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珊珊(河北旅游职业学院河北承德067000)
摘要: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需要加强与完善创建适合教师发展环境;完善行之有效的教师管理模式;建立教师素质培养机制;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估办法等环节。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做到信任、理解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优化教学手段,利于学生“主体表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等。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主导作用主体地位教师学生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的高素质是学生素质提高的基础;教师愉快地教是学生快乐地学的要因;教师的创造性教是学生创造性学的前提。强调“教”不意味着要轻视“学”;强调“学”也并不意味着要轻视“教”。笔者认为: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要强调老师的主导作用,也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创建适合教师发展的环境
首先,应在院校范围内创建一个自由、平等、和谐的工作环境。要组织各种活动使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领导之间,经常保持信息沟通、情感沟通;教师之间还可根据自愿原则成立一系列的学习小组、科研小组、周末沙龙等非正式组织。这样做的目的是要让每一位教师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关系,从而感受到同事之间的真诚合作。
其次,院校应成为每位教师展现才智、开拓创新的竞技场和大舞台。院校应定期组织观摩教师讲课,其目的不在于检查和评优,而是从真正意义上重视和关心教师的劳动,满足每位教师展示自我的需求。学校还应鼓励教师的业务创新,教师的教学行为只要有利于主体性教学的实践,只要能够提高教学质量,院校的管理者就应给予支持。
再次,院校管理应该由目前的过程管理转变为目标管理。院校在协调教师个人目标与学校组织目标一致的基础上,还应为每一位教师制定一个明确的、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目标对于教师具有极强的导向和激励推动作用,院校通过它将教师个人发展与院校组织发展在一起,从而使每一位教师为提高教学质量而使其工作成为一种自然、自愿的表现。当然,科学、合理的目标设置是目标实现的关键,目标设置中一定要有教师的参与,以增强教师对目标的所属感和认同感。
2、完善行之有效的教师管理模式
发挥教师在新型教学中的主体性,客观上则要求院校的管理活动,必须以教师为中心,以满足教师个人发展与协调个人发展同各教学要素之间的关系为基础,从而最终实现教师个人教学潜能的最佳发挥。
由管理过程而言,对教师教学行为上的关心与指导胜于行政管理上的奖惩。因此,在教师管理活动中不应过多地使用行政管理上的奖惩,而应重视行为上的关心与指导。只要教师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就不必过多地进行行政干涉,应该尊重每一位教师为实现目标所选择的不同方法,应该鼓励和帮助教师在教学手段上锐意创新。对教师在工作中出现的失误和不足,应给予善意的帮助和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工作绩效水平,从而使教师的主体性地位得到充分发挥。
3、建立教师素质培养机制
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不仅与院校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制度有关,而且与教师本身的素质密切相关。同时,教师素质的高低,又直接影响着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为此,教师要不断学习、学习、再学习,要通过学习不断为自己“充电”,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一个不读书的人可谓是不学无术之人,而不学无术之人,则难以提高业务素质,难以成就事业。
4、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估办法
对教师已往工作有一个公正合理的评价,是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的关键。这也正是实行发展性教师评估办法所要达到的目标所在。
传统的教师评估体制一般以学校制定的工作责任制和考勤结果作为评估的指标和主要依据。评估的结果主要用于评先选优、奖励、晋升和聘用等方面。这种方法很难实现教学评估教师的参与性、评估结果的公正性,也很难达到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的目的。
发展性教师评估是以促进教师素质修养与提高教学技能为目的,立足于对教师业务水平和工作绩效全面总结的基础上,分析教师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问题和教师职业发展中的障碍,与被评估人共同研究制定改进和提高的途径与方案,并认真组织落实和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估办法的显著特点是:它在实施过程中特别强调对评估人的培训;强调评估人与被评估人之间建立一种平等、坦诚、合作的关系;强调以面谈为核心的一对一、面对面的评估形式;强调重视对教师评估结果的使用。
二、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社会所需的既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高级专业人才。特别是专业课是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重要渠道,是学生成长为某一专业人才的基础。在专业课确定教学目标时,教师应以“我想知道”为题引导学生确立学习目标,这样就可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专业课教学中,教师要一改传道、授业、解惑的身份,以角色互换的形式,采用先学后教的学习方式,把问题交给学生,培养学生主动观察、分析、应变的能力。具体做法为:
1、信任、理解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努力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不仅可以使人产生较强的记忆力,还能活跃人的思维,发挥人的智力潜能。
“课堂教学是主渠道”,学生的学习大部分是在课堂上进行的。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对象观,摆正自己与学生的关系,放下架子,放松面孔,创造和谐融合的课堂气氛,以民主、平等的态度面向全体学生,用真情实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一般学生总是喜欢和蔼可亲、幽默善导、宽容赏识的良师,要让教师的点拨引导,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表演的大舞台。
2、优化教学手段,利于学生“主体表现”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认识活动只能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感知,教师是无法代替的。“兴趣是学习之母”,没有兴趣是学不好的。因为有兴趣,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为满足好奇心,学生就要看要听要想要问,思维也被激活。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成功的体验中使学生的兴趣受到保护和激励。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手段,找准诱发学生的求知欲的教学切入口,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运用情境引入、启发式谈话引入等,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实践证明,多种情境的创设,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探究欲望,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3、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
学生是千差万别的。一位教育专家说:“只有从不同身心成长条件和智力发展水平的实际出发实施教育,才是素质教育的真谛。”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学生是存在差异性的,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各不相同。因而教师要多用赞赏的目光、亲切的话语,尊重学生的人格,因材施教,因材施“励”。要善于使用“显微镜”和“望远镜”,用显微镜看学生的闪光点,用望远镜看学生的潜力,即用发展的眼光多角度地看待后进生。教师要适时地给予指导,为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学生感到“我能行”“我很行”,看到成功的希望,树立了克服困难的自信,把学习就变成了轻松的事情、享受的事情,变成学生自觉的行为。特别是通过寓理于情与因材施教,使学生从机械、呆板、单调、紧张的学习气氛中解脱出来,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化难为易,可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