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例医院感染监测及护理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6
/ 2

200例医院感染监测及护理对策

古丽米热·阿布杜瓦依提梁华飞

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844000

摘要:目的:探讨医院感染监测及护理干预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200例医源性感染患者,分别观察其感染部位与易感因素,并评估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策。结果:居于前三位的感染为呼吸道感染占61.5%,泌尿道感染占13.0%,手术部位感染占12.0%;居于前三位的易感因素为长期卧床占19.5%,侵入性操作占13.0%,免疫功能低下占12.0%。结论:加强医院感染监测与分析,并及时反馈临床,重视医护间有效交流沟通与工作配合,提高防控意识,加强基础病治疗与基础护理,特别重视呼吸道部医院感染防控,将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关键词:医院感染;监测;护理

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化疗、放疗及侵入性诊疗手段的广泛应用,医院感染日益增多,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必须明确引起感染的危险因素[1]。为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我院在开展医院感染监测的同时,重视加强医护沟通,提高护理人员参与控制高危因素,科学有效防控医院感染,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符合医源性感染诊断标准的患者200例,其中,男106例,女94例,年龄4~91岁,≥75岁92例。感染病历分布居于前四的科室是重症医学科、神经外科、普外科与消化科。

1.2方法

采用实时监测,医师实时监测本科室病历,确诊院感病历立即通过网络上报系统报告感染管理科,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查阅此病例,核实并指导科室护士长加强管理,规范落实感染防控措施。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每日查阅出院病例,指导临床科室补、漏报工作,并采用回顾性分析,每月对所查阅医院感染病例资料进行分科室汇总、分析、反馈,并参加科室院感病例讨论会,针对易感因素、侵害性操作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督促医护人员规范落实护理措施,效果满意。

2结果

2.1医院感染部位

居于前三位的感染为呼吸道感染占61.5%,泌尿道感染占13.0%,手术部位感染占12.0%,详见表1。

3护理对策

3.1严格落实呼吸道部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3.1.1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要尽可能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降低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3.1.2对于昏迷患者每次注入营养液前均先检查是否有胃内潴留,保证鼻饲管通畅,同时预防胃内容物反流引起吸入性肺炎等。

3.1.3对于呼吸道感染患者,每日雾化治疗,进行气道湿化。通过对患者信任度及满意度的调查,患者对护士在雾化吸入、振动排痰仪基础知识及操作使用方面得分低于翻身、拍背、吸痰,应通过护理继续教育提高基础知识的掌握,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提高操作水平及熟练程度[2]。对于昏迷患者,严格无菌操作,规范吸痰。

3.1.4加强口腔护理,根据pH值、口腔污染情况选用合适的清洗液。及时清除口腔、鼻咽腔内的分泌物和呕吐物等,以防发生窒息和吸入性肺炎。

3.1.5定期为患者翻身、叩背,病情允许时应每1~2小时翻身1次,空心掌由下至上叩拍胸背部,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松动、脱落后排出,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3.1.6加强消毒隔离和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保持空气清洁,湿度适宜,室内定时通风换气,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

3.2重视医院感染易感因素评估,提高预防医院感染意识

针对长期卧床、癌症、免疫功能低下及有静脉穿刺、泌尿道插管、动静脉插管等侵害性操作的患者要加强每日护理评估,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警惕医院感染的发生。

3.3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对每份医院感染病例进行讨论

充分发挥科室院感管理小组作用[3],讨论分析本科室医院感染易感因素,明确并落实医院感染防措施,强调主管医师积极主动向护士沟通所分管患者的医院感染高危因素,规范落实各项基础护理措施。

4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200例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监测分析,结果显示,本调查我院感染部位主要以呼吸道为主,占61.5%。尤其在血液肿瘤科、神经内科、重症医学科等科室患者原发病重(癌症、血液病、昏迷等),住院后长期卧床,免疫功能低下,咳嗽反射受抑制,呼吸道分泌物难以排出可导致吸入性肺炎,加上使用呼吸机等侵人性操作(气管内全麻、气管切开等)造成呼吸道黏膜损伤,防御功能基本丧失或削弱,空气直接进入下呼吸道,失去上呼吸道对空气的加温、湿化和屏障作用,病原体得以直接进入下呼吸道,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因素[4]。

本研究通过分析感染危险因素,发现居于前三位的易感因素为长期卧床占19.5%,侵入性操作占13.0%,免疫功能低下占12.0%。由此可见在医院感染易感因素中以不可控因素为主,对应不可控因素,如长期卧床、侵入性操作、免疫功能低下、高龄(75岁)等,应加强基础病治疗与基础护理,提高患者免疫力,降低医院感染风险,尤其要对预防与控制呼吸道部感染高度重视[5];对于可控因素,如抗菌药物大量应用,应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减少不合理使用,杜绝滥用抗菌药物,防止发生抗菌药物的相关医院感染[6]。

综上所述,加强医院感染监测与分析,并及时反馈临床,重视医护间有效交流沟通与工作配合,让医护人员明确知晓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提高防控意识,在执行各项诊疗和护理活动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消毒隔离制度,各项侵入性操作轻柔,控制易感因素,加强基础病治疗与基础护理。特别重视呼吸道部医院感染防控,将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参考文献:

[1]李会芳,佟柳.349例医院感染监测及护理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0):137-139.

[2]赖海燕,伍平,邓玉英.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监测与护理干预研究[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4,22(4):329-331.

[3]冀小玲.加强护理管理对提高医院感染监测效果的影响[J].全科护理,2008,6(35):3260-3261.

[4]李宏,陈立新,杨颖,等.2006~2009年医院感染监测效果分析与评价[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0):1640-1641.

[5]郭静.医院感染监护对护理工作的监控[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31(17):4126-4127.

[6]熊晓文.内分泌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监测分析与综合干预[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医学(下旬),2014,11(6):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