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芬(广西北海市人民医院家床科广西北海536000)
【中图分类号】R47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2-0438-02
【摘要】总结分析我国社区护理的现状货物问题,指出社区护理的发展策略和趋势。
【关键词】社区护理现状发展
社区护理是面对社区内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团体的健康服务工作,如健康教育与健康指导、家庭护理、康复指导、病人及健康人的营养指导、妇幼及老年人保健及健康心理咨询等[1]。虽然近几年我国的社区护理事业开始蓬勃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社区护理尚处于萌芽阶段。由于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几乎没有相关措施出台,全国仅有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几个大城市设有不完善的社区护理服务组织[2]。因此,社区护理的推行显得有些“风声大雨点小”。如何改变目前状况,使社区护理走上正轨,是值得我们社区护理工作者不断探讨和学习的主要问题之一。
1社区护理的定义
社区护理从概念上来讲。是由护理学和公共卫生理论综合而成的,为促进和维护人群健康而提供的一种连续的、动态的和综合的护理服务[3]。是应用整体的方法,为社区中个人、家庭和团体的健康提供连续而非片段性的服务,如家庭护理、健康指导、临终护理、康复指导、病人及健康人的营养指导、妇幼、老年保健及心理咨询等。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人口老龄化、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严重性的认识逐渐加深,带来了相应社会保健需求的增加,使得我国的社区护理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
2我国社区护理的现状
2.1我国社区护理工作范畴:(1)家庭医疗护理。在我国占有重要的地位,以门诊和出诊为主要形式。(2)社区预防。包括传染病和多发病的预防卫生监督和管理。(3)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社会活动和教育活动,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4]。(4)社区保健。以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提高生活质量为最终目标,对社区特定人群和婴幼儿、妇女、老人进行健康保健。(5)社区康复。采取医学和社会的综合措施,恢复残疾患者的功能,使之重返社会。(6)计划生育服务。社区计划生育是计划生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2.2我国社区护理存在的问题:(1)缺乏宏观调控及有效的管理机制。目前我国社区护理的组织及管理工作基本上是由各个医院或当地的地段卫生机构承担,虽然卫生部颁发了有关发展社区护理的文件,但尚无具体的规章制度和实施计划,仅有少数地方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措施[5]。(2)缺乏社区护理观念,工作服务范围局限。美国社区护理能够提供多元化服务[6],为不同层面的人群提供各种疾病的护理、饮食指导、用药指导、精神支持、语言治疗、健康访问、缓解疼痛以及生活照顾等多项目服务。目前我国的社区护理服务仍以病人为中心,护理观念仍停留在以疾病为中心的院内服务,而不是以健康为中心的社区家庭护理。护理专业价值和专业信念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而对自身素质的提高缺乏紧迫感。(3)社区护理人员匮乏。发达国家社区卫生服务医护之比是1:6,而我国是6:l,正好是一个倒置。按照我国社区卫生组织提出2010年社区护士的配置要达到3—4名/万居民要求,据统计我国社区护士目前的配置还未达到1名/万居民,因此我国社区护士人员短缺还较严重[7]。(4)护理工作落后。护理工作主要是护理站及老年家庭病房的基础护理,社区护士在社区健康教育、咨询、行为干预、社区人群保健等方面参与很少。尽管社区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健康知识讲座。但在针对居民的特点和需求方面还有欠缺,为居民进行的实际的个体性的健康指导也不够。(5)缺乏有效的政策、财政支持。卫生资源分布不均,对基层卫生保健方面的人力、物力投人较少,投入到社区护理上的资金更少。另外,政府对社区护理宣传、提倡的力度不够;有关政策及财力方面的支持不够,社区护理所需的交通、通讯、护理仪器和设备欠缺,所有这些均制约着社区护理的发展。(6)缺乏宏观调控及有效的管理机制。目前我国社区护理的组织及管理工作基本上是由各个医院或当地的地段卫生机构承担,国家卫生部门对此没有统一的规划,缺少明确的组织及管理机构[8]。(7)社区护理服务缺少专业特色。社区与医院相比最大的特点应是方便、经济快捷,而方便快捷需要许多综合条件做保障。许多社区医疗机构护理条件简陋,护理设施老化,需要快捷时快不了,需要方便时反而不方便。
3我国社区护理的发展趋势
3.1社区护理应不断推广、完善及发展:社区护理作为新兴事业,加强卫生保健,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人口素质成为社区护理的重要工作内容。社区护理的研究将不再局限于对疾病的防治,也开始注重对健康的促进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特别是精神、心理和行为因素更应得到重视。随着区域卫生规划的实施,各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的功能将逐步得以调整,各部门、各地区之间的合作得以加强,快速有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3.2转变观念:正确认识社区护理的发展道路有它的曲折性,但前途是光明的,我们应该对它充满信心,因为它符合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保健需要。现代社会人们对于经济、便利、快捷的社区保健服务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这就要求社区护理人员首先自身要从思想上,更要从行动上适应生物-社会-医学模式的要求,做到社区护理的服务内容从医疗护理服务向疾病预防保健的连续性、协调性、综合性、个性化服务转变,服务对象也要由患者转向社区群体,服务方式从治疗型向预防型转变。而服务形式由功能制转变为系统的整体护理。只有不断创新不断进步,才能真正满足居民的保健需求[9]。
