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在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在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林莉

林莉

(北方工具厂职工医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00)

【摘要】目的:将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使用在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临床诊断中,评价并分析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本院纳入分析并开展诊治的18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18只患眼)用作实验组,并选用同时期本院纳入分析并开展诊治的18例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18只患眼)用作参照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在2组患者中采用,统计并研究2组患者的。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黄斑中心小凹厚度数值、测量角度数值、充盈时间数值(599.0±98.3um、102.5±8.0°、15.0±3.2s)对比参照组患者对应数据(191.5±62.0um、64.3±6.0°、12.2±2.0s),P<0.05,出现统计学数据值参比和分析意义。结论:在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临床诊断中使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体现良好效果,并且,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可以将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和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进行鉴别,呈现重要应用价值。

【关键词】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应用价值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是临床眼科比较常见的一种眼底血管相关疾病,患者多出现中心视力降低或是某部分的视野发生丢失现象,对患者生活质量带来不良影响。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是比较常用的一种临床眼科疾病相关检测方式,能够对眼部相关疾病进行有效诊断以及鉴别诊断[1]。本文进行研究的数据资料是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本院纳入分析并开展诊治的18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18只患眼)及18例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18只患眼),评价并分析将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用在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本院纳入分析并开展诊治的18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18只患眼)作为实验组资料,并选用同时期本院纳入分析并开展诊治的18例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18只患眼)作为参照组资料,参照组男女比例是10比8,最小年龄41岁,最大年龄75岁,年龄平均值是(52.01±2.03)岁;实验组男女比例是11比7,最小年龄42岁,最大年龄74岁,年龄平均值是(52.04±2.06)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P>0.05,显著差异性未展示。

1.2方法

实验组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和参照组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都使用眼底荧光造影仪开展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对患者静脉注射20%荧光素钠(0.1ml)+生理盐水(10ml),20分钟后未出不良反应,于3秒到6秒之内对患者静脉注射20%荧光素钠(3ml),5秒之后实施拍照,按照患者眼底状况不定时间将有价值的一些造影图像保存。

1.3指标观察

记录以及统计实验组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和参照组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的黄斑中心小凹厚度数值、测量角度数值、充盈时间数值。

1.4统计学分析

对纳入本文数据分析和研究中的实验组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和参照组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21.0)检验,黄斑中心小凹厚度数值、测量角度数值、充盈时间数值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呈现统计学数据值参比和分析意义。

2.结果

实验组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的黄斑中心小凹厚度数值、测量角度数值、充盈时间数值与参照组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对应数据所比较,P<0.05,呈现统计学数据值参比和分析意义。

3.讨论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发病因素有多种,比如,视网膜炎症、视网膜低灌注,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血液黏度比较高以及血流动力学存在异常等,均可导致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的中心视力明显下降,视野出现不同程度缺损,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的黄斑区多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甚至出血累计黄斑区,对视功能造成较大的损害。[2-3]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是目前对眼底相关疾病进行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是依据蓝光激发荧光素,荧光素吸收激发光后,发射出绿光。在照相机的闪光灯前放置蓝色的虑光片,它只允许蓝光到达眼内。蓝光激发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循环的荧光素分子,蓝光被吸收,再发射出绿色光。通过在胶片前放置屏障虑光片防止反射回的蓝光到达胶片,该虑光片只允许绿光通过。这样就保证了只有真的发射荧光才能到达胶片。获得患者眼底荧光血管相关造影图像,能够对患者的血管动态改变进行勾画,对患者动静脉相关栓塞状况进行呈现,将其应用于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中的临床诊断效果比较好[4]。此文相关数据体现,实验组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的黄斑中心小凹厚度数值、测量角度数值、充盈时间数值(599.0±98.3um、102.5±8.0°、15.0±3.2s)与参照组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对应数据(191.5±62.0um、64.3±6.0°、12.2±2.0s)所比较,P<0.05,明确统计学数据值参比和分析意义。王文玲,户秀慧[5]实验数据展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组患者的黄斑中心小凹厚度检查结果、测量角度检查结果、充盈时间检查结果(192.6±70.4um、65.2±7.8°、12.3±2.1s)对比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组患者相关数据(602.5±201.8um、103.4±9.6°、15.2±3.0s)更低,P<0.05,明确统计学数据值参比和分析意义。和本文数据结果保持一致性,显现本文结果有效性。

综上所述,在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临床诊断中应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呈现良好效果,而且,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能将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和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进行鉴别,展示重要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素华,游志鹏.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老年黄斑变性合并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23):6661-6663.

[2]余梓逵,宋颖,柳林等.全视网膜光凝治疗不同阶段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疗效分析[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5(1):8-11.

[3]张丽娜,刘森玉,张军等.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伴有黄斑水肿的短期效果[J].临床眼科杂志,2014(6):502-504.

[4]曹泽刚,李仁芳,熊斌等.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在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诊治中的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10):93-94.

[5]王文玲,户秀慧.FFA和OCT在诊断视网膜中央动静脉阻塞中的应用价值[J].国际眼科杂志,2016,16(10):1946-1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