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进行美术欣赏课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1

浅谈如何进行美术欣赏课教学

李雪民

李雪民湖北省咸丰县忠堡镇民族小学445603

美术欣赏是美术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丰富美术知识、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愉快教育、情境教育、和谐教育、成功教育的改革试验给我国的小学美术教育带来了新的活力。

但现行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欣赏课的目的不明确,忽视了对学生进行美的感受力和鉴赏力的培养,以及欣赏课的教学策略不恰当。因此,加强美术欣赏课教学应当引起广大美术教师的高度重视并不断纠正过往的一些错误做法。

一、明确美术欣赏教学目的

美术课要通过美术欣赏引导学生了解艺术与现实生活、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引导学生正确欣赏美和对待美,促进学生在艺术美的欣赏中受到各方面的教育,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美术课还要通过美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点、线、面、色彩等形式要素的欣赏,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这些形式要素及相互关系,发展学生的色辨力、空间知觉能力、形状辨别力和感受形式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发展学生的情感辨别力和情感体验力,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情感。

二、美术欣赏要发挥学生主体性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已广泛得到推广应用。在美术欣赏课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已有的认识、欣赏水平及欣赏的心理倾向,在出示挂图和打开课文后便一讲到底,造成学生漠然的场面,使欣赏课变得枯燥乏味。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掌握不了审美技能,尝试不到进步和成功的愉悦。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的创造潜能。美术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的主体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境,获得深刻的审美经验,而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不利于对学生欣赏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让学生在欣赏课中有备而赏,先让学生谈出对作品的感受,还可采用小组合作形式进行欣赏评议,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真正达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培养、审美感情得到升华。

三、美术欣赏教学方式转变

对美术欣赏的教学,教师常常侧重于对美术作品的内容情节、时代背景、作者生平等方面的品评,习惯于从社会价值角度去评价美术,把美术作品的主题、情节和作者生平作为美术欣赏的全部含义。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形成完善的审美心理很不利。因此,美术欣赏的教育应首先突破传统模式或不仅要满足作品意蕴美的欣赏,还应在形式、情感的感受、体验与识别方面下功夫,从根本上改革传统欣赏教学模式。

1.充分运用多媒体提高欣赏效果。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综合增强学生的视觉艺术感受力,立体综合的多媒体教学中,穿插富有特色的乐曲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在富有艺术气氛的课堂中愉快地学习。

2.开展互动式讨论。

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分析作品之后用语言简单地描述出作品的题材内容、画种、工艺等,对作品的情感、形式的理解分析,进行语言表述。在自主欣赏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与良好的审美思维能力,丰富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注意作者和作品介绍。

美术欣赏课要对作品的意义所体现的人文价值进行研究,以培养完善人格为目标,丰富学生情感,启迪学生的智慧。要从技能性的传授提高到美术文化的层面中,更能反映素质教育中变专业教育为通才教育的改革思路。

4.加强欣赏过程评价。

根据教学内容的学习与探索,要对欣赏作品进行整体评价。教师要注意结合作品,讲授必要的美术知识,帮助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如欣赏作品中涉及的色彩、构图、对话语言的表达等都应渗透知识概念的讲解。当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知识量后,就能深入地赏析并自如地表达对作品欣赏的感受。同时,还要注意扣准学生的心态,激励学生反观自我来欣赏。另外,还要让学生创设想象空间和自由交流与表述的环境,促使学生在欣赏中做出创造性的理解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