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4-14
/ 2

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张欣

张欣(邢台水业集团金泉供水有限公司)

摘要: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中的简称,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与报账,以及部分替代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过程,会计电算化是现代化大生产和新技术革命的必然产物。

关键词:企业会计电算化问题和对策

1会计电算化中存在的问题

1.1对会计电算化认识偏差

我国电算化事业起步较晚,人们的思维观念还未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统计调查显示,在美国,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率90%以上,而我国大中型企业的普及率有60%~80%,中小型企业的普及率不及30%,并且分布极不平衡。在一些人看来,会计电算化只不过是将电子计算机应用于会计核算工作中,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会计核算的速度和精度,以计算机替代人工记账。所以多数单位电算化都是应用于代替手工核算,仅仅是从减轻会计人员负担、提高核算效率方面入手,根本未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

1.2政策与法规滞后

目前,我国颁布的有关法规中存在着阻碍其发展的规定。例如,有些涉及软件技术开发上的具体细节规定,不能起到推动的作用,反而因规定的太死抑制了软件的自我发展,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另外,由于法规的不健全使电算化犯罪的控制很困难。必须看到,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管理,不能仅靠现有的一些法规,如《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因为会计电算化犯罪毕竟是高科技、新技术下的一种新型犯罪,为此制定专门的法规对此加以有效控制就很有必要。

1.3会计电算化技术的使用在总体上还处于低层次水平

我国现阶段的会计电算化仅仅实现了财务会计的电算化,没有实现管理会计电算化,更不是完整意义的会计电算化。很多企业使用的软件主要是一些软件公司早期开发的部门级会计信息系统,也有一些是自行开发的核算软件,采用“管理型”和“决策型”财务软件的企业较少,采用ERP的企业就更少。这样,会计信息系统的启用并不能对企业管理带来实质性改善。大量的财务分析工作仍需要手工操作,很多单位由于缺乏高水平的财务管理人员,致使财务数字仍然是不会说话的“死”数,不能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完整意义的会计电算化应该是财务会计电算化和管理会计电算化的有机结合。由于管理会计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都不及财务会计,因此,其在企业推广较难,这就使管理会计软件开发步履艰难。虽然有少数软件开发商已涉及到ERP,但其技术还不够成熟,距离企业的实际需要还有较大的距离。

1.4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可靠性较差

财务上的数据,是企业的绝对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就目前软件厂家来说,真正研究数据保密问题、数据可靠问题的厂家寥寥无几。一般意义上的加密,也无非是对软件本身的加密,防止盗版。我国多数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数据安全保密性弱,缺乏操作日志记录功能,对操作人、操作时间和操作内容没有具体的记录,出现问题不便于追究责任。此外、这些软件的容错能力也往往很差,它们对用户的操作有许许多多的限制,用户在使用软件时心理压力很大,往往有一种如履薄冰的感觉,生怕由于自己无意的误操作而发生问题。即便一些优秀的软件在进入系统时加上诸如用户口令、声音监测、指纹辨认等检测手段和用户权限设置等限制手段,但系统一旦瘫痪,或者受病毒侵袭,或者突然断电,很难恢复原来的数据。

2解决会计电算化问题的对策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还不完善、且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何使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发展,针对会计电算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

2.1更新认识,转变观念

在认识上要明确“会计电算化”是指一个过程,而不是目标。要高度重视会计电算化工作,必须认识到会计电算化不仅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数据储存形式、数据处理程序和方法,扩大了会计数据领域,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而且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方法和技术,因而推动了会计理论与会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完善,促进了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是整个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的一次根本性变革。同时还要注意到,会计电算化应面向管理。现代管理会计从财务会计的单纯记录和反映扩展到解析过去、控制现在和筹划未来有机结合起来。管理会计给会计电算化提供了一个先进的理论依据和模型。在信息时代,只有推进计算机在会计中的深层次应用管理会计全面电算化,才能满足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需要。会计要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关键在于提高、分析过去,控制现在和筹划未来在实际管理中的应用程度。所以,目前财务软件需要实现管理会计的全面电算化。

2.2进一步完善会计电算化的配套法规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与财务软件功能的不断增加,针对会计电算化工作出现的新问题对现有的相关法规作进一步补充和完善。通过准则类法规对会计电算化作进一步约束,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走上规范化的道路。一个国家的会计规范化管理主要是通过颁布指定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来进行的。只有用会计准则指导会计业务才能规范会计行为。另外,国家应加大宣传力度,使人们意识到使用电算化的好处,提高企业领导人和会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的正确认识,完善会计电算化相关的管理制度。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有机系统,仅有一套好的软件是不够的。必须要有一套与之密切结合的管理制度才能保证会计信息安全可靠,充分发挥电算化信息系统的作用。国家应该加大对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的研究,提供可以参考的规范化的模版。会计电算化必须建立的管理制度应包括: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度、电算化系统操作管理制度、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管理制度、电算化系统会计资料和档案管理制度等。进一步完善会计电算化的配套法规,针对会计电算化工作出现的新问题对现有的相关法规作进一步补充和完善。通过准则类法规对会计电算化作进一步约束,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走上规范化的道路。

2.3改变会计软件开发模式

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目标是应用企业财务会计原理和成本与管理会计方法,以及计算机技术对传统手工会计的处理方法、流程及会计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传输和报告方式进行改造后而建立的,事前有预测、决策,事中有规划、控制,事后有核算、分析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因此,需要开发真正具有管理功能的会计软件。改变会计软件开发模式,进一步加速会计软件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在广泛吸收取得的先进成果的基础上,开发出商品化的实用型会计软件,并具有二次开发的能力,以及提高其兼容性,提高满足管理方面需求的功能。为了保证组成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协调一致、迅速、高效地完成整个系统目标,在设计过程中应本着高效性原则,突破手工系统的框架,改变以手工账表为核心进行会计处理的做法,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能够在最大限度上满足管理部门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使电算化工作取得真正的效益。另外,建议按照不同行业的特点,分别开发设计出适用这些行业的不同的通用会计电算化软件。如银行的流动资产、施工企业的产成品等,分别根据其行业不同或客户需求设计出不同的模块,让通用会计软件更实用。

2.4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在实行会计电算化后,会计资料是由电子计算机按照规定的程序生成的。因此对会计人员人品的要求更加严格。建立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实行用户权限分级授权管理,建立岗位责任制。财务人员应认真学习相关法规,提高自身素质,保守单位商业秘密及财务秘密,不能随意泄漏密码以防他人随意进入自己的软件系统。另外为了加强数据的保密工作,可以在进入系统时加一些诸如用户口令、指纹辨认等检测手段和用户权限设置等限制手段。企业也可以制定相应的硬、软件管理制度,如:制定机房设备安全措施、修改会计核算软件的审批和监督制度等。从电算化软件的设计入手,建立完善的会计软件服务体系,增强软件本身的限制功能。建立会计信息资料的备份制度,对重要的会计信息资料要实行多级备份。

由于会计电算化涉及到会计和计算机两种专业知识,所以除上述问题外,复合人才的短缺问题在21世纪初表现得比较突出。但随着高等教育和在职教育的广泛普及,这种人才短缺的问题在近些年中得到了明显的缓解。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政策的倾斜,会计电算化的进一步提高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