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数学活动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谈高中数学活动教学

唐培红

广西桂林灌阳高中唐培红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这是数学课标上,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可是,究竟什么活动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又怎样让数学学习变成数学活动呢?

所谓数学活动的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掌握系统的数学研究方法和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形成一定的思维品质,促进个性发展的活动。因此,课堂教学活动就是在“数学领域内一定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由于老的数学教学模式的呆板与实际生活缺乏联系,数学课缺少应有的活力和氛围,学生对数学觉得枯燥乏味,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主观能动性没有完全被调动起来,数学能力得不到相应的发展,也就更谈不上学以致用了,为了改变现状,有效的数学活动必须成为数学教学的有机成分。使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主要应考虑哪几个问题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想法:

一.以独特的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进入一堂新课,教师在讲台上如何组织这节课是个大的问题。导入作为课堂的第一个环节,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一个好的导入可以使学生对于一堂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即所谓他想学,想弄明白是怎么一回事;而导入的不好则怎整堂课的效果便会大打折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想学了,那么也才能学得进去,学得有效。所以我时常结合生活中的问题,或者用讲故事、猜谜语、讲笑话等方式开始一堂课的教学。

二.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

知识和思维是互相联系的,在进行某种思维活动的教学之前,首先要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

什么是知识结构?一般人们认为:在数学中,包括定义、公理、定理、公式、方法等,它们之间存在的联系以及人们从一定角度出发,用某种观点去描述这种联系和作用,总结规律,归纳为一个系统,这就是知识结构。在教学中只有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才能进一步了解思维水平,考虑教新知识基础是否够用,用什么样的教法来完成数学活动的教学例如,在高中数学的概率应用中要用到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等,那么上课前教师要清楚这些原理学生是否区分何时用,这样,活动教学才能顺利进行。

三、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结构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进行数学教学时自然应考虑学生现有的思维活动水平。心理学早已证明,思维能力及智力品质都随着青少年年龄的递增而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上是不相同的。因此,要使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必须了解学生的思维水平。高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则属于理论型的,他们已经能够用理论作指导来分析、综合各种事实材料,从而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学习数学常有以下几种思维形式:

(1)逆向思维。与由条件推知结论的思维过程相反,先给出某个结论或答案,要求使之成立各种条件。比方说在简易逻辑中判断命题的真假,原命题不好判断,可以判断它的等价命题逆否命题。

(2)造例型思维。某些条件或结论常常要用例子说明它的合理性,也常常要用反例证明其不合理性。根据要求构造例子,往往是由抽象回到具体,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思考过程。

(3)归纳型思维。通过观察,试验,在若干个例子中提出一般规律。比如在我在讲解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时,很多公式学生容易把符号名称弄错,我给他们归纳为“同名异号,异名同号”。

(4)开放型思维。即只给出研究问题的对象或某些条件,至于由此可推知的问题或结论,由学生自己去探索。比如让学生观察y=cosx的图象,说出它的主要性质,并逐一加以说明。

了解了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数学思维的几种主要形式,在教学中,结合教材的特点,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思维活动的教学定能收到良好效果。

四、充分考虑积极的教学方法

目前关于教学方法的研究呈现出一派兴旺的局面,种类之多、提法之广是历史上少见的。如目前使用的自学辅导法、读读议议讲讲练练教学法、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启发诱导效果回授教学法、研究法、发现法等等。可以把这些方法归结为一句话,那就是:积极的教学法。其宗旨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它们的特点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独立解决一些问题,注意能力的培养。从实践效果看,这些方法在某个阶段,对某部分学生,结合某部分内容确实有事半功倍功能,但这些方法哪个都不是万能的,不是教学通法。因为教法要受学生水平的差异,兴趣的不同,教材内容的变化,教师素质不平衡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

“数学活动的教学不是活动的教学”,我们不能把数学活动单单地理解为活动教学。数学活动的教学实质上是积极性思维活动的教学,因此,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灵活运用,完成数学活动教学的任务,让学生在数学活动的天地中自由地学习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