骨骨折疗效

【中图分类号】R6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4-0148-01

距骨骨折多由高能量损伤引起,且合并关节脱位和周围软组织损伤,处理不当,极易导致距骨缺血性坏死、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严重影响下肢运动功能。临床上一直是困扰骨科的难题[1]。本文收集了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4年5月,采用经内踝截骨入路中空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距骨骨折的11例,治疗效果满意,详细研究如下所述。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病例均采集银川市第三人民医院2009年1月~2014年5月骨科病房和门诊随诊患者折11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17~55岁,平均年龄37.5岁;车祸者7例,坠落者3例,重物砸者1例;患者均行距骨CT平扫和三维重建。其中HawkinsⅡ型6例,HawkinsⅢ型4例,HawkinsⅣ型1例。病例纳入标准:(1)经距骨CT平扫和三维重建明确的距骨骨折;(2)根据距骨颈骨折Hawkins分型符合HawkinsⅡ型、HawkinsⅢ、HawkinsⅣ患者;(3)按规定方法治疗者。病例排除标准:(1)存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需早期行肌皮瓣移植患者(2)其它严重合并症者;(3)病理性骨折患者。

1.2治疗方法

1.2.1手术前准备

早期患者行手法复位,并进行石膏托临时固定,伤2~3天后行手术治疗。术前完善各项手术相关检查;患者行距骨CT平扫和三维重建,判断骨折的部位、骨块的粉碎程度、骨折块排列等情况、了解其骨折分型。

1.2.2手术步骤、手术入路

患者取仰卧位,采用硬膜外麻醉成功后,在气囊止血带下进行手术,患肢小腿下放置气垫。手术切口采用内踝后上方约2cm,越过内踝尖端且略向前弯曲,止于舟骨内侧面,切口长约6~8cm,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显露内踝及距舟韧带后,尽量不游离骨膜。暴露内踝后,用锐利骨刀在内踝尖上方约2cm处斜行截断,用巾钳将内踝连同关节囊及韧带向远端翻转。此时,距骨骨折部位及脱位暴露清楚,用巾钳抓持距骨,使其解剖复位,在距骨关节面的前下方约5mm处先用2枚导针自前向后外临时固定,经C型臂X线机透视确定骨折复位和导针位置良好后,通过导针置入直径为4.5mm的中空加压螺钉固定。术后短腿石膏固定8~11周后可不负重行走。

王某,男,33岁,车祸导致距骨骨折。左图为术前CT片,右图为术后X线片。

1.3疗效评价

采用Hawkins疗效评分标准[2](1)优: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踝关节外形、功能正常;CT影像显示:骨折愈合良好,距骨体无坏死;(2)良: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踝关节外形轻度畸形;CT影像显示:骨折愈合,距骨体坏死不明显;(3)中:偶有足踝部疼痛;踝关节外形畸形,踝关节屈伸功能受限10°~30°;CT影像显示:骨折愈合时间延长,距骨体部分坏死;(4)差:足踝部疼痛明显,跟部、踝关节外形畸形,踝关节屈伸功能明显受限>30°;CT影像显示:骨折不愈合,距骨体坏死、塌陷。

1.4统计方法

采用SAS9.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t检验及均数±标准差(x-±s)描述,P<0.01为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术后AOFAS评分情况(见表1)

表1术后AOFAS评分

并发症比例相互比较P<0.05,说明在统计学上有着显著性差异,且创伤性关节炎的患者比例较高。

3.讨论

本文采用经内踝截骨入路可充分暴露距骨颈、体的内侧面及踝穴,可充分观察距骨关节面的损伤程度,可在直视下行解剖复位及内固定。且经内踝截骨入路切口介于胫前动脉和三角动脉之间是血管的吻合部,不易破坏三角韧带及相应的血液供应,从而减少因距骨缺血而坏死的发生率;而且经内踝截骨处是非负重区,术后踝关节稳定性好,可早期进行功能恢复锻炼。

参考文献

[1]董福慧,朱云龙.中医正骨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