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昕
(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广西柳州545001)
【摘要】文章从中医、西医两个角度阐述了肺炎发热的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尤其是穴位贴敷在退热处理方面的机制、疗效及独到优势。
【中图分类号】R7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0-0016-02
肺炎是不同的病原体或其他因素所致的肺部炎症,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固定性中、细湿啰音为主要临床表现,相当于中医的“肺炎喘嗽”。据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小儿肺炎是5岁以下儿童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每年全球范围内5岁以下肺炎患儿约有1.56亿,其中1.51亿发生在发展中国家,中国约有2100万,国内每年死于肺炎的5岁以下患儿约有7.4万例[1]。婴幼儿发热,尤其高热易引起惊厥,同时在病程中易消耗较多能量,引起代谢紊乱、内环境紊乱。发热过高或发热持续的时间过久,会对婴幼儿的健康构成威胁,引起一些不良的影响[2]。因此查明小儿肺炎发热的发病机制,并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非常重要。
1.发热的概念
发热是人体防御疾病和适应内外环境温度变化的一种保护性反应,一般来说,产热与散热在体温中枢的调节下,使体温维持在37℃,每日体温差不超过1℃。任何原因引起的产热大于散热,都将引起体温升高,即称之为发热。
2.发热的机制
2.1发热是下丘脑前部对炎症介质所产生的反应。刺激体温调定点升高的介质有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干扰素-γ(IFN-γ)。当各种病原体入侵和其他炎症刺激时,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释放上述细胞因子。它们作用于视交叉附近的视周器,激活磷脂酶A2(PLA2),通过环氧酶(COX)途径,产生高水平的前列腺素E2(PGE2)。PGE2能透过血脑屏障,刺激下丘脑前部和脑干负责体温调节的神经元[3]。大量的PGE2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引起机体发热。
2.2中医将发热分为外感、内伤两类。中医认为外感发热是机体正邪相争的必然结果,因感受六淫之邪及疫疠之气所致外感发热多实,见于感冒、伤寒、温病、瘟疫等病证;阳浮发热、失血发热等;内伤发热,多由饮食劳倦或七情变化,导致阴阳失调,气血虚衰所致。
小儿“脏腑娇嫩”“肺常不足”,腠理疏松,卫外不固,容易感受外邪,易于发病,加之小儿体属纯阳,具有“发病容易,传变迅速”的病理特点,寒证也容易转化热证[4]。
3.发热对儿童机体危害
3.1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高热可以使婴幼儿的大脑皮质过度兴奋,从而引起烦躁不安,或者发生高热惊厥,频发的高热惊厥对脑部可以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大约有20%的孩子会变成癫痫患儿,他们高热惊厥持续时间较长,发作又频繁,发作后会出现昏睡,有的则在体温不很高(38℃以下)时也发生惊厥。有的孩子大多数在首次高热惊厥后10年内转为癫痫。大约有13%高热惊厥的病儿可以留下不同程度的智能落后[5]。
3.2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高热时体内加速散热,可使心跳加快。一般体温每升高1℃,心跳每分钟约增快10~15次,这样就会加重了心脏的负担[6]。
3.3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高热会引起消化功能紊乱,从而导致婴幼儿腹泻。高热时体内消化液分泌减少,消化酶活力降低,胃肠蠕动减慢,因此会出现食欲不振、腹胀及便秘等症状[7]。
3.4对能量代谢的影响
高热时体内各种营养素的代谢增加,氧的消耗量也大大增加。一般体温每升高1℃,基础代谢就会增加13%[7]。
3.5其他影响
持续发热可降低机体的抵抗能力,从而可继发细菌或病毒的二重感染。因此,当婴幼儿发热过高时,应该采取积极措施,寻找发热原因,以便针对病因进行治疗[8]。
4.发热的临床治疗方法
4.1物理降温
将患儿置放于环境安静阴凉空气流通处,用冷温毛巾或冷水袋敷头、额、双腋及腹股沟等部位。或用布包裹的冰袋枕于头部,或放置于上述部位。亦可用冷水或酒精置于肢躯干两侧及背部。擦浴时如患儿出现皮肤苍白或全身皮肤发凉应立即停止。也可用冷生理盐水灌肠。对疑为中毒型菌莉者更为适宜,既可降温又便于取粪便标本送检[9]。
4.2西药降温
目前认为,人体的发热机制是由于在致热源作用下,使中枢前列腺素(PG)合成增加。解热药的作用是抑制PG合成酶(环氧化酶)来达到退热目的[10]。布洛芬为非甾类抗炎药,为最常用的退热药。它的解热作用主要通过抑制下丘脑前区前列腺素E(M),生成而实现,同时还能刺激机体产生内源性的“致冷源”,如垂体后叶血管加压素和黑细胞刺激素[11]。另外,布洛芬具有抗炎作用,可使机体的炎性反应和抗炎一性反应取得平衡,体温恢复正常。布洛芬是环氧化酶抑制剂,既可抑制花生四稀酸代谢成前列腺素E(M),又可抑制肿瘤坏死因子一Ot等细胞因子的释放,还可使白三稀下降,降低机体代谢。目前常用的退烧药主要是布洛芬混悬液和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同时具有镇痛、退烧两大作用),两者均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12]。而作为唯一一个被世界卫生组织、美国FDA共同推荐的儿童退烧药,布洛芬混悬液被公认为儿童退烧药的首选。在儿科发热的治疗中,被认为是高效、副作用小[12]。对伴烦躁不安、反复惊厥或降温措施效果不著者还可酌情选用氯丙嗪与异丙嗪[13]。
4.3病因治疗
对于由感染引起的高热应根据病情选用有效抗生素治疗。对局部感染病灶要及时清除。因非感染性疾病所致的高热也需根据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14]。
4.4中医中药调理
