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点滴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2例报告

/ 2

静脉点滴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2例报告

任艳蕾于淑艳李颖宋斯伟

1吉林大学校和平校区门诊部吉林长春130062;

2吉林大学校医院于淑艳吉林长春130012;

3吉林大学动物医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62;

【摘要】临床工作中,会遇到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病例,本文针对2例静脉点滴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不良反应进行阐述、分析及讨论,希望对临床医疗有所帮助。

【关键词】静脉点滴,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

1临床资料

规未见异常,尿常规:红细胞满视野、白细胞满视野聚集成团,门诊以急性膀胱炎收入院。入院后皮试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结果为阴性,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0g(山东罗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312082093)+0﹒9%生理盐水200ml静脉滴注,液体输入约30分钟时病人开始出现皮肤瘙痒,且呈游走性,继之颈部及前胸出现豆粒大小斑丘疹,迅速融合成片状,未见其它异常体征。立即停止输液,静推地塞米松5mg,,静点维生素C2.0g+10%葡萄糖酸钙10ml+5%葡萄糖250ml,,约15分钟后皮肤瘙痒症状消失,30分钟后斑丘疹消失。后改为静点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7天后痊愈出院。患者否认青霉素过敏史,有季节性过敏史,有注射用青霉素药物时,但未曾用过头孢菌素类的任何剂型。

病例2患者,男性,58岁。因咳嗽、咳痰来院就诊。门诊经化验、拍片等辅助检查,确诊为右下肺炎,门诊皮试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结果为阴性,给予0.9%生理盐水100ml+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0克,日二次静脉滴注,三天后,患者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接到报告后立即提检便常规,便常规回报,未见红白细胞,考虑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所致的胃肠道不良反应,立即停药,改用莫西沙星静点,同时给予口服思密达及调节肠道菌群药物,抗生素治疗10天后,肺炎痊愈,停药20天后肠道反应完全消失。

2讨论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为复方制剂,是头孢哌酮钠和舒巴坦钠无菌粉末的均匀混合体。头孢哌酮钠为半合成的第三代头孢菌素,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而起杀菌作用,舒巴坦钠系-内酰胺酶抑制剂,可保护头孢菌素钠不受-内酰胺酶水解,起到对头孢哌酮明显的增效作用。该药适用于敏感菌所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脑膜炎,腹膜炎,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等的治疗。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不良反应报告也逐渐增多,主要有:胃肠道反应,皮肤反应,呼吸系统反应,血液系统反应,局部反应,头痛,发热,寒战等。本病例1即为皮肤的过敏反应,因患者有花粉过敏史,所以医护人员在其用药过程中,给予密切观察,当瘙痒和斑丘疹出现时立即给予停药和有效地及时地药物救治,未出现严重后果,仅30分钟症状就完全消失。病例2为老年女性,属于肠道副反应,头孢菌素类对肠道菌群抑制作用增强,可致菌群失调引起腹泻。该患者在用药早期出现腹泻较持续时间较长,与老年人生理功能、代谢能力逐渐衰退,对药物排泄功能下降有关。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提示:警惕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严重不良反应,主要以全身性损害、呼吸系统损害为主,对死亡病例报告分析显示,54%的患者存在合并用药的情况,14%存在多种药品混合静脉滴注的情况【1】。我们在用药过程中注意了上述两种情况,所以我院使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很小且症状都较轻微。

不良反应的发生,注射用复方制剂是单用注射制剂的2~12倍,必须严格掌握适应症,慎重使用此类抗生素。通常选择这类药物的原则应该是针对敏感菌而且是耐药的敏感菌的感染,否则不仅会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会增加病人的不良反应甚至导致严重不良后果出现,有报道因静点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死亡的报告【2】【3】。

过敏反应一般不发生于首次用药的病人,反应因人而异,速发型变态反应来势凶猛,快速有效的救治是保证生命的关键【4】。病例一为迟发型,病例二为药物副反应。本2例患者虽未曾使用过头孢菌素类进行抗菌治疗,但都使用过青霉素制剂,青霉素和头孢菌素也能引起交叉过敏反应,也不排除舒巴坦钠和制剂中杂质所致。此2例过敏反应与个体体质也有一定关系。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皮试结果阴性,用药引起过敏反应的病例,偶尔也会遇到没有规定做皮试的药物引起过敏反应病例,因此临床用药医生一定要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仔细询问过敏史【5】。护士在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不良反应,一旦出现异常,立即停药,并马上向医生汇报,采取积极有效的救治措施,确保生命安全【6】。

参考文献:

[1]陈新谦.新编药物学[M].2011年.第17版

[2]黄传海.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死亡2例[J].齐鲁药业,2005,24(4):253.

[3]任国.连续使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及盐酸环丙沙星注射液过敏致死1例

[J].中国乡村医师杂志.2007,14(8):51-52

[4]CsVDH,SturkenboomMC,VanGK,etal.Adversedrugreaction-relatedhospitalisations:anationwidestudyinTheNetherlands.[J].DrugSafetyAnInternationalJournalofMedicalToxicology&DrugExperience,2006,29(2):161-8.

[5]BousquetC,Sadoué,SouvignetJ,etal.FormalizingMedDRAtosupportsemanticreasoningonadversedrugreactionterms[J].JournalofBiomedicalInformatics,2014,49(6):282–291.

[6]HerdeiroMT,FigueirasA,PolóniaJ,etal.Influenceofpharmacists'attitudesonadversedrugreactionreporting:acase-controlstudyinPortugal.[J].DrugSafety,2006,29(4):33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