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诊断中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检测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急性胰腺炎诊断中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检测意义

丁颖

丁颖

(大庆市中医医院黑龙江大庆163111)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检测意义。方法:回顾性选择我院急腹症患者60例,其中急性胰腺炎患者30例纳入A组,非急性胰腺炎患者30例纳入B组,另选择我院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纳入对照组。采用免疫抑制速率法对三组受试者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进行检测。比较三组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阳性率。观察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入院时即刻、12h、24h、2d、4d、7d、10d的变化。结果:A组血清淀粉酶、脂肪酶阳性率均高于B组和对照组(P<0.05)。A组血清淀粉酶在24h时水平最高(P<0.05),在4d后下降明显,7d后基本恢复正常水平;脂肪酶在2d时水平最高(P<0.05),4d后下降明显,在10d后基本恢复正常水平。结论:急性胰腺炎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均有升高,两者联合检测效果更好,多次检测可作为病情发展和疗效评估的,以作对后继治疗的参考。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淀粉酶;脂肪酶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7-0065-02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发病迅速,并发症复杂,常可继发多器官功能衰竭。临床早期确诊、病情评估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和预后有极大的影响。本研究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及同期急腹症、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3年1月~2014年8月收入院急腹症入院患者60例,其中出院诊断为急性胰腺炎患者30例,其中男26例、女4例,平均年龄(36.6±7.2)岁,纳入A组。非急性胰腺炎患者30例,其中男22例,女8例,平均年龄(35.5±8.8)岁,包括胆结石19例,消化道溃疡5例,急性胆囊炎3例,急性阑尾炎2例,纳入B组。健康体检者30例,其中男22例,女8例,平均年龄(37.2±8.1)岁,纳入对照组。

1.2方法

仪器选择日立70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淀粉酶、脂肪酶采用免疫抑制速率法测定。试剂由上海华臣公司提供。血清淀粉酶>125U/L即为阳性;血清脂肪酶>300U/L即为阳性,单项阳性率为淀粉酶、脂肪酶任意一项为阳性。

2.结果

2.1三组受试者检验阳性率比较

A组入院时淀粉酶阳性率为86.7%(26/30),脂肪酶阳性率为73.3%(22/30),单项阳性率为93.3%(28/30);B组入院时淀粉酶阳性率为16.7%(5/30)、脂肪酶阳性率为20.0%(6/30),单项阳性率为30.0%(9/30);对照组入院时淀粉酶阳性率为6.7%(2/30)、脂肪酶阳性率为10.0%(3/30),单项阳性率为16.7%(5/30)。A组血清淀粉酶、脂肪酶阳性率及单项阳性率均高于B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对照组比较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不同时间段淀粉酶、脂肪酶变化

A组血清淀粉酶入院时即刻(326.3±118.8)U/L,12h(549.9±154.2)U/L,24h(662.9±186.5)U/L,2d(422.6±133.7)U/L,4d(264.3±84.6)U/L,7d(104.6±59.5)U/L,10d(99.5±55.6)U/L;脂肪酶(432.8±213.5)U/L,12h(600.2±378.8)U/L,24h(675.2±406.4)U/L,2d(1385.6±545.8)U/L,4d(985.3±522.6)U/L,7d(450.1±359.2)U/L,10d(148.9±85.6)U/L。A组血清淀粉酶在24h时水平最高,与其他时刻比较差异明显(P<0.05),在4d后下降明显,7d后基本恢复正常水平;脂肪酶在2d时水平最高,与其他时刻比较差异明显(P<0.05),4d后下降明显,在10d后基本恢复正常水平。

3.讨论

血清淀粉酶是胰腺炎诊断的重要标记物,其分为胰腺淀粉酶和唾液淀粉酶,两者各占60%和40%,经肾脏排出体外时尿中约含30%原型淀粉酶[1]。其升高常见于急性胰腺炎、腹膜炎、阑尾炎、肠梗阻、腮腺炎及发生于甲状腺、胰腺等部位的恶性肿瘤[2],故仅凭血清淀粉酶确诊急性胰腺炎诊断是欠妥当的。血清脂肪酶仅由胰腺腺泡细胞合成[3],理论上能准确反映胰腺的病理变化,但肝炎、急性胆囊炎、胆道结石、胰腺癌及肝硬化中也会增高[4]。但两者联合时单项阳性率为93.3%,对进一步明确诊断有一定价值。对两种酶的时间变化报道均有所差异,但目前公认两者比较时淀粉酶升高时间较快,而脂肪酶持续时间较长[5]。本研究发现血清淀粉酶在24h时水平最高,在4d后下降明显,7d后基本恢复正常水平;脂肪酶在2d时水平最高,4d后下降明显,在10d后基本恢复正常水平。笔者认为多次检测可作为病情发展和疗效评估的,以作对后继治疗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刘天春,董虹,周莉.血总淀粉酶、胰淀粉酶及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诊断早期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医学,2012,9(4):74-76.

[2]周舟,张林,康艳,等.联合检测淀粉酶及脂肪酶对急性胰腺炎患儿的诊断价值[J].实用预防医学,2013,20(4):486-486-488.

[3]徐刚,王辉.胰脂肪酶、CRP及血淀粉酶联合相关肝功能指标检测诊断AP的临床应用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3(12):963-966.

[4]丰先明,杜戎.联合动态检测血清脂肪酶和淀粉酶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作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9):1038-1040.

[5]陈斌.C反应蛋白、淀粉酶及脂肪酶联合检测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中的作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3):298-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