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化•园林树木的栽植环境应适地适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2

城市绿化•园林树木的栽植环境应适地适树

张惠青

重庆市风景园林学会401100

摘要:园林树木的栽植环境类型,从广义上讲,包括城市园林绿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三大类。三类环境中,以城市园林绿地环境为主。本文对与园林树木生长有密切关系的城市环境条件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城市绿化;园林树木;栽植环境应适地;适树

一、园林树木的栽植环境

对自然保护区基本可采用自然地理、地质、生物区系态学等研究方法;对风景名胜区,多有规律可循,可借鉴造林的立地条件划分方法;而对城市园林绿地环境,应根据城市环境特点来进行,栽植地的土壤要多设点调查。在各类绿地中栽养树木,首先要了解所在地的环境状况、生态条件,然后制定出合理的栽、养、管措施,使其功能和艺术性的实现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城市环境与一般的造林点的环境不同,城市环境有它的独特之处。首先,城市的建成和改建、扩建,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很大。例如,在原有的平原、江河两岸、河滨、湖滨、山地等建设城市(包括建筑、道路、广场、共享设施、地形地貌的改造等),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建筑物、道路等代替了植物的覆盖,便得地面下垫层的性质发生改变,因而影响了城市的光、热状况和土壤状况。其次,由于工业和交通的发展、生活能源的燃烧和人口集中等,使得城市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增高,加上“三废”的排放,改变了城市大气、水和土壤状况,尤其大气污染影响最大。以上两方面的影响,使得城市具有独特的生态条件。

二、与园林树木生长有密切关系的城市环境条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城市光照城市的空气污染虽然会极大地降低太阳的辐射强度,但是并不能减少城市的热量,由于城市下垫层的热容量大,蓄热较多,热量不易扩散,容易导致城市产生热岛效应。这是城市增温和减少昼夜温差的主要原因。由于城市中建筑大小、朝向、高度和街道走向、宽窄的不同而容易改变阳光的辐射状况,所以树木接受光量的差异变化很大。由于接受的光量不同,容易导致树木偏冠。

建筑对园林树木最直接影响是日照时间和热量。首先,喜光树种受建筑遮荫的影响,在日照不足情况下会使萌动期和开花推迟,落花提前,枝长叶稀开花数量减少,严重的会使树木无花无果,整株枯死;其次,城市夜间的各种人工光照延长了部分植物的受光时间,影响植物的物候变化,如会推迟树木的落叶时间,影响枝干内养分积累等。

2、城市热量受城市小气候的影响,城市气温一般要比其周围的郊区年平均气温高0.5~1.5℃。城市街道和建筑物受热快,其温度远远超过植物覆盖区。正因为城市的温度较高,所以城市春天来得较早,秋天结束较迟,使城区的无霜期延长,极端低温趋向缓和。但这些适宜于树木生长的或不同树木所需要的因素,则会由于温度升中、湿度降低而丧失。在夏季,由于辐射和反射的作用,供水量少,无风,从而抑制了可减少树木热交换蒸腾作用等因素,夏季直射的阳光,使城市温度可达到很高的程度。

3、城市风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市中心温度最高,气流上升,加上市内气压低,与郊区存在气温差距,因而形成城市风。从早晨起,城市空气开始增温至中午有规律地形成这种地面风。由于城市建筑等会阻碍气流的流动,所以城市空气的运动有减速的现象。城市中心得到的新鲜空气少。合理的道路系统和绿地系统可以加强城市风的运行。

4、城市水分状况:由于街道和路面的封闭,城市自然降水几乎全排入下水道,因此并没有通过植物而蒸发。树木得不到充足的水分,使水分平衡经常处于负值。由于高温,降水利用率低,植物蒸发量变小,使城市的相对湿度和绝对温度均比开阔的农村地区偏低。由于建筑工程(如地下车库、地铁和其他地下设施)已深入到地面以下很深的地层,从而使树木的根系很难接近地下水。

当土壤的温度显著低于气温,热空气中的水蒸气渗入土壤后就会凝聚,随着蒸汽压的下降,凝聚的水分可渗漏到土壤下层,供给树木很低的生长量所需。为维持树木的水分平衡,人工灌溉是完全必要的。鉴于城市树木经常会处于不稳定的水分平衡状况,所以宜选用一些在自然习性上可忍耐一个时期缺水条件的树种来种植。

