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吴月莹

湖南省龙山县人民医院湖南龙山416800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于我院儿科输液治疗的患儿1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0例)和观察组(600例),分别行一次性头皮针和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儿家长对护理质量的评价情况、穿刺成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渗漏、堵管、脱管、静脉炎、针眼出血)。结果:观察组患儿家长对输液操作、专业技能及健康教育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对照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一次性头皮针相比,在儿科静脉输液中采用静脉留置针可减少穿刺次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升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静脉输液;儿科

近年来静脉留置针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尤其适用于儿科。在输液时儿科患儿由于年龄较小,血管较细,依从性差,常规静脉穿刺时易失败,常需反复多次进行,造成血管受损,也极易导致医患纠纷[1]。静脉留置针可留置较长时间、对血管刺激小、用药方便,能够保护患儿血管,避免反复穿刺的痛苦,提高护士工作效率的同时降低了护士的劳动强度[2],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提高患儿及其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本文通过对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患儿分别行静脉留置针和头皮针输液治疗,比较分析二者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于我院儿科输液治疗的患儿1200例,年龄50d~3岁,平均年龄(1.51±0.42)岁。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0例。对照组男318例,女282例,年龄53d~3岁,平均年龄(1.52±0.45)岁,其中122例输液时间不足1d,286例输液时间1~3d,192例输液时间超过3d。观察组男301例,女299例,年龄50d~3岁,平均年龄(1.50±0.39)岁,其中131例输液时间不足1d,291例输液时间1~3d,178例输液时间超过3d。

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输液时间等基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在取得患儿家长同意的情况下,选择头皮注射,静脉选择的原则为血流丰富、弹性较好、粗直且无静脉瓣、容易固定,首选额静脉,其次还可选择颞浅静脉、耳后静脉等。消毒均采用75%乙醇,观察组患儿头皮消毒范围直径不少于8cm,对照组患儿的头皮消毒范围直径不低于5cm,均由内向外环形消毒。

观察组患儿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方法如下:选择林华牌密封式防针刺伤型静脉留置针,护士左手绷紧皮肤,右手进针,待回血出现后继续进针约2mm。左手按住Y接口,右手捏住针翼回抽针芯,向前推进套管,完全进入血管后抽出针芯,以穿刺点为中心采用无菌防水敷贴固定留置针,采用无菌棉球垫于肝素帽下方后,固定针翼和肝素帽。封管采用肝素钠溶液,抽取5ml封管液注入消毒好的肝素帽内,静推3ml后缓慢退针的同时推净剩余封管液。

对照组采用指切进针法,穿刺时左手绷紧皮肤,右手以拇指和食指捏住针柄,针头斜面向下,以15~30o进针,回血后继续向前推2~3mm,固定针柄。打开调节器,观察患儿的反应,液体是否流畅,以胶布固定针头。

1.3观察指标

比较分析两组患儿家长对护理质量的评价情况、穿刺成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渗漏、堵管、脱管、静脉炎、针眼出血)。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资料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所有的计量资料均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统计处理采用χ2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的护理质量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本组护理人员的输液操作、专业技能及健康教育的评分分别为(93.78±8.68)分、(94.11±7.25)分、(93.69±7.69)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相应指标的评分,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与传统一次性头皮针相比,静脉留置针更易被患儿家长接受,具体情况见表1。

表1组间护理质量评价结果

3讨论

儿科作为医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静脉穿刺是儿科工作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小儿与其他年龄层的患者相比,依从性差,且血管较细,在穿刺过程中容易出现刺破血管而导致穿刺失败的情况,需反复穿刺,患儿因而产生抵抗心理。在临床工作中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在减少患儿痛苦的同时,可减少医患之间不必要的麻烦,降低了治疗的难度。传统一次性头皮针保留时间短,且易被患儿抓挠使其脱出血管,或者刺破血管壁导致血管受损[3]。与一次性头皮针相比,静脉留置针套管柔软,不损伤血管壁,可保留较长时间,方便患儿用药,避免了多次反复穿刺,降低护士的工作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护患矛盾的发生[4]。

本研究中患儿年龄均不超过3岁,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儿家长对护理质量的评价高于一次性头皮针输液组,且有较高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发生脱管、渗漏、堵管和静脉炎的比例也较对照组低,差异均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表明留置静脉针在儿科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头皮针固定不牢,易脱落;头皮针尖端较为尖锐,在血管中容易刺破血管导致渗漏。

本研究中发生多例静脉留置针首次穿刺失败,原因可能与送管时动作较大,刺破血管;固定松散,使得针尖滑出血管;抽出针芯前外套管未及时松动,在抽出针芯时连同外套管一起抽出。堵管、脱管原因主要为封管时间太长,或者管内未能维持持续正压,血液回流引起堵塞,家长对患儿看护不当等。

综上所述,与传统头皮针相比,静脉留置针应用于儿科能够减少患儿的穿刺次数,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脱管、渗漏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盛敬伊,史国晶,苏丹.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2):197-198.

[2]崔荣萍.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大家健康,2014,8(13):222.

[3]汪晓翠.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19):2946-2948.

[4]闻云.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4,33:18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