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观察

秦莉华

(乐至县城东社区服务中心四川资阳641500)

【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将70例患者简单随机分为两组,35例下肢骨折患者为一组。其中,一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另一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预防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对比两组下肢骨折患者的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住院时间和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下肢骨折患者护理后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患者少,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减少下肢骨折患者的住院时间,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护理;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4-0223-02

下肢骨折患者在术后需长期卧床休息,影响患者患肢的血液循环[1],还可能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影响。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下肢骨折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非常重要。我院将下肢骨折患者70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以下是详细报告。

1.下肢骨折患者资料和护理方法

1.1基线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下肢骨折患者(属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有35例患者。

对照组: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范围20~68(43.58±6.72)岁。致伤原因:22例交通事故伤,11例跌伤,2例其他原因。

观察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范围21~69(43.62±6.75)岁。致伤原因:20例交通事故伤,12例跌伤,3例其他原因。

对照组和观察组下肢骨折患者在基线资料方面比较差异不明显,P值大于0.05。

1.2护理方法

为下肢骨折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术后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观察,在无菌操作下定时更换切口敷料,按照医嘱给予患者科学性的药物治疗,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患者进行功能恢复锻炼,

对下肢骨折患者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观察组),具体操作如下:

(1)术前护理:术前将疾病知识、治疗手段以及预防知识详细地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减少患者对疾病治疗的担忧、害怕情绪。术前指导患者进行床上大小便训练,告知患者及其家属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

(2)术中护理:术中对患者情绪变化和生命体征时时关注,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手术,减少静脉反复穿刺,防止出现血管损伤。

(3)术后护理:术后关注患者患肢的血运情况,若出现潮红、肿胀以及疼痛等异常情况时,及时通知医生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在为患者输液时,注意在上肢选择不同部位进行输液,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输液速度。依据患者的恢复情况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恢复训练,如股四头肌收缩、足背屈伸和踝膝关节被动屈伸等,注意训练的强度和时间。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定时帮助患者按摩患肢。

1.3观察指标

在护理前后检测两组下肢骨折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观察统计两组下肢骨折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将两组下肢骨折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住院时间和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数据录入到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用%表示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n)%形式表现,使用卡方进行数据检验,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和住院时间,用t进行检验。当P小于0.05时,表示两组下肢骨折患者的各项资料数据对比有明显的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

2.实验结果

术前两组下肢骨折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对比差异不大(P>0.05),在经过护理后,观察组下肢骨折患者的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和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更具优势,统计学具有意义。见表1所示。

表1对比两组下肢骨折患者的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和住院时间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

在观察两组下肢骨折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得知,观察组患者中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为2例(5.71%),对照组中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为9例(25.71%),两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指静脉血液在下肢深静脉血管内的凝结[2],是一种常见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3],其主要病因为静脉血流滞缓、血液高凝状态和静脉壁损伤,因此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应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常规护理并未依据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仅仅实施病情观察和用药治疗,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上的效果不大。

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越高表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越大[4],在本次研究中,实施术前、术中以及术后三个阶段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有效的降低了下肢骨折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进而降低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5]。术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使患者提前适应术后卧床情况,促使患者治疗和护理配合度的提高;术中护理有利于减少术中静脉反复穿刺率,促进手术成功率的提高[6];术后护理能缓解患者的患肢疼痛,改善患者患肢血运,有利于静脉回流,促进患者的骨折愈合以及缩短住院时间。

我院将收治的70例下肢骨折患者,简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观察组下肢骨折患者护理后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住院时间和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对照组更胜一筹(P<0.05)。

综上所述,预防性护理干预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中效果显著,适合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欧玉琼,李胜春,梁彩英.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6,37(3):726-727.

[2]吴艳.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31):228-229.

[3]王丽梅.预防下肢骨折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5):294-295.

[4]张洁靖.护理干预在下肢骨折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预防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4):195-195.

[5]张娟.骨盆及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30):217-218.

[6]陈秀华.护理干预在43例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4,23(19):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