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检测方法对梅毒诊断的临床意义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0-20
/ 2

不同检测方法对梅毒诊断的临床意义分析

贾翠娥

贾翠娥

(广西河池市人民医院输血科547000)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梅毒血清学试验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对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来自2011年3月~2014年2月经我院皮肤性病科诊治的500例患者,分别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对其灵敏度和特异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TPPA的灵敏度为94.9%,特异性为98.1%;TP-ELISA的灵敏度为98.7%,特异性为96.4%;RPR的灵敏度为71.5%,特异性为74.9%。结论将三种方法结合,能更有效地提高梅毒检测效果。在进行筛查时可选用TP-ELISA,确证试验选用TPPA,判断病情及观察疗效选用RPR,这样既可提高阳性检出率,又能观察疗效,有利于梅毒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关键词】TP-ELISATPPARPR梅毒诊断

【中图分类号】R75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0-0246-02

梅毒是一种慢性性传播疾病,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能侵犯全身任何器官,产生各种症状,临床表现复杂,呈多样性,容易漏诊和误诊。梅毒螺旋体只感染人类,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和垂直传播,近年来发病率有抬头趋势。梅毒螺旋体一旦侵人人体,被感染者血清中可产生非特异性反应素抗体和梅毒螺旋体的特异性抗体[1]。选择合适的检测梅毒螺旋体的方法,既能避免漏检又适合大批量标本的筛查,对该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梅毒血清学试验是国内外诊断梅毒的主要实验室检查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是常用的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本文以这3种试验方法同时对500例血清进行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来自2011年3月~2014年2月经我院皮肤性病科诊治的患者500例,其中男性270例,女性230例,年龄0~71岁,平均年龄35.5岁。所有患者均于清晨空腹采取静脉血5ml,离心分离血清备用。

1.2试剂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由上海荣盛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提供,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试剂由英科新创(厦门)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由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提供,所有试剂均按规定条件保存且均在有效期内。

1.3仪器仪器采用安图-BHOMO型酶标仪、安图IWO-960洗板机、SK96-9振荡器TDL8-2B型离心机。

1.4试验方法取患者血清,分别以三种不同方法进行梅毒血清学试验,所有检测程序和结果判定均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2结果

2.1三种不同方法检测梅毒阳性率比较500例患者中235例经临床确诊,265例未经临床确诊。TPPA检测出梅毒阳性228例,其中假阳性5例,假阴性12例;TP-ELISA检测出梅毒阳性242例,其中假阳性10例,假阴性3例;RPR检测出梅毒阳性257例,其中假阳性89例,假阴性67例。

2.2三种不同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比较TPPA的灵敏度为94.9%,特异性为98.1%;TP-ELISA的灵敏度为98.7%,特异性为96.4%;RPR的灵敏度为71.5%,特异性为74.9%。具体见表1。

表1三种不同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比较

方法灵敏度特异性

TPPA94.9%98.1%

TP-ELISA98.7%96.4%

RPR71.5%74.9%

3讨论

梅毒是由苍白(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系统性性传播疾病,病程漫长,危害性大,早期侵犯生殖器和皮肤,晚期侵犯全身各器官,并产生多种多样的症状和体征,病变几乎累及全身各个脏器。患者的皮肤、黏膜中含有梅毒螺旋体,未患病者在与梅毒患者的性接触中,皮肤或黏膜若有细微破损则可得病,极少数可通过输血或其他途径传染。梅毒是一种广泛流行的性病,近年来在中国发病率又有所回升。梅毒有时呈无症状的潜伏状态,但仍具有传染性。性接触是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占95%以上。感染梅毒的早期传染性最强,随着病期的延长传染性逐渐变小。

梅毒分为三期,不同分期产生的抗体也不同。一期梅毒标志性临床特征是硬下疳,在感染梅毒螺旋体7~60d出现,持续时间为4~6周,可自愈,抗体主要为IgM型。二期梅毒以全身皮肤黏膜出现梅毒疹为特征,有全身症状,发生在一期梅毒1~2个月之后,此时梅毒血清学试验几乎100%阳性,抗体为IgM、IgG型。三期梅毒发生在感染后2~3年乃至l0年[2],病变几乎能累及全身各个脏器,并表现多种多样的症状和体征,抗体主要是IgG型。

常用的梅毒血清学试验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TPPA是将梅毒螺旋体Nichols株的精制菌株包被在明胶颗粒上,与标本中的抗梅毒螺旋体抗体结合产生凝集反应。特异性较高,可作为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如RPR等)初筛阳性标本的确证试验。缺点是试剂较贵、操作繁琐、耗时较长,不利于大批量标本检测。TP-ELISA采用双抗原夹心法,在微孔滴定板上预包被利用基因重组工程合成的梅毒特异性抗原,检测血清中的梅毒螺旋体抗体。此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而且试剂价格也比较便宜,其试验结果由仪器分析,客观而准确,易于读取、保存,可以自动化、标准化、大批量同时检测[3]。缺点为该法检测的是梅毒的IgM和IgG混合抗体,梅毒IgG抗体在治愈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存在较高的阳性率,甚至终身携带,因此ELISA阳性者只能说明正在感染或曾经感染过,不能判定梅毒活动与否及作为疗效观察[4]。RPR是非密螺旋体抗原试验,采用牛心肌的心脂质作为抗原,测定病人血清中的反应素(抗脂质抗体)。初期梅毒病灶出现后1~2周时,血清中反应素的阳性率为53%~83%,二期梅毒的阳性率可达100%,晚期梅毒的阳性率为58%~85%[5],其阳性(去除假阳性后)可有力证明梅毒患者具有传染性。该试验虽然简便快捷,但敏感性和特异性差,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结缔组织病、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类风湿关节炎),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RPR试验滴度与病程有关,梅毒复发时滴度升高,接受治疗后或疾病处于非活动期时滴度下降,根据其滴度变化有助于判断梅毒复发及再感染,适用于疗效观察随访和复发的辅助诊断。

以上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将三种方法结合,能更有效地提高梅毒检测效果。在进行筛查时可选用TP-ELISA,确证试验选用TPPA,判断病情及观察疗效选用RPR,这样既可提高阳性检出率,又能观察疗效,有利于梅毒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参考文献

[1]华文浩,孙继云,赵辉等.4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评价.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5).

[2]焦继光,邓俊峰.梅毒检测方法的临床诊断意义.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0(18).

[3]潘兰.四种梅毒血清检测方法比较分析.当代医学,2011,17(28).

[4]韩宇,许秀梅,张艳萍.3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比较分析.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8,22(2).

[5]俞树荣.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第二版,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