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食管癌前病变的临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7-17
/ 2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食管癌前病变的临床护理

王小洁

济南军区总医院消化内镜

【摘要】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食管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方法:收治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食管癌前病变患者82例,采用术前护理评估,心理护理与手术准备,术中严密观察病情,做好手术配合,术后进行体位护理、气道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总结护理体会。结果:82例患者从术前平稳过渡到接受手术,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无护理并发症发生。

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食管癌前病变可提高病变黏膜完整切除率,但风险大,专业、细致的护理能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食管癌前病变;护理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一种新技术,目前在临床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它的发展主要是以内镜黏膜切除术(EMR)为基础的,目前在治疗消化道早期癌或癌前病变中有着显著的优势。采用ESD治疗,能够有效地切除直径>2cm的消化道病变,并且能够为后期的病理学检查提供完整的组织。与以往的诊治手段相比,其优势较为明显,如创伤小、恢复快、消化道功能影响小等,更易于被患者及家属接受。2012年1月-2014年12月采用ESD治疗食管癌前病变患者82例,总结相关护理经验与体会,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12月采用ESD治疗食管黏膜不典型增生患者82例,男41例,女41例,年龄44~76岁,平均62.1岁。术前均经过卢戈氏碘染色及病理检查,确定病变范围及病理类型。术中穿孔4例,均予钛夹夹闭缝合。术中出血10例,均以热钳止血,无术后严重自发性出血发生。

方法:行ESD前常规内镜检查,了解病灶部位、大小、形态、结合染色和放大内镜检查,确定病灶范围、性质、浸润程度。此手术一般在全麻、气管插管的状态下进行较为安全。基本分为标记、抬起、切缘、剥离和创面处理等五步,染色确定病变后先用氩气于病变边缘5mm处进行标记;将0.1mL美兰、1mg肾上腺素(严重高血压及冠心病患者不用)和100mL生理盐水混合配成溶液,于病灶边缘标记点外侧行多点黏膜下注射,直至病灶明显抬起;然后用Hook刀沿标记的外侧缘环周切开,再沿切缘行黏膜下层分离,对术中出血用热凝固止血钳止血,最后完整将病变切除。

护理

术前护理:①护理评估:术前要对患者建立一个完善、全面的护理评估系统。主动与医生、患者沟通,全面了解病变部位、病理类型及组织学诊断等及有无烟酒嗜好、用药史、过敏史、高血压及严重心肺病史,予以血常规、生化、血型、心电图检查,必须确定凝血时间正常才能行ESD,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凝药物的患者需经医生评估原发病的风险程度,并酌情停药7d。根据评估所得信息,护理人员要应用评判思维技巧进行分析判断,做出“可能发生的”“可能有危险”或“不确定突发情况”护理诊断,制定出护理预案。②心理护理:据我们的护理经验,大部分患者对癌前病变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有紧张与恐惧心理,导致对手术耐受性降低,因此我们护理人员要在护理评估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需要和承受力,详细讲解手术相关知识及过程,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实施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措施,解答患者疑问,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应对能力,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③术前准备:术前完善各项相关检查,签署手术同意书,术前12h禁食水,术晨测量体温,

对有义齿者,嘱其取下活动义齿,建立静脉输液通路,一般选择在右手,常规选病房准备好心电监护仪,吸氧装置,胃肠减压器及抢救用物。

④术中护理:巡回护士要帮助患者安置好左侧卧位,避免局部长时间受压引起臂丛神经损伤及压疮,保持头低,稍后仰,以增大喉部的间隙,利于插镜。同时要及时清除患者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大量注气、注水易造成误吸和呛咳,及时吸引,避免反流。严密观察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患者颈部及前胸皮肤变化,有无气肿及捻发感。器械护士要理解医生的切割思路,把握剥离方向。医生与护士要不断沟通,默契合作。无菌水冲洗充分暴露病灶。标记时要及时切换至APC模式。在剥离过程中反复行黏膜下注射,对注射针出针的长度与黏膜抬举现象应向医生及时沟通,通过拉镜或旋镜沿病变基底切线方向进行剥离时要控制出刀方向,可预防穿孔的发生。同时要有意识地预防出血,防止影响手术视野。注射充分、操作精细、镜身稳定是减少出血和穿孔等并发症的关键[1],医护的默契配合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同时减少患者手术风险。一旦发生大出血或穿孔,切莫惊慌失措,应沉着冷静,有条不紊地配合医生进行创面处理,对穿孔部位及时以金属夹夹闭。术后护理:①体位护理:对患者在麻醉复苏室给予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待患者清醒后回病房,若无禁忌证,可将床头抬高30°~40°,协助翻身,轻度床上活动,以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术后24~72h内以卧床休息为主,床上排尿、排便,对术中有出血和穿孔现象的,应适当延长卧床时间,避免用力过猛,防止创面出血。②气道护理:气管插管麻醉会有气道的轻微损伤,并且插