5、城市土壤:受城市建设和人的活动的影响,城市土地作为植物生存环境而言,不同于自然界和农田、林地。市政工程施工(挖方、填方、碾压等)会严重影响城市土壤结构,造成土壤养分差别。地面铺装、夯实、行人践踏等,影响土壤通气。土壤密实使树木根系生长受到限制,常使树木改变其根系分布特性,不少深根树种变为浅根分布,根量减少,树体很容易被机械等撞倒和被大风刮倒。城市地下管道供热和漏气会影响土温和土壤空气成分。由于建筑施工,生产出很多的建筑垃圾,如果管理上不合理,旧坑填平不合理,就会造成土壤贫瘠,pH值(酸碱度)升高,给绿化带来困难。城市的现代化工业发展、人为的活动所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等进入土壤,当其达到一定程度,超过土壤自净能力,就会造成土壤污染。

三、不同栽植环境的特点

除自然保护区外,根据城市生态环境一般情况和城市绿地系统的考虑,可将树木栽植环境分为老城区、新城区、近郊区、近郊风景名胜区四类。

1、老城区:历史因素影响较大,年代久,土壤上下层组成很复杂。从大气来说,除老城区自身的工业建设,还要看城市发展、老城方位、季节风向是否处在市中心等等影响因素。

2、新城区:多扩占原城郊农田、菜地,土壤属当地土的耕作土。土壤表层人为影响较大,有挖方有填方,有建筑垃圾。土层多深厚,适宜树木生长。新城也因文化区、工业区而不同。工业区污染源较多,大气和土壤的污染问题较突出。建筑物一般较高,不同方位,以光为主的生态条件不同。

3、近郊绿地:指城市近郊的森林或公路、铁路绿化用地。建筑少、植被较多,气温较低。土壤为耕作土,深厚肥沃,适合树木生长。

4、近郊风景名胜区:因山地、江河、湖滨、海岛而不同。山地风景区生态有规律可循。水域风景区生态,根据受地下水下与有害盐类影响及季节变化,其水是“死水”还是“活水”而不同,流动水含氧多,对树影响小。具体又分岸、岛、堤等不同。

四、园林树木的适地适树

1、适地适树的概念

园林绿化中树种选择的基本原则是适地适树。通俗地讲,就是把树木栽植在适宜的生存环境条件下,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园林绿地中树木选择的具体化。也就是便树木生态习性和园林栽植地生存环境条件相适应,达到树和地的统一,使树生长健壮,充分发挥园林绿化的综合功能。

地和树是矛盾统一体的两个对立面,二者之间不可能永远绝对地融洽和保持长久的平衡,只要求基本部分相适应,并达到一定的园林功效即可。这并不排除在基本相适应的前提下,在某个场合或某个阶段,还存在着矛盾,这些矛盾可以通过人为栽培养护管理措施去调节解决。但是,人为措施的作用又受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的制约,具有一定限度。

2、适地适树的标准

园林树木的适地适树虽然是相对的,但衡量是否做到适地适树也应该有一个客观的标准,这个标准是根据园林绿化的主要功能和目的来确定的,例如:

(1)对于卫生防护林,要保证所选树木污染区起码能成活,树林的整体有相当的绿化效果,树木对偶尔的高浓度污染有一定的抵御能力。

(2)对于以观赏为主要目的的树木,要求生长健壮,树形优美,清洁,无毒,无病虫害,供观赏的花果鲜艳、生长正常。

(3)对于某些以特殊艺术需要为目的的树木,栽植后要能便于造型、修剪,其器官营养代谢应是平衡的、稳定的,并能维持较长的寿命。

3、适地适树的途径

达到适地适树,可归纳为选树和改造两条基本途径。

(1)选树:包括选树适地和选地适树。即选择适合某一确定的立地条件的树种进行栽植;或者确定某一树种,选择适当的生存环境进行栽植。

(2)改造:包括改树适地和改地适树。改树适地就是指在地和树之间某些不甚适应的情况下,通过选种、引种驯化、育种改良等方面的措施来改变树种的某此特性,使它们能相适应。如通过育种工作,增强树种的耐寒性、耐旱性或抗盐性,使树林适应在寒冷、干旱、盐渍化的栽植地生长,也可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砧木,如选用耐寒、耐旱、耐碱的砧木与栽培树种品种嫁接,砧、穗相互影响,以扩大种植范围。改变栽植地的生长环境,使其适合于原来不适宜在此地生长的树种生长。

上述两条途径是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在当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改地或改树的条件都是有限的,而且两者都只有在地、树尽量相适应的基础上才能收到好看效果,后一条途径必须以前一条途径为基础。通过实地研究进行选择一个有效的方法。在研究考察中,要充分了解地和树的特性,对地进行调查分析,对当地的老树、大树多调查,分析其生长良好、长寿的生态原因,重视乡土树种的绿化功能。这样确定的措施才能既发挥树种的园林功能,又能反映地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