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康艾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恶性淋巴癌的临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1

探讨康艾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恶性淋巴癌的临床效果

符彦燕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云南曲靖655000)

【摘要】目的:探讨康艾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恶性淋巴癌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恶性淋巴癌患者5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前者应用康艾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后一组患者则仅化疗。对比两组患者KPS评分变化情况、临床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好转率(48.0%)显著高于对照组(16.0%);观察组有效率(60.0%)显著高于对照组(36.0%);前一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32.0%)显著低于后一组(72.0%),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艾注射液联合化疗对于恶性淋巴癌有显著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可显著缓解化疗引起的副作用,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康艾注射液;恶性淋巴癌;化疗

【中图分类号】R7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7-0094-02

恶性淋巴癌是一种原发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在我国被列为十大恶性肿瘤之一,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全身消瘦,其次则为易疲劳与瘙痒,此外,病症还与患者年龄、免疫力强弱有关[1]。临床上主要采用放疗化疗予以治疗,但由于严重的毒副作用而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甚至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本文应用康艾注射液联合化疗的方式,探讨其对恶性淋巴癌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入选对象为我院近两年收治的恶性淋巴癌患者共50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29~69岁,平均(52.68±4.74)岁。所有患者均经CT、MRI等以及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恶性淋巴癌,并排除肝肾功能严重障碍、重度贫血以及已被严重感染的对象。

1.2方法

对照组仅化疗,同时给予对症止吐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康艾注射液治疗,20~40ml康艾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混匀至250ml静脉滴注,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21天为一个疗程,共治疗5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1)患者功能状态评分采用Karnofsky(KPS)评分标准:以10分为标准,增幅大于10分的为增加;降幅大于十分的则记为下降;除此之外的记为无变化。KPS增加表示病情好转。(2)近期疗效: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和进展(P)。CR指病症完全缓解且维持4周以上;PR为肿块缩小一半以上并维持4周;S为肿块缩小不到一半或增大不到四分之一;P则指的是出现大于等于一个病变增大25%以上。(3)观察患者白细胞、血小板降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KPS评分变化情况

由KPS评分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好转率(48.0%)显著高于对照组(16.0%),差异由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KPS评分对比[n(%)]

3.讨论

本文所用的康艾注射液主要成分为黄芪、人参、苦参素等,诸药熬制成中药注射剂,可以起到益气扶正的功效。其中黄芪总黄酮、黄芪多糖可有效改善患者骨髓造血微环境,同时促进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分泌,进一步促进干细胞增殖,使得人体免疫功能增强,同时还具有补气生阳、固表止汗之功效[2]。而人参能够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相关研究表明人参皂苷不仅能够促进造血干细胞增殖,还可以增强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自介素-6等基因的表达。苦参素作为一种生物碱水溶液制剂,最主要的活性成分是氧化苦参碱,其可以有效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并起到清热解毒、抗菌消炎以及消肿散瘀等功效,此外,由于其能够诱导肿瘤细胞调亡,因此在某些程度上还可以减轻化疗药物的骨髓毒性[3-4]。以上诸药合用,可以显著改善恶性淋巴瘤的相关症状,通过提高患者免疫功能,从而有助于患者病情快速好转,显著改善其生活质量和预后。

综上所述,康艾注射液联合化疗对于恶性淋巴癌有显著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可显著缓解化疗引起的副作用,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郭小玲.康艾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临床研究[J].求医问药:学术,2012,10(9):507-508.

[4]孙昕.康艾注射液改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癌因性疲乏的临床观察[J].黑龙江医药,2015,(5):1068-1069.

[3]陈匡荣.康艾注射液配合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美学美容旬刊,2014(8):18.

[4]王琰.吡柔比星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3,(9):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