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米沙坦与氯沙坦治疗69例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对比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替米沙坦与氯沙坦治疗69例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对比分析

焦盈

焦盈(内蒙古通辽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028000)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6-0241-01

【摘要】目的探讨替米沙坦与氯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将6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4例给予氯沙坦片口服,观察组35例给予替米沙坦片口服,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68.5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5.29%,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与氯沙坦均有良好的降压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但替米沙坦较氯沙坦的降压效果更为优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降压药物。

【关键词】替米沙坦氯沙坦原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随着近年来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其发病率不但明显提高且有年轻化的趋势。为探讨替米沙坦与氯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笔者使用其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9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我科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之间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所以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1]中关于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患者未经降压药物治疗,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对照组34例:男21例,女13例;年龄在41~72岁之间,平均(61.2±5.7)岁;1级高血压19例,2级高血压15例,平均收缩压(151.9±14.8)mmHg,平均舒张压(98.8±7.6)mmHg。观察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在39~76岁之间,平均(62.1±6.1)岁;1级高血压18例,2级高血压17例,平均收缩压(151.2±14.1)mmHg,平均舒张压(99.1±7.9)mmHg。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血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级和2级高血压患者。排除标准:3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有其他脏器严重疾病;高钾血症。

1.3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停用其他降压药物2周后对照组给予氯沙坦片50mg/次,观察组给予替米沙坦片40mg/次,晨起起床时口服,4周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治疗期间不服用其他降压药物。

1.4观察指标治疗期间,观察患者不良反应,疗程结束后,患者静坐休息20min由确诊时医生选用袖带式水银血压计测量坐位右上臂血压,均在上午10时~11时测量,连续测量3次,每次中间休息10min,所测3次血压平均值作为目标血压。

1.5疗效标准根据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参考相关文献[2]制定疗效标准:治愈,舒张压下降≥20mmHg或舒张压下降≥10mmHg且降至正常,收缩压降至正常;有效,10mmHg≤舒张压下降<20mmHg或舒张压下降<10mmHg且降至正常,收缩压下降≥30mmHg但未降至正常;无效:未达到治愈和有效标准。治愈和有效之和为总有效。

1.6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l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对比两组详细疗效数据见表1。

表1两组疗效对比例:

组别总例数治愈(%)有效无效总有效(%)

对照组3412(35.29)19331(91.18)

观察组3524(68.57)★9233(94.29)☆

注:观察组治愈率68.5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5.29%,χ²=7.6538,★P<0.01,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总有效率94.29%与对照组的91.18%相似,χ²=0.0011,☆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不良反应对照组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1例为头晕,1例为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观察组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均为轻度腹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0.2356,P>0.05)。

3、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发病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S)系统失衡有密切关系。RAS系统主要起到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的作用,但当其失衡时,可造成水钠潴留,兴奋交感神经,导致血压升高,在此过程中,血管紧张素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控制血管紧张素Ⅱ在合理范围是平衡RAS系统关键。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ngiotensinIIreceptorblockers,简称ARB)可通过阻断ATI受体平衡异常的RAS系统,抑制血管收缩、减少水钠潴留而达到有效控制血压的作用[3]。替米沙坦及氯沙坦均是临床常用的ARB类药物,本组数据显示,两者均有良好的降压效果,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两者不良反应率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给予替米沙坦片治疗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给予氯沙坦片治疗的对照组,说明替米沙坦在稳定血压方面有着更为显著的效果,这可能和替米沙坦对于ATI受体的亲和度较高有关。

总之,替米沙坦与氯沙坦均有良好的降压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但替米沙坦较氯沙坦的降压效果更为优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降压药物。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5.

[2]万佳,陈有法.氯沙坦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与安全性[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21):265~266.

[3]黄世明,姚震,张云波,等.替米沙坦与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比较[J].临床误诊误治,2010,23(11):1018-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