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小学建筑空间模式设计研究的思考潘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对中小学建筑空间模式设计研究的思考潘磊

潘磊

(江苏中大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13)

【摘要】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人都接受了文化教育,这无疑是增加了中小学学生数量,使中小学建筑空间需求量大幅度增加,原有的中小学建立空间已经取法满足中中小学教育事业发展及中小学学生数量增加的需求,加之现有中小学建筑空间模式出现设计不合理现象,导致中小学健康空间容量减小。所以为增加中小学健康空间和优化中小学建筑空间模式,必须提高对中小学建筑空间模式设计的重视度。对此,本文就目前中中小学建筑空间需求及优化需求,对中小学建筑空间模式进行了详细分析,希望能够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中小学建筑;空间模式;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544(2017)24-0024-02

中小学建筑作为我国教育建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空间模式设计及发展直接影响整个教育建筑空间模式的设计及发展,所以一直以来都得到了教育领域的重视,尽管在目前来说中小学空间建筑模式因受到外来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导致模式的参差不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筑空间容纳量和美感,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中小学建筑空间还具有一定的特色,使其在众多建空间模式发展中占据一定的优势。对此,下文就先简单分析了中小学建筑建筑空间的特点,然后分析了中小学建筑空间内外环境的设计,最后简单提及了中小学建筑空间模式设计的原则。

1.中小学建筑空间的特点

1.1灵活性、开放性及自由性高

去现实教育建筑群中进行实地勘查了解到,中小学建筑空间多数都比较宽大,并且还具有两扇门和若干窗户,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中小学建筑空间的灵活性、开放性及自由性,为学生营造了宽松的学习环境,这对学生未来的健康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

1.2具有创造良好学习氛围的功能

从前面的中小学建筑空间灵活性、开放性及自由性特点来看,中小学生多数都处于比较宽松且教学设备比较齐全的教学环境中,这样的教学环境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乐趣,同时齐全的教学设备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教学内容,添加了课堂教学活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得到了有效激发,最终促进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及效率[1]。

1.3建筑空间模式的设计比较新颖和创新

随着建筑行业及教育事业的快速性发展,不断增加了教育建筑数量,还丰富了教育建筑空间模式,使教育建筑空间形式实现了多样化,尤其是中小学建筑空间模式。中小学建筑空间模式在实现多样化的同时,因人们对中小学教育环境重视度提高,使中小学建筑空间模式不断得到创新,使越来越多具有新颖性及创新性的中小学建筑空间模式孕育而生,完善了我国中小学建筑空间模式设计,并推动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环境优化及教学质量的提高[2]。

2.中小学建筑空间内外环境设计

2.1内部环境设计

在中小学教育建筑的设计中,最大的设计无非就是对教室的设计,对教室的设计要求是要比容纳人数更多的空间,根据研究的资料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对教室的设计空间在不断的变大,教室的空间环境对于学生的兴趣与老师的讲课感受,都会有好的促进效果。所以对教室空间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对教学的成效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2外部环境设计

在中小学教育设施的建筑中,其外部环境通常指向走廊、楼梯间等位置,一般在教育上提倡的也是将传统的课本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所以说外部空间的环境能对学生的学生起到辅助的作用,在教育的建筑也是一项不可或缺的部分。

2.3内外环境共同作用

为了让中小学生享受到更高的教育模式,现代新教学理念中特提出了将环境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中,打破传统只看中教室的内部构建,其实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也是相当大的,它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提升在学校的生活水平,让知识有更广阔的空间[3]。

3.中小学建筑空间模式设计原则

3.1坚持多用型空间设计原则

随着新课改在中小学教育中的深入,使人们对中小学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有高质量及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队伍配置,还要求有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所以提高了对中小学教育空间模式设计要求,不但要求在设计中增加中小学建筑空间的自由性,还要求增加中小学建筑空间的应用功能,即实现中小学建筑空间的多样化,最终实现多用型中小学建筑空间的建立,最大限度满足了中小学教育教学需求[4]。

3.2坚持包容性空间设计原则

不同中小学建筑空间模式的功能及作用不同,但中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学习对中小学知识学习的需求方向不同,这意味着在进行中小学建筑空间设计时要将不同的空间模式融合在一起,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决定进行中小学建筑空间模式设计时必须坚持包容性空间设计原则,以提高中小学建筑空间模式的可用性[5]。

3.3坚持空间富余设计原则

众所周知,中小学教育事业得到了全面性发展,加之中小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致使中小学教育建筑需求量增加,所以为满足这一趋势,建筑设计人员就必须根据中中小学生数量及中中小学教育发展需求,设计出具有针对性和高容量的中中小学建筑,以保证建筑空间能够容纳大量的中中小学生。

例如,将原来的30人容量教室空间设计成为容量为50人的教室空间,提高了教室运用率及可持续使用率。

4.结语

中小学建筑作为整体教育建筑体系中的一员,与其他教育建筑一样,都成为近年来素质教育的基础建筑设施,对我国各教育事业发展起着不可代替的推动作用。中小学建筑空间模式设计作为成功建设中小学教育建筑的重要前提,其设计合理性直接影响中小学教育建筑教育功能的发挥,而中小学教育建筑功能发挥则直接影响中小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安全性,如果质量不好不但会影响老师教学积极性,还会影响学生学习主动性,所以坚持一定的原则,实现对中小学建筑空间模式的设计。

参考文献

[1]杨建德.对中小学建筑空间模式设计研究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1):178-178.

[2]王奇东,陈昭龙.对中小学建筑空间模式设计研究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5,13(6):247.

[3]谢天.对中小学建筑空间模式设计研究的思考[J].建筑•建材•装饰,2016,(20):116.

[4]江磊.对中小学建筑空间模式设计研究的思考[J].居业,2015,(10):46-47.

[5]李曼.对中小学建筑空间模式设计研究的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1):494-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