管会增加气道的分泌物,术后应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和血氧饱和度,鼓励患者排痰,必要时定时翻身、拍背,协助排痰,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加大吸氧流量及气管吸痰,并通知医生做相应处理。③饮食护理:术后禁饮食48~72h,避免食物与创面摩擦,间接减少胃酸对创面的侵害。创面大且并发出血者,延长禁食时间至72~96h,如果没有胸痛、发热等症状,可以进温凉的流质(米汤、藕粉、鱼汤),进食后要观察是否有哽咽、呛咳、发热,胸痛等症状。若没有以上症状,可以逐渐过渡到半流质(粥、面、蒸蛋)食物,温度不能太烫,避免刺激性的食物。④并发症护理:a.出血:ESD患者术后出血与患者性别、年龄、病变大小、部位、形态、病理类型有关,出血发生时间不一[2]。术中切开病变周围正常黏膜和剥离过程中有时会发生较多量出血,应用冰生理盐水(含去甲肾上腺素)对创面进行冲洗,明确出血点后应用热活检钳止血。当病变完全切除后,可应用热钳电凝创面的所有小血管。术后也会有迟发性出血现象的发生,患者回室后给予心电监护,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变化,有无呕血、黑便情况。如出现呕血或黑便、心率快、血压下降等情况,立即汇报医生,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遵医嘱予止血、抑酸、补液等,维持有效的循环血量,予氧气吸入3L/min,做好输血准备,必要时予以内镜下止血治疗。本组有12例术中发生出血,给予热钳止血,均达到成功止血,无术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大部分的术中出血并发症发生在该技术在我院刚开展的阶段,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逐渐减少。b.穿孔:术中穿孔是ESD的主要并发症之一。由于ESD操作时间较长,消化道内积聚大量气体,气压较高,有时较小的肌层裂伤也会造成穿孔,因此ESD过程中时刻注意抽吸消化道腔内气体。预防食管穿孔的最重点在于切开、剥离时切勿暴露肌层。术中发生穿孔出现皮下气肿,应吸净胃腔和食管腔内气体。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情况与体

温变化,必要时触摸颈部和胸前部皮肤是否有捻发感,术后观察患者是否有呼吸困难、胸痛现象,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输注抗生素预防纵隔和胸腔感染。用X线检查了解纵隔和胸腔积液情况,根据检查结果确定下一步诊治。本组有4例术中发生穿孔并发症,均给予钛夹夹闭缝合。⑤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后继续治疗休息,1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及剧烈活动。一旦出现黑便、头晕、大汗,及时到医院就诊。遵医嘱按时服药,常规使用抑酸剂及黏膜

保护剂2个月。嘱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注意劳逸结合。选择食物以清淡、刺激性小、易消化食物为主,少食多餐,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保持大便通畅,多饮水,戒烟酒。给患者讲解定期内镜复查的重要性,出院后1、3、6个月行内镜检查,及时发现有无病灶残留及复发,必要时建立完善的患者资料登记,进行护理随访,进一步完善对接受ESD治疗的食管癌前病变患者的护理。

结果

82例患者从术前平稳过渡到接受手术,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无护理并发症发生。

讨论

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进步,ESD逐渐成为一种切除消化道癌前病变与早癌、黏膜下肿瘤的微创治疗手段[5],与外科手术相比,ESD虽然创伤小,患者易耐受,但仍然是一种高风险、高难度的介入治疗手术,也会有许多并发症。由于食管缺乏浆膜层、管腔较为狭小,内镜操作空间受限,使黏膜剥离手术难度更大,术后纵隔积气、甚至感染风险较高。所以在行ESD治疗时除要求术者具备熟练的内镜操作技术外,更要求具备由麻醉科、病理科、专科护士等人员组成的ESD协作团队,其中护理工作尤为重要,良好的护理是ESD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6]。护理人员在术前应充分做好护理评估,宣教,准备工作,术中熟练配合医生完成手术,严密观察术中病情变化,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做好饮食宣教、活动指导及心理护理,积极做好出院指导,是保证手术成功,促进患者康复的必要条件。通过对80例食管癌前病变患者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围手术期采取了优质护理,使患者手术创伤小、痛苦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缩短、花费医疗费用减少,从而达到根治的效果,并提高生存率,使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卢忠生,杨云生.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临床应用中的相关问题与展望[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3,30(1):7-9.

[2]冯秀雪,令狐恩强,卢忠生,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2,29(2):65-66.

[3]姚礼庆,周平红.内镜黏膜下剥离术[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4]孔令敏,丁岩冰,邓彬.45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病变的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1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