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医学高职院校通过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培育人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2

浅议医学高职院校通过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培育人才

李洵

(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四川绵阳621000)

摘要:高职类院校学生学习能力相比普通本科高校学生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滞后性,尤其是医学高职院校,是培养医药卫生事业人才,从事生命科学工作,高校教育必须要创新教育教学方,着力夯实基础、创新机制、搭建平台,在推动思政课程教学改革、建设红色理想信念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强化校企合作等方面的工作,为青年大学生提供了深化知识、走出校门,服务社会,锻炼技能,提升素质的有效平台。

关键词:医学高职院校;创新;教育;基地;合作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充分发挥高校育人的政治任务。结合医学专业背景,将第一、二、三课堂有机统一起来,充分挖掘优势实践育人项目,制定具体的方案与措施,深入推进实施,教务处、马克思学院、学生处、团委、宣传部等“多方协同”,完善工作运行机制,将学生的思想引领,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创新课堂、建设实践基地、完善实践项目,有效地将思想、理论、实践统一到青年学子的实际行动之中。

1.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培育又红又专医药人才。

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实行“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通过主题课教学、分组讨论教学、学生代表讲课等形式使师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与吸引力,使之春风化雨、入脑入心;创新课程体系,如开设《大学人文基础》课程,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改变了学生的精神面貌,开阔了学生视野,丰富了学生的人文内涵,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进行了潜移默化的教育,得到学生、老师以及领导的一致好评。通过与驻军、高校、警民之间的协同互助,共同开展开放性国防教育和法制教育进校园等活动,教育引导学生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绵阳独具的两弹城、科技馆、“5.12”北川地震纪念遗址等思政课程教学实践基地的作用,组织学生深入地震灾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街道社区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增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其爱国爱校爱家的情怀。

拓展思政教育平台。坚持跟上时代节拍、贴近广大师生、用正确价值观引领青年学生,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拓展思政教育传播平台,积极推进主题教育、道德实践、创新创业等融入校园网络媒体,提升网络思政工作的实效性。结合网络的传播特点及优势,坚持问题导向育人,主动了解和分析学生需求,实时掌握其思想动态和相关诉求,重点解决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问题,使校园网络文化惠及到每一位同学。

2.搭建实践教学基地,丰富实践育人平台。充分利用绵阳红色资源优势,增强思政教育的实践性。学校分别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展览馆、“两弹城”、“5.12”北川地震纪念遗址等地共建红色教育基地,充分发挥绵阳本地红色资源的作用,突出思政课实践教育作用。每学期还组织学生深入地震灾区、革命老区、街道社区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和志愿服务活动,增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其爱国爱校爱家的情怀,进一步激励师生永怀感恩之心、胸存报国之志,在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厚植红色基因,立足岗位实践成才。

3.加强校企合作,培养技能型人才,更好服务社会。整合社会力量及企业资源,学校开设“科伦班”“学徒班”“定向培养班”等,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学生,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更好地利用双方的资源,优势互补,培养具有较高专业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做活第二课堂,强化服务应用,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实践成才。

深入拓展大学生第二课堂,积极探索建立学生社会实践与思想教育、专业学习、服务社会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培育出更多更好的应用型、技能型、创新型、服务型的专业化人才,不断满足城乡群众的健康需求,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三、打造创新创业平台,着力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加强各类专业实验室、学生创新实验室、创客实验室、创业培训室、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与地方和企业共建科创中心和孵化器,推进“有形”平台建设。加强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业模拟、创业孵化等建设,与地方和企业共建“创业训练营”“梦想课堂”等,推进“无形”平台建设。注重将平台建设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注重与专业教学和专业实践相融合,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四、助力服务城乡居民健康,打造实践成才基地

医学院校应始终坚持开门开放办学,不断拓展大学生第二课堂,积极探索建立学生社会实践与思想教育、专业学习、服务社会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育出更多更好的应用型、技能型、创新型、服务型的专业化人才,不断满足城乡群众的健康需求。以我校为例,以健康教育进社区方式,对城乡居民定期广泛开展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中医传统健身操免费普及活动,使城乡居民养成全民健身好习惯,从而达到强身健体、预防疾病、丰富群众生活的目的,并以“学雷锋送健康”的居民义诊,针灸推拿、测量等常规实践项目进社区,服务城乡群众,紧扣“三关爱”主题,突出校园文化贴近实际,向人民学习,在实践中成长的育人手段和经验。

五、大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大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积极推进“大学生艺术讲堂”、艺术讲座、艺术展演等活动。结合校史、院史、专业史和人物史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发挥其独特的文化育人作用。

作者简介:李洵(1986.06-),女,四川遂宁人,职称:初级职称,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学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