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洛芬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小儿发热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6
/ 2

布洛芬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小儿发热的疗效观察

金小辉王丽

浙江省台州医院

【中图分类号】R9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6)6

【摘要】目的:分析布洛芬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小儿发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我院门诊留院观察治疗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共189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89患儿随机分为布洛芬混悬液口服组(口服组)、布洛芬栓塞肛组(塞肛组),布洛芬混悬液灌肠组(灌肠组),每组63人,口服组口服布洛芬治疗,塞肛组使用布洛芬栓剂治疗,灌肠组使用灌肠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不同时间的退热情况及疗效;结果:三组患者均能有效退热,2h时三组患者的退热有效率较1h和30min均明显提高(P<0.05),4h时三组的退热有效率无明显差异且总的退热有效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布洛芬的3种给药途径均能有效退热,但口服组在30min时起效最快,临床上应根据患儿情况灵活地选择给药方式。

【关键词】给药途径;小儿发热;布洛芬;疗效观察

发热是临床上婴幼儿的常见症状,常伴随着各种感染性的疾病出现,尤其以伴随呼吸道感染出现最为常见[1]。小儿发热常伴有头痛、四肢酸痛、烦躁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可导致患儿死亡[2]。有效、快速且没有明显不良反应的降温方法对于快速缓解高热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患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3]。布洛芬具有解热、抗炎、镇痛的作用,以往在临床上常用于小儿发热的治疗,副作用少,疗效较好。近年来有研究称,布洛芬混合液若采用直肠给药治疗小儿发热的临床疗效好,且不良反应较少。笔者所在医院研究了布洛芬不同给药途径在治疗小儿发热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选取2015年1-12月我院门诊留院观察治疗的急胜呼吸道感染患儿共189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伴有发热现象,体温高于38.5℃。所选的病例均满足《实用儿科学》第7版中关于感冒、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喉炎、支气管肺炎、急性支气管炎等一系列急性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并排除了结核病及怀疑的败血症、伤寒、风湿热、局部化脓性病灶患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川崎病和长时间未知原因发热患儿。患儿年龄在6个月至6岁之间,平均年龄(3.5±1.8)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89患儿随机分为布洛芬混悬液口服组(口服组)、布洛芬栓塞肛组(塞肛组),布洛芬混悬液灌肠组(灌肠组),每组63人。三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热度及病程上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三组患者均及时给予纠正水、酸碱、电解质平衡失调,选用适合的抗病毒药物、抗生素等进行治疗。在治疗期间三组均不再给予其他的物理降温手段和退热剂。均使用布洛芬治疗。口服组采用上海强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布洛芬混悬液治疗,5-10mg/(kg?次),饭后给药,一次顿服;灌肠组由直肠灌入布洛芬悬浊液,具体操作为,患儿保持左侧卧位,尽量避免过多地暴露患儿,以防着凉。用5m1注射器抽取布洛芬悬浊液约5-10mg/(kg·次)加生理盐水5m1,用温水水浴加热到39℃左右。再通过肛导管在肛门内5cm左右的位置将药物灌入,使药物保留20min;肛塞组患儿使用布洛芬栓(50mg/粒),3岁之内的患儿使用布洛芬栓1粒塞肛,大于3岁的患儿塞肛2粒。用药前后密切关注患儿的体温,并详细地记录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

1.3评价指标

①用药后分别于30min、1h、2h、4h测量三组患儿的腋下体温,取平均值计算,比较三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的不同时刻体温变化情况;②比较三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以显效、有效、无效三个标准进行,即显效:患儿用药后4h内,体温下降超过1℃;有效:患儿用药4h内,患儿的体温下降在0.5-1℃之间:无效:患儿用药4h内,患儿的体温下降未超过0.5℃甚至降反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行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三组退热情况比较

观察记录三组患者的退热情况可知,口服组起效较快,半小时的有效率可达66.7%,2h时退热有效率达最高为98.4%,1h与30min比较,2h与1h比较,有效率均明显提升(P<0.05),4h时有效率有所下降,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灌肠组和塞肛组的起效较慢,但有效率随时间逐步升高,2h后有效率显著提升(P<0.05),4h达高峰;组间进行比较,口服组在两小时的有效率明显高于灌肠组和塞肛组(P<0.05),在4h时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见表1.

表1三组患儿退热情况比较[例(%)]

3.讨论

发热作为儿科临床工作中最为常见的症状,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药物主要包括赖氨匹林,布洛芬,对乙酞氨基酚等。大量的临床和科研工作总结表明:布洛芬及赖氨匹林注射液均有较强的退热作用,但布洛芬的药效维持时间较长,赖氨匹林注射液的药效维持时间中等,而对乙酞氨基酚栓的退热效果则相对较弱,维持时间也较短[4]。此外因为布洛芬的给药途径灵活多变,包括口服、塞肛、滴鼻及灌肠,而另外两种药物的给药途径则比较单一,遇到特殊情况或者不同的患儿时,可能因为给药的途径不合适,而出现相应的并发症。所以,布洛芬己是目前治疗小儿发热的首选药物[5]。当致病菌在侵入小儿的机体后,其代谢的产物和各种毒素分泌物会刺激机体炎症因子的产生及释放,影响机体体温调节中枢而导致发热。布洛芬进入体内后,能够有效地抑制各种炎症因子的释放,通过再次调节体温调节中枢,发挥稳定的降温作用[6]。

本次对布洛芬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小儿发热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发现口服组起效较快,半小时的有效率可达66.7%,三组2h后有效率均显著提升,4h达高峰。说明三种给药方法治疗小儿退热都是安全可靠的。临床治疗时该如何选择给药途径,还要认真考虑家属心理、患儿病情及治疗条件等因素,相比之下,口服方法简单易行,无痛苦,患儿的配合度相对较高,患儿家属的接受度也高,较适合3岁以上患儿,不会造成任何的心理恐惧[7]。但对于年龄偏小的患儿,常见困难有患儿的不配合,药物摄入量的不准确,进而可能影响到退热效果[8]。对于急性胃肠炎发热的患儿,可能出现影响胃肠道粘膜等并发症,临床选择时需考虑之.塞肛方法简单,因伴有一定疼痛,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优于年龄偏大者,但不适用于伴有腹泻的发热患儿.布洛芬混悬液液灌肠实施起来难度较大,患儿配合度低,主要适用于伴有重度疾症不能自主进食,且伴有明显腹泻者,适用范围有限。

参考文献:

[1]熊静.口服布洛芬混悬液对40例急性发热患儿退热的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301-302.

[2]屠燕屏,鲍艳霞,饶争丽,等.布洛芬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小儿发热的疗效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2):61-62.

[3]马宗林.小儿发热通过布洛芬不同给药途径治疗的效果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医药研究,2015(16):203-203.

[4]吴小莲.用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发热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5(17):163-164.

[5]蓝顺.用布洛芬混悬液治疗急性小儿发热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5(7):286-287.

[6]骆开伦.布洛芬混悬液治疗60例小儿发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今日健康,2014(1):86-86.

[7]刘仙平.布洛芬混悬液与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临床疗效的对照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1):176

[8]杨志.小儿发热行布洛芬混悬液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5(21):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