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王鼎

(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人民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41)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符合静脉溶栓治疗标准的患者40例,发病4.5小时以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对溶栓情况和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40例静脉溶栓患者,总有效率95.0%。溶栓后神经功能缺损明显改善比较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SS评分和Barthel指数明显优于治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4.5小时以内,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较为有效、安全;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关键词】静脉溶栓;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3-0060-02

脑梗死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使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发生不可逆损害,从而导致神经功能障碍。溶栓指通过激活纤溶酶原形成纤溶酶,从而降解血栓中纤维蛋白,形成可溶性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使血栓溶解的治疗方法[1]。在有效时间窗内及时进行溶栓治疗可使血供得到恢复,挽救脑梗死坏死区周边部缺血半暗带内尚未死亡的细胞,使其功能逆转,主要药物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现对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方法效果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符合静脉溶栓治疗标准的患者40例,其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42~74岁,平均年龄67.5±2.5岁;高血压22例,糖尿病13例,心房颤动者5例,脑梗死病史4例,吸烟29例。发病到治疗的时间平均为(182.05±55.25)min。

1.2方法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剂量为0.9mg/kg,最大剂量不得超过90mg,先1分钟内静脉推注10%,其余90%剂量时间大于60分钟,连续静滴注完成。输注后,用生理盐水进行冲管,记录输注的开始和结束的时间。患者应严格卧床24小时,输注rt-PA后24小时进行CT/MRI复查。由于rt-PA半衰期短,溶栓24小时后应进行联合治疗,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100mg每日,或者氯吡格雷(波立维)每日75mg;抗凝剂低分子量肝素皮下注射,继发脑出血或其他脏器出血者禁用。

1.3观察判定指标

对患者治疗前、后24小时和14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及CSS和Barthel指数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疗效判定:基本痊愈:病残0级,CSS评分降低91%以上[2];显效:病残1~3级,CSS评分降低46~90%之间;有效:CSS评分降低18~46%;无效:CSS无变化或增减<17%[3];恶化:CSS评分增加18%以上。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示为P<0.05。

2.结果

40例静脉溶栓患者,经治疗基础痊愈14例(35.0%),显效16例(40.0%),有效8例(20.0%),无变化2例(5.0%),总有效率95.0%。

溶栓前及溶栓后24小时、14天时NIHSS评分情况40例患者溶栓前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为(8.35±2.55)分,经溶栓治疗后24小时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为(5.51±1.09)分,溶栓治疗后14天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为(5.42±1.25)分,溶栓后神经功能缺损明显改善比较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24小时与14天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

治疗前后CSS评分和Barthel指数情况,治疗前CSS评分22.9±3.0分,Barthel指数(54.5±13.4)分;治疗后CSS评分8.2±0.5分,Barthel指数(84.3±13.5)分;治疗后明显优于治疗前,前后有显著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绝大多数脑梗死是因血栓阻塞脑动脉所致。脑组织本身并无能量储存,需要不断的血流供应葡萄糖和氧来维持其代谢,血流一旦完全中断,仅需8~10分钟脑细胞即可发生不可逆的损害,所以,在缺血脑组织出现完全坏死之前,及早地使闭塞血管再通,恢复缺血脑组织的供血,是一种非常符合逻辑的治疗措施。溶栓途径主要有静脉和动脉。理论上动脉溶栓更有效并引起出血的机会较少,但静脉溶栓简单快速,仍是目前的主流方法[4]。其他途径正在研究之中。目前能进行溶栓治疗的患者很少,其重要原因之一是3小时内能到达医院、符合标准并完成溶栓前准备工作的患者极少。静脉溶栓方法简单、方便,医务人员不需特别训练,也不需特殊设备,因此给药快捷,有利于在较短的时间窗内完成治疗。缺点是溶栓药用量大,出血并发症增加。目前国外几个多中心溶栓试验均采用静脉给药。

rt-PA是唯一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脑梗死的溶栓剂。但因其昂贵的价格,广泛的使用受到限制,这是溶栓疗法不普及的另一原因。因此研究其他溶栓剂的疗效和安全性很有必要。

本研究中,采用静脉溶栓治疗,40例静脉溶栓患者,经治疗基础痊愈35.0%,显效40.0%,有效20.0%,总有效率95.0%。溶栓后神经功能缺损明显改善比较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SS评分和Barthel指数情况,治疗后明显优于治疗前,前后有显著的差异(P<0.05)。

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的rt-PA静脉溶栓治疗,提高临床疗效,神经缺损程度降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韩晶.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3,30(9):833-835.

[2]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治疗临床效果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2.

[3]田欣.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5(8):1172-1173.

[4]柳丰慧.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6,27(10):1277-1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