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阅读教学提高写作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4-14
/ 1

通过阅读教学提高写作能力

吕玉栋

睢宁县张圩中学吕玉栋

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在语文教学中始终是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大量阅读,以读导写,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大有益处。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的就是读和写的这种联系。

阅读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质的关键,因为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促使学生形成较为深广的文化背景。杨振宁今天的成就,看起来和《孟子》风马牛不相及,但他却在许多场合提到《孟子》对他成才的影响,这恐怕并非生拉硬扯,《孟子》博大精深的文化意蕴确实能给人以有益的滋养。优秀的文学作品,蕴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独特文化传统的丰富内涵,学生通过读,不但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而且提高了驾驭民族语言、准确得体的表现思想情感的能力,这就为搞好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培养阅读习惯,以读导写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教学艺术的体现。运用以读导写的方法,必须善于找准导写点。所谓导写点,即阅读课文中客观存在的写作技法和学生必须学习运用的这一写作技法的结合点。例如,第一册第五单元的写景散文有《春》、《济南的冬天》等名篇。《春》一文中,作者通过观察、体验抓住了南国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的特征,把春天写得那样真切、迷人;《济南的冬天》一文,作者通过观察和体验抓住了济南的冬天的特征,写出了它特有的“温晴”。通过阅读分析,学生明白了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征,而要抓住特征则必须认真地观察和细心地体验。这就是学习第五单元的一个最佳导写点。学生真切地体验到课文写作的成功之处,丰富了自己的理性认识,就为读后的写作训练作好了必要的准备,而在实际的写作活动中再去实践它。第五单元的课内作文题,要求学生写《校园花圃》,写《校园一角》,写《雨中》,写《秋晨》,就为学生实践读后所“得”提供了用武之地。这就好比是学生手中得到了一支“箭”,再通过写作训练,把这支“箭”射出去,学生对这支“箭”的认识和使用就有了全面而深刻的印象。

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告诫他的弟子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因此,以读导写,还必须引导学生立足于“学”,着眼于“创”,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所创新。如果只是让学生硬仿,依葫芦画瓢,学生写的作文,不是照搬照抄,就是生吞活剥,甚至会闹出“东施效颦”之类的笑话。克服这种弊端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写作指导时,都要精心备课,巧妙设计,避免让学生走进机械仿写的死胡同。例如,学习《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课,不一定要让学生再去写一个碑,而是可以让学生运用课文中“按空间的顺序说明事物”的写作方法去写一座大楼或其他建筑。当然,有些学生掌握了读后所得的某种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仿”的痕迹还比较明显,甚至有些“生硬”,教师不能轻易否定,而要对学生进行“成功与不足”的两面性指导,帮助学生从“形似”逐步走向“神合”。

要处理好“导”与“学”的关系,以利于写作。以“读”导“写”,“导”的主导是教师,“导”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读书和写作的能力。教师要做到导而不牵,积极引导学生独立运用课文阅读中获得的写作知识,练习作文,真正做到“自能读书”“自能作文”。

以读导写并不等于为写而读,因为读不仅仅是为了写,阅读教学的根本任务仍在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从阅读中获得各种知识,对于陶冶其情操,培养其审美能力,提高语文水平,提高文化素养,是至关重要的。至于思想认识和写作水平的提高则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日渐长进的。学生一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必然会对他们的写作起引导和促进作用。知识积累丰富了,表达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水平自然也就水涨船高了。这中间,如果有了教师的积极引导,抓住契机进行写作能力的教学,作文教学就不会成为老大难的问题。

阅读教学培养了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通过以读导写,让学生把在阅读中获得的知识积累,心灵感悟和情感体验运用到写作中去,学生一定会为我们捧出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