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化产科护理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家庭化产科护理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

张余华夏珊敏

张余华夏珊敏(苏州市立医院本部215002)

【摘要】目的运用标准化的临床护理路径,在家庭化产科护理中连续、规范、高质量的为产妇和家庭提供优质护理。方法运用新生儿护理路径,在短时间内有计划、有步骤的教会产妇及家庭新生儿喂养、观察及基本护理操作。结果在产科新模式-家庭化产科护理的实施下,产妇及家庭拥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提高产妇及家庭护理新生儿的能力,提高了产妇和家庭的满意度。结论产科的模式需要全面的深化改革。

【关键词】家庭化产科护理临床护理路径优质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9-0266-01

1.临床护理路径的分类和实施

1.1孕产妇临床护理路径

它是以对孕产妇在住院期间不同时间点的评估为横轴,提出护理诊断;以相应的护理措施为纵轴,贯穿整个住院护理过程。

1.1.1入院第一天:

1.1.1.1入院评估: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过敏史、饮食、休息与睡眠、排泄、自理与保健、嗜好、心理社会、文化背景(信仰与价值、文化礼仪和实践、国籍和生活习惯等)、疼痛评估。

1.1.1.2第一产程:宫口开2cm前,每小时测胎心音、宫缩持续时间、频率、强度,根据宫缩情况决定检查宫口的次数。关心孕妇生活心理情况。宫口扩张至2cm时,助产士一对一导乐陪伴分娩,将医疗设备处于备用状态,开启医用空气消毒器。产妇选择最合适、最信任的陪伴人员,实施非药物减痛分娩法,做好分娩准备工作。

1.1.1.3第二产程:宫口开全,指导正确使用腹压。新生儿即将出生时,呼叫产科医生、儿科医生准时到达房间,做好接生及新生儿复苏抢救准备工作,给予产妇及家属心理支持。

1.1.1.4第三产程:做好接产时配合工作,宫底注射催产素,监测生命体征,观察子宫收缩、胎盘剥离等情况,随时做好抢救准备工作。

1.1.1.5产后6小时:每30分钟巡视产妇,按压宫底,共12次。观察子宫收缩、阴道出血、会阴伤口渗血情况;督促产妇饮水,尽早自解小便;教会产妇小便后清洗会阴部,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

1.1.2产后第1天:二级护理(每2小时巡视房间,每班评估子宫收缩及恶露情况、评估会阴伤口情况),乳房护理(乳腺疏通)、实施产后康复操(抬头、抬腿运动)、鼓励产妇下床活动。

1.1.3产后第2天:二级护理,乳房护理(教会挤奶手法、吸奶器的使用)、实施产后康复操(缩肛运动)、督促产妇自解大便。

1.1.4产后第3天:二级护理,评估生理性奶胀及相应措施、实施产后康复操(提臀运动)、鼓励产妇下床活动。

1.1.5产后第4天:出院前评估子宫收缩及恶露情况,根据医嘱会阴伤口拆线。评估产后康复操掌握情况。

1.2新生儿护理路径

运用新生儿护理路径,有计划、有步骤的教会新父母新生儿喂养、观察及护理,从而提高产妇及家庭护理新生儿的能力,使新生儿健康安全的生长。

1.2.1出生第一天:出生时:清理呼吸道,观察新生儿呼吸、面色、反应、肌张力、哭声。脐带消毒,包扎;全身体检;留取新生儿足印;去除胎脂,洗头、洗脸。出生30分钟内给予新生儿皮肤早接触、早吸吮,指导有效的母乳喂养。出生后2小时:二级护理(每2小时观察新生儿面色、呼吸、哭声、脐部渗血、臀部皮肤、大小便、进奶等情况);教会产妇正确母乳喂养,示范正确的含接姿势、新生儿卧位,更换尿布等基本新生儿护理操作,协助产妇和家庭临床实践。

1.2.2出生第二天:二级护理,新生儿第一次沐浴,擦拭胎脂,示范新生儿脐部护理消毒。出生24小时后给予卡介苗接种。

1.2.3出生第三天:二级护理,协助产妇及家庭参与新生儿沐浴、脐部消毒,示范讲解新生儿抚触。

1.2.4出生后第四天:二级护理,新生儿出生72小时后,协助产妇及家庭参与新生儿游泳,完成新生儿疾病筛查足跟血采样。

2.讨论

作为产妇,除了需要最短时间的康复,更需要最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最全面的新生儿护理技巧和最科学的健康教育指导。家庭化产科护理真正提供了产妇和家庭共同参与、合作和选择的过程,运用临床护理路径,以产妇的住院时间为序,把临床护理内容、新生儿护理技巧、健康教育的内容细化到住院每一天,每一个时间点,做到定时、定量、定质、定人,定标准,有效地控制了环节质量,并能真正地保证为产妇及家庭提供及时、优质的护理及健康教育。

FCMC新模式不只是有漂亮温馨的环境,LDRP房间、多功能产床,而是改善了整个产科服务的流程和理念[10],产科护理临床路径正是向最优质护理的目标发展。母婴安全、家庭满意是我们产科护理工作者的神圣使命,也是优质医院的愿景。

参考文献

[1]韩杰,李飞.临床路径在护理实践中的现状分析.中国医院,2011,2,15(2).

[2]王晓红.导乐式家庭化产科护理模式的应用及效果分析.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