中药穴位敷贴疗法是中医中药退热常用的方法之一,选用药物多为白芥子、甘遂、半夏等辛温逐饮、止咳化痰药,穴位多选用肺经、膀胱经的腧穴,直接贴敷于穴位上,利用中药对穴位的刺激作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15]。通过特定穴位和经络达到温通经络、调节阴阳、调理气血、活血化瘀、行气散结、化痰平喘、调理脏腑功能、恢复阴平阳秘的目的[15]。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穴位贴药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提高血浆皮质醇,增强细胞的吞噬能力,从而发挥疗效[16]。穴位敷贴具有经皮给药的优点,由于穴位刺激能通过经络传感影响多层次的生理功能,通过神经、体液、内分泌的调节来发挥作用[17-20]。
综上所述,发热是肺炎常见的症状,体温过高会对机体带来一定的危害,如智力发育障碍等,及时治疗儿童发热非常重要。中药退热贴充分结合了中药和中医的退热理论,并借鉴了现代给药方式,在儿童肺炎退烧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尤以呼吸系统疾病为多。我科对传统的中药退热贴敷进行改进,退热贴敷组方增加为三味:知母、薄荷、石膏,根据临床表现取穴双侧涌泉、曲池进行退热处理,经上述处理后患儿退热时间较传统退热处理时间明显缩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中药退热贴的研究应用已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仍有很大发展空间需要医学科技工作者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杨会慈.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研究进展.中国医师进修杂志:综合版,2007,30(8):72-73.
[2]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75-1191.
[3]吴金勇,周朋,刁娟娟,等.李燕宁教授治疗小儿肺炎发热经验.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1,3(2):130-131.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78:56-60.
[5]李巍,潭洛,苗林艳,等.电针肺俞穴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临床症状与肺功能的影响.针灸临床杂志,2010,2(1):4-7.
[6]魏亚东,鱼涛,谢燕华,等.“冬病夏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疗效观察.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2):408-410.
[7]潘继红.黄玮.“伏九”穴位贴敷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免疫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中医药导报,2011,17(6):68-70.
[8]刘华.芪风健中口服液配合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72例临床观察.河北中医,2011,33(9):1323.
[9]张晨光,郭晋斌,杨文斌.不同配方穴位贴敷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临床观察.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7(12):70-71.
[10]蔡美英,娄益环.布洛芬混悬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伴高热临床观察.中国实用医药,2007,11.
[11]叶清,彭六保.常用解热药及其合理应用.中国医师杂志,2010,4(10):1154.
[12]周兴燕,刘俊静.反复肺炎病因分析.西南军医,2011,J3(1):5-16.
[13]薛莲,丁周志,董淮富.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和实验室诊断特点[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31(1):57-58.
[14]肖东伟,高明利.穴位贴敷理论基础浅探.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0(5):127.
[15]孙红,张玲,王邵华.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肺炎喘嗽的临床研究,医药前沿,2013,33(6):102-103.
[16]牟晓华,沈宁,邱梦茹.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临床观察.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3(6):502-503.
[17]张雅凤,林忠嗣,郭振武.穴位贴敷发泡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分析.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l,13(11):20-22.
[18]姜水玉.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162例.浙江中医杂志,2010,45(12):44-45.
[19]王雪峰,王建玲,姬承武,等.中西医结合儿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70-78.
[20]刘良丽.朱晓龙.刘亿淑,等.冬病夏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00例临床观察.新中医,2011,43(2):116-l18.
2014年广西中医药民族医药自筹经费科研立项的科研综述,(合同号:GZZC1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