3.3不断扩大社区护理服务领域,满足居民健康需求。目前人们对健康服务需求的范围很广,既有服务方式的需求,更有健康知识和自我保健知识的需求,也有对疾病尤其是慢性病知识的需求,而且需求程度较高。社区护理更要适应社会的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以社区为范围,人群的需求为导向,不断在服务实践中发掘更多的服务项目。不断扩大服务领域,不断改进服务方式.真正做到满足社区人群的需求。
3.4加强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提高社区护理人员素质。社区护士应具有高尚的
职业道德.除应具有丰富的临床医学知识和熟练的护理操作技术外,还应具有缘学科知识。因此,对社区在职人员的培训应以继续教育为依托,以全科医学教育为形式,对医院内热爱社区护理的临床护士除进行社区护理知识培训外,还要特别加强心理护理、社会医学、流行病学等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使她们尽快成
为社区护理的骨干[10]。并且应尽快提高现有社区护理人员的素质.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健康护理需求。
3.5发展社区护理队伍,提高社区护士地位。制约我国社区护理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还有就是高素质护理人才不愿从事社区护理工作。而多数年轻护士都希望留在大医院工作,不愿去社区服务,主要原因是社区护士在收入待遇、学习机会等方面都差于医院护士。因此,鼓励她们发挥余热和优势,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指导,是培养社区护士业务能力的重要途径[11]。
3.6家庭及老年人的护理不断发展、完善及提高:随着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及完善,卫生资源的重新调配,许多慢性患者、经医院紧急救治后需要康复护理的患者将进一步回到家中进行休息及康复,同时许多老年人的家庭护理也成为护理的重点,使家庭护理得到不断的发展及完善[12]。
3.7多层次社区卫生保健体制的建立:社区保健服务中心将由护理、医疗、心理、营养、理疗等方面的专家、社区的社会工作者、地方性的社团及组织、以及社区居民的参与来共同完成。并会根据社区居民的年龄及保健需要,建立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治疗及促进康复等不同层次的卫生保健服务[13]。
总之,社区护理发展水平代表着我国初级卫生保健的发展水平,而社区护理的发展,是实现国家初级卫生保健规划的基本动力,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14]。我们应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来开展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护理模式!并向落后地区以及农村地区推广经验,真正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肖爱华等.我国社区护理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护理学报,2007,14(1):76-78.
[2]余雯虹.我国社区护理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61-62.
[3]彭秋芳.我国社区护理的现状与发展策略[J].当代护士,2010,10(2):63-64.
[4]桑亚杰,高秀文.我国社区护理的现状与发展策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17):1697-1698.
[5]包家明,胡斌春.社区护理管理规范的构建及运作[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4):378-390.
[6]Emells,Ayahl,Jullies,etal.TheRegisteredNursePopulationMarch2000.USA.DepartmentofHealthandHumanServicesHealthResourceandServiceAdministrationpisionofNursing.2002.25.
[7]李春币等.构建社区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6):1466-1468.
[8]赵婉莉.人口老龄化与社区护理的发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4):235-236.
[9]冯芝霞.论社区卫生服务[J].社区医学杂志,2005,3(1):73—74.
[10]吴秀云等.社区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l,4(154):227-228.
[11]刘秀娜等.中国社区护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发展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9):lll8一1119.
[12]叶春明,李伟.运用SWOT分析法促进老年社区护理发[]].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19):2092-2093.
[13]曹海萍.社区护理的现状与发展策略[J].中外健康文摘,2011,8(7):302-303.
[14]HollandWW,DetelsR,KnoxG,etal.OxfordtextbookofpublichealthOxfordUnionPress,1985;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