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透析症状性低血压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

/ 2

老年透析症状性低血压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

吕静

吕静(广西柳州市中医院内一科广西柳州545001)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6-0311-02

维持性血透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主要替代疗法之一。随着血液净化技术及透析病人生存率的提高,维持性透析人群老年病人比例逐渐增多,据欧洲肾脏病学会报道,1995年慢性肾衰竭进入透析治疗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6.8岁,其中>60岁者52%[1]。而血透相关性低血压发生率占血透并发症的20%-30%,居首位,而老年多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特别是心血管疾病,至使透析过程更易出现低血压,发生率高达43.5%[2],严重影响其长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因此预防血透中SH的发生是保证充分透析和坚持透析的关键所在。

1临床资料

选择2008-年6月~2010年12月在我们血液透析中心透析的67例病人,其中男49例,女年18例,龄60-83岁,平均(69.48±6.43)。均为每周透析2-3次,每次4h,血流量为180~220ml/min;采用碳酸氢钠透析液,钾2.0mmol/L、钙1.5mmol/,透析液流500mL/min,均应用聚砜膜(F6)透析器。总透析次数为1391次,其中发生低血压为457次,发生率:32.85%。

2常见低血压的原因

2.1低血容量。

2.2心脏因素老年HD患者常存在多个脏器病变,特别是心血管疾病,当心脏灌注减少或外周阻力下降时,常常不能通过增加心肌收缩力来维持心搏出量,血管反应性下降。

2.3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2.4服用降压药或镇静药因素。

2.5干体重控制不佳或不准确。

2.6进食因素。

2.7其他因素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贫血患者容量减少的应激反应差,透析中容量减少时,机体不能有效提高外周血管的阻力容易产生低血压。

3如何有效及时获得症状性低血压发生信息

3.1临床表现个体差异较大,轻则打哈欠、流眼泪、头晕眼花、有便意或自觉寒冷感、疲乏等;重则为呼吸困难、心慌胸闷,恶心呕吐、汗出、大小便失禁,腹痛、肌肉痉挛、两目上翻,心律失常、心绞痛发作,意识障碍、丧失,甚者可出现休克等等。

3.2症状性低血压判断标准血透中平均动脉压(平均动脉压=舒张压+脉压差/3)比透前下降30mmHg或收缩压低于90mmHg即判定为低血压。

4护理预防策略

4.1控制超滤及泵流速度、充分诱导透析对老年易发生低血压的病人,若容量不足,首先应充分补液;其二降低超滤速度及泵流速度,实施逐步递增的原则,特别是诱导透析病人,开始不能过分追求透析充分性,同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取得患者的信任于理解。

4.2做好健康教育其一,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宣传血液透析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执行医嘱的依从性,积极配合治疗;充分认识干体重的重要性,严格按医嘱控制体重的增加,增加优质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及维生素等的摄入。其二,加强与患者家属沟通。

4.3建立血透室善的巡视及监测制度增加巡视及监测脉搏、呼吸、血压、心率、心律等频度,及时了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和BP值,两者互相结合综合判断,并要个体化对待,才能更有效的获得患者是否发生低血压信息。

4.4预防性吸氧液透析可使PO2下降,产生低氧血症。有研究表明低氧血症可诱导低血压的发生,因此血透当中预防性吸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治血透中低血压的发生。

4.5透析前应勤问、多看、多沟通每次血透前了解病史如有无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发热、腹泻、出血倾向及自服降压药以及透析前后体重增长情况等,制定合理的透析方案。

4.6透析中的观察除了常规透析前、透析后检测血压,血液透析中每小时测血压1次,必要时每15~20min测血压1次,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准确设定透析机上的各项透析指标,调节报警范围,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各种接口是否连接紧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作为血透室护士必须具备高度责任心,灵敏的观察力,从细微之处观察患者的反应。

4.7减少或避免血透中进食,宣传指导患者血透中禁食非常重要,若非要进食最好选择血透开始l~2h,同时应调低负压,减慢血流量,嘱病人缓慢进食。

4.8调整透析模式应注意监测透析过程,和医师及时沟通,选择合适的处方及方法,必要时给予预防性用药,以减少或尽量避免以上并发症的发生。

4.9心理护理我们要以病人为中心,倾听患者的疾苦与思想,用爱心疏导患者,缓解其紧张焦虑、恐惧或失望等心理,掌握老年患者病理特点,针对老年人的特点多与患者沟通,换位思考,同情和理解病人,了解病人的心理特点,透析前详细介绍血透的必要性和注意事项,消除心理障碍,取得患者的配合,使透析得以顺利进行。

4.10其他问题对严重贫血者要在血液管道中预充血液或透析开始就输血,并及时给于药物纠正;有严重低蛋白血症者,应加强蛋白摄入,必要时在透析中输入血浆、白蛋白或其他胶体溶液,以维持患者血浆渗透压;另外,透析结束后嘱病人不要突然站立,以免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

5护理体会与思考

我们要针对老年患者及病情特点,应未病先防,预防为主。首先,注重透析前的健康宣教及心理指导;其二,加强与患者家属沟通与交流,发挥其日常生活护理及监管作用;其三,不断提高护理业务素质,加强透析过巡视及监测制度,对一些易发生症状性低血压的患者,采取了针对性预防措施和护理对策;最后,患者依从性、处方合理性、护理全面性,只要医、护、患三方全力合作,定能做到使症状性低血压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保证透析充分性,提高患者透析的质量和效果,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及改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林爱武,严玉澄,钱家麟.低温透析对改善患者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发生的观察[J].中国血液净化,2003,2(6):301-304.

[2]叶任高,陆再英主编.内